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日美贸易关系回顾1853年美国佩理将军率领海军舰队要求日本开放国门,建立通商口岸以利于美国对日本进行贸易。以此为转折点日本开始向近代经济社会转变。西方列强对日本的贸易掠夺和政治强权导致了日本的明治维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终于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随后日本与美国在亚太地区展开霸权竞争。随着亚太地区日美争夺霸权的矛盾激化,爆发了以珍珠港偷袭为标志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日美战争。二战后初期,美国政府通过对日军管而成为日本的实际统治者,并乘机削弱日本的经济实力。冷战开始,日本得到美国政府的极力扶持。日本…  相似文献   

2.
琉球:战争记忆、社会运动与历史解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汪晖 《开放时代》2009,(3):6-23
琉球问题不仅在于美军对琉球的占领、琉球是不是日本的一部分、琉球是不是独立这样的问题,而且在于我们怎么去理解这样一种历史关系的转化。这个转化是普遍的,这是近代民族主义的框架给定的法则。琉球问题提供了思考近代民族主义历史、帝国主义知识的一个非常独特的视角。在冷战构造里面到底它的含义是什么?在后冷战的时代,为什么亚洲地区的冷战并未彻底终结?从琉球的角度追问也提供了理解冷战和后冷战格局的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3.
卓松 《经济研究导刊》2011,(17):177-179
多哈回合谈判已走过了近十年的历程,其间屡遭挫折,至今仍前途难料。从美国霸权和国内政治制度的角度探讨其原因所在:美国霸权的相对衰落造成了其领导力的下降;美国国内的政治制度一方面使其经常性地霸权"失灵",另一方面又使其在需要灵活性的谈判中表现出战略上的僵硬。冷战结束后,美国国内政治制度对其霸权的限制作用进一步显现,这又削弱了它本已相对衰落了的霸权发挥领导作用的能力。因此,美国在多哈回合中不再有足够的领导能力,却表现消极,甚至成为了谈判取得成功的阻碍性因素。  相似文献   

4.
论现代武器发展中的经济性考虑赵文彦(国防大学)冷战结束后,军事霸权让位于经济霸权,世界转向以综合国力为基础的国际竞争。美国经济学家路易斯在其《真正的世界大战》中指出:"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已不是美苏对抗,而是世界各大国为了掌握新的全球经济而进行的争夺战...  相似文献   

5.
技术是媒介技术的一个重要属性,媒介技术一方面塑造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和生存方式,另一方面也造就了现代传媒帝国的霸权.尼尔·波兹曼的媒介批评三部曲《童年的消逝》、《娱乐至死》、《技术垄断》一以贯之的主题是:技术对人类社会,文化和心理的影响,也是他媒介理论的核心主题.  相似文献   

6.
近代史上,西方发生的思想解放和社会革命运动为什么没有在中国发生?中国知识分子为什么直至二十世纪初才在内忧外患、国破家亡的窘境下才发动一场“新文化”运动?其原因在于,我国二千多年大一统的封建帝国实行了政治结构与意识形态结构的一体化,并由封建儒生实现一体化。封建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既是帝国的组织者和官僚政治的主体,又是封建文化的传播者和意识形态结构的主体。他们是现存制度的受益者,这决定了封建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保守性。  相似文献   

7.
梁展 《开放时代》2024,(2):114-123
<正>一、20世纪文学与帝国和民族国家问题强世功老师从文明与帝国的关系入手,讲述了帝国在历史中的形态演变过程,以及古今之变如何重塑神圣帝国和世俗帝国的历史。强老师视野非常开阔,由法学讲到文学,由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文明讲到儒家文明,讲到它们作为连接帝国内部不同族群和文明形态的纽带所发挥的政治和精神功能。谈到帝国,无论是古代意义上的区域型帝国,还是近代意义上的世俗帝国,都需要这样的精神纽带,文学和文化在其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8.
正对美国而言,结束冷战,短期利好,长期利空。结束冷战,解放了两个巨人,中国和德国美国老战略对手苏联解体了,美国新战略对手在静悄悄地成长。中国已经成为第二大经济体;"德意志第四帝国"(欧元区)正在完成欧洲板块整合围堵中国,分化欧洲,是美国的长期战略。围堵中国,纲在日本分化欧洲,缝隙在乌克兰日本问题,当然不是历史问题。冷战结束了,雅尔塔协议在东方没有成为历  相似文献   

9.
时寒冰 《资本市场》2013,(1):122-123
<正>早在15世纪,葡萄牙就因航海家瓦斯科达伽马打通了与东方的贸易通道,从而一跃成为世界强国,但无论是葡萄牙还是后来的西班牙、荷兰,都没有能够维持住自己的霸权地位,而随后的英国却发展成为"日不落帝国"。根源就在于:英国借助强权实现了货币的扩张,并将货币转化为力量,进一步强化并深化了其霸权地位,而葡萄牙、西班牙、荷兰都没有做到这一点。在翻阅了大量史学、金融学著  相似文献   

10.
构成现代世界的民族国家体系以国家主权的维护和国家利益的最大化为核心价值诉求,这就制约了国家间寻求一种建立在互利或者共利基础之上的世界的可能性.由于近代以来中国饱受这样不合理的国际秩序的侵害,导致近代以来儒家体现出强烈的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的倾向.在由传统帝国向近代国家的转型过程中,儒家固然对中国现代国家的建构提供了文化认同的基础,但是在当下不平等的国际秩序下,儒家的天下观念将为未来的世界秩序提供价值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