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城市要发展,首先要搞好总体规划。只有规划好,才能建设好.管理好。目前,湖南省小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大多比较粗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小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小城市总体规划,要科学合理,要保证一定的深度。第一,城市性质要慎重确定。城市性质,是指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根本属性,即城市的本质特征,城市的个性。每个城市怎样发展,如何保持城市独特的风格,完全取决于城市的个性。小城市性质,涉及小城市发展方向和未来的经济结构。所以,确定小城市性质一定要慎重,要有的放矢,不能就小城市论小城市。为了合理地确定各类小城…  相似文献   

2.
当一个镇的人口增长到10万甚至是20万以上时,还称之为镇,那真的是有点委屈了2012年9月,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提出,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这也是我国城市化发展的长期战略。2010年底,浙江在全国率先提出小城市培育试点战略,确立了27个试点镇名单,开始了小城市培育的重大战略推进。试点镇无论在经济发展、公共服务,还是城市建设等领域,均取得较大成绩,一座座现代化小城市正在浙江大地上崛起。  相似文献   

3.
本文检验了产业专业化、产业多样化对不同规模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规模城市的经济增长都得益于产业专业化;产业多样化有益于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的经济增长,不利于中等城市、小城市的经济增长;从全国城市的角度来看,产业专业化、产业多样化都有益于城市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4.
宜昌,一座拥有2700多年灿烂历史的文明古城。伴随着葛洲坝工程、三峡大坝的兴建,宜昌实现了从小城市到中等城市、再到大城市的蝶变。今日之宜昌正抢抓机遇,朝着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5.
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凯 《辽宁经济》2006,(8):22-22
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后期、晚期或末期阶段,其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城市。按照对资源产业的依存程度,20010年我国约有178座矿业城市,其中约95座对矿业的依赖程度极大,这部分城市占全国城市总数的14%,人口约7千万,占全国城市人口的13%,矿业产值占全国矿业总产值的62%。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共有煤城58座,油城11座,铁城5座,有色金属城13座,其他非金属矿城8座;其中,地级市50座,县级市45座,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地区.尤其是华北、华中和东北地区.  相似文献   

6.
民政部部长多吉才让最近指出,今后20年全国每年有1200多万农村人口要转移到城镇地区。对这1200多万人口,通过扩大现有城镇规模可容纳大部分,另外一部分就由增设新的市镇来容纳。根据民政部和中国科学院共同制定的设市预测与规划,今后一个时期年均设市以20个左右为宜。他认为,针对目前设市城市空间布局和规模结构存在的问题,今后一个时期的设市仍应继续坚持向中西部地区倾斜。设市空间布局必须突破省区界限,在全国范围统筹规划。~般原则是,在小城市较多、大中城市不足的区域,放慢小城市的设市速度,适当增设一些区位优势明显、基础…  相似文献   

7.
王林 《市长参考》2000,(8):21-23
积极发展小城市是我国城市建设的基本方针,党的十五大明确指出了要加快小城市发展,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在城市化进程中,主要是充分发挥城市的引导和吸纳作用,把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转化为非农业人口,这单靠大中城市来解决是不切合实际的,  相似文献   

8.
2010年,滨州迎来撤地设市十周年市庆。凭借滨州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加上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尤其是最近十年的追赶超越、加速发展,滨州的经济总量、基础设施、城市面貌等等已今非昔比,一座过去名不见经传的落寞小城一跃成为备受国内外瞩目的极具发展潜力的“明星城”。  相似文献   

9.
扩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可以带来一时的就业和利润。但是,很多小城市都无法为环保行业提供必需的回报。更糟的是,这些无效率的城市还试图用降低环保标准的办法来保持经济的活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经济运行的微观基础出发,构建了一个简单的经济地理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对城市经济吸引区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解释了由“引力法则”和断裂点理论推导出的两个经验性推论:一是两个相邻且规模相等的城市其经济吸引区分界线为二者连线的中垂线;二是对于两个相邻但规模不相等的城市,则小城市的经济吸引区可能处于大城市吸引区的包围(或部分包围)之中。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工业化和城镇化走过的是一条具有自身特色、时代特征的发展道路。特别是1998年,浙江在全国率先实施城市化战略,提出培育杭州、宁波、温州三大中心城市和浙中城市群,走大、中、小城市并举的城市化道路。进入“十一五”时期,又率先提出“走新型城市化道路”,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了一个有利于人口、要素、产业集聚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2.
邹城,是山东西南部一座小城,古称"邹鲁圣地"。在"深入挖掘中华优秀文化,寻找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头活水"的时代背景下,这座以"孟子故里儒风邹城"为号的小城走入我们的视野。这里的邹鲁文化熠熠生辉,孕育了孔孟等先贤圣哲:这里经济发达,富庶一方,2014年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排名列全国35位,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达A+级、富裕程度A级、绿色指数A级。无论是文化建设还是经济发展,邹城都堪称典范。本刊自本期始,以专题形式系列报道"孟子故里儒风邹城"的城市特色,探寻邹城的儒风遗迹和文化样本。以期重回孟子故里,挖掘孟子思想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3.
诸城位于山东省东南部,青岛、潍坊、日照、临沂四市交汇处,总面积2183平方公里,下辖13处乡镇(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06万人口,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综合体制改革试点市和乡村城市化试点市,被评为全国综合发展实力百强县(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山东省文明城市。  相似文献   

14.
在美丽富饶的华北平原中部,屹立着一座富有朝气的新型城市——廊坊。它位于京津两大城市之间,地处环京津经济圈主轴线的中心点,面积6429平方公里、人口390万。近年来,廊坊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环境保护作为立市之本,实现了区域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城市魅力和活力显著增强,先后荣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投资环境诚信安全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相似文献   

15.
运用Sys-GMM 面板方法来实证研究创业活力对中国城市工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显示:创业活力显著促进了城市工业增长;东部城市创业活力对工业经济的促进效应最高,中部和西部城市次之,东北城市则不显著;创业活力对城市工业经济的促进效应随着城市规模的递增而提高,即由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至特大城市依次递增;在总体上,拥有经济开放政策的城市创业活力促进效应更大,但是当城市开放政策超过一定数量后,这种促进效应反而下降。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城市得到一定的发展,2002年全国有设市城市622个,建制镇2万多个,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39.1%。城市人口51202万人。其中,按行政级别划分,有中央直辖市4个,副省级城市15个,地级市250个,县级市393个;按市辖区总人口分组,2002年,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166个,其中200万人口以上的超级城市25个。50—100万人口的大城市279个,20—5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180个,20万以下的小城市37个;2002年对662个城市进行地区分类:东部城市293个,占总数的44.26%,中部城市247个,占总数的37.31%,西部城市122个,只占城市总数的18.43%,即全国近一半的城市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而辽阔的西部地区的城市不到全国的五分之一。  相似文献   

17.
杨昌作 《今日重庆》2012,(8):I0042-I0044
这所创立仅仅十年的民办学校,却给这座城市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每年7月,都有上万学生从主城区、周边城市。甚至远至全国的28个省、市、自治区,慕名而来,参加这所学校的入学水平测试。曾经,这座城市的城市名片是舞龙,现在,这座城市的城市名片是教育。 这所学校就是重庆市巴川中学。创立十年,却已是参天大树。  相似文献   

18.
成渝经济区规划的意义在未来经济发展中,国家已经把成渝经济区列为四大重点关注的经济区之一,标志着成渝经济区的发展规划已经纳入国家重点发展规划,这将使成渝经济区成为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地区之一。成渝地区包括成都、重庆两座特大城市,16个中等城市和17座小城市,共由35座城市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城市经济》2009,(4):F0003-F0003
1978年,全国设市城市只有193个,而到今天全国设市城市已达到655个。《中国城市经济》杂志记录和见证了中国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每一个重要时刻。  相似文献   

20.
秦聪  曹颖琦  孙海军 《科技和产业》2023,23(15):256-263
将要素流动与集中的现象考虑至一个统一的框架中,基于引力模型,构建集聚力空间分异——优势区位的理论模型,来解释要素流动与集中在微观、宏观上的空间经济规律。得到微观上城市空间结构变化的规律为:第一阶段为粗放式发展阶段的星状、带状结构,第二阶段为内涵式发展阶段的团块状结构。将公主岭市作为典型案例,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公主岭市某位置的经济吸引力越大,其区位越优,越能吸引要素的集中,会带来更多的城市空间扩展。将模型进一步应用于宏观上经济带的空间经济结构的形成,发现要素将沿着大城市-交通干道-小城市-支线-小城镇的次序依次集聚,要素集聚的速度和城市规模增长的速度依次递减,最终经济带内的发展差距不断缩小,区域一体化程度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