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訾鹏  陶义占 《西部旅游》2023,(24):30-32
<正>文章基于人工智能背景,深入探讨如何推动河南考古旅游创新发展,提出通过引入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将传统的考古旅游体验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提升游客的参与感,促使河南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得到更好的传播与发展。分析发现,通过全面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河南考古旅游有望在传承历史文化的同时实现创新发展,成为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的旅游项目。  相似文献   

2.
乡村土地旅游化利用逐渐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阶段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但国内外学者目前对于“旅游化与乡村土地利用”关系的系统理论研究还较为欠缺。本研究基于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中土地利用旅游转型的现象观察和文献梳理,提出“乡村土地旅游化利用”的概念,并对其内涵与外延进行系统解读,从局部与整体、结构与功能、保护与发展3个视角,以及发展阶段性、主体多元性和系统复杂性3个方面归纳阐述了乡村土地旅游化利用的效应特征,通过引入“情境—结构—行为—结果”框架对乡村土地旅游化利用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深入剖析。研究结论如下:乡村土地旅游化利用受到地方性、价值观和制度安排的情境条件约束,内部结构主要由土地资源结构、利益主体结构、治理力量结构、共同利益和集体行动组成,行为过程主要由政府、社会和农户三大主体根据各自利益诉求和共同利益协同进行决策,呈现出土地利用多功能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3个方面的效果。本研究旨在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阶段过程中的乡村旅游发展与土地利用深度融合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同时,旅游产业已经逐渐成长为一个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日渐庞大的产业.当前我国旅游产业出现了新的趋势,我国旅游者呈现新特点、我国旅游供给出现新特征、旅游需求出现新变化、旅游形式出现新趋势.当前要加快我国旅游产业发展,要在旅游开发上彰显旅游资源和文化优势,建立旅游产业持续发展的规划与机制,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出路所在.  相似文献   

4.
旅游伦理概念及理论架构引论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7  
夏赞才 《旅游学刊》2003,18(2):30-34
旅游伦理是近年来旅游研究关注的一个焦点。由于旅游伦理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旅游伦理概念尚未形成共识。本文在有关的旅游伦理研究文秩基础上,对旅游伦理的概念、旅游伦理的主体、基本问题和理论框架进行了初步讨论,目的在于提供一个初步旅游伦理概念和理论框架。旅游伦理是伦理学的应用学科,是关于旅游者和旅游利益相关者的道德学说;旅游伦理主体是旅游者和旅游利益相关者;旅游伦理的基本问题是关于旅游利益和旅游道德的关系问题;旅游伦理基本理论框架应包括旅游伦理意识、旅游伦理关系和旅游伦理实践。  相似文献   

5.
饮食文化是地方文化生产的重要构成部分,旅游影响下,地方饮食文化生产发生了明显转向,基于文化生产逻辑的地方饮食文化生产从现象发生到机理分析亟须开展理论探索。文章从文化生产理论的视角,以淮扬菜主要发源地之一的扬州为例,运用访谈法、参与式观察法和文献分析法等方法,揭示了旅游影响下地方饮食文化生产转向的特征和机制。研究发现:1)地方饮食文化生产转向的特征体现在4个方面,生产要素更加关注文献典籍与乡土文化中的饮食元素的挖掘与利用,生产场域从传统的限定性场域向着规模化场域及多元化场域转变,生产模式在技术和流程两个层面呈现出由厨房生产技术向舞台化炫技表演以及多场景技术组合递进的特征,结构形态旨在实现内容生产、符号生产和媒介生产三者的协调统一;2)旅游对地方饮食文化生产转向形成重要影响,受到核心因素和辅助因素的共同作用,进而形成生产主体响应机制、地方文化创新发展机制、文旅消费提质牵引机制以及主客协商机制等四重驱动机制;3)在传统文化守正与创新博弈中,旅游影响下的地方饮食文化生产可以更有针对性地串联起各利益相关主体,有效利用生产资料,有机整合文化资源,这为文化生产理论提供另一种解释和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6.
文章首先介绍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的概念和特征,指出它们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然后分析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旅游产品同质化、生态环境保护不足、社区参与度不高等;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包括创新经营模式、深入挖掘资源、促进业态发展和优化生态环境等,同时还强调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区参与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史文杰 《西部旅游》2022,(21):93-95
当前我国西部县域文化旅游产业经济发展增速缓慢、产业结构不合理、区域发展差距明显,使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出现不平衡现象。因此,文章针对西部县域文化旅游产业创新发展路径展开研究,提出如下建议:加大创新政策扶持力度,促进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实现社会和谐发展;为当地群众提供生产生活领域的服务,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形成良性循环;完善旅游产业配套设施,改善旅游环境;创新产品开发机制,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有效开发。  相似文献   

8.
刘雨 《当代旅游》2022,(14):45-47
我国不同地区具备不同的地理、文化与资源特征,资源特色影响当地的旅游业发展方向。本文对乡村地区旅游资源的特征以及开发对策进行总结,以期为我国乡村旅游的未来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9.
受汶川地震影响,都江堰虹口乡成为生态脆弱地区,用生态伦理观引导该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意义重大。基于生态伦理学研究视角,通过对都江堰虹口乡地方政府、旅游企业、当地村民和旅游者的实地调查,探索其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地方政府未充分认识到自身生态环境保护的道德和义务,旅游开发利益分配协调不佳;旅游企业管理者生态伦理意识缺失、偏离,旅游从业人员生态伦理意识淡薄;村民环境保护意识欠缺,忽视乡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旅游者生态伦理意识不强,缺乏对地方文化应有的尊重。为此,建议虹口乡地方政府培育乡域生态伦理风尚,协调各方利益;旅游企业应善待自然,提高员工生态意识;村民要树立环境友好精神,传承乡土文化;旅游者应坚持绿色消费,尊重乡土文化。  相似文献   

10.
谢欣 《西部旅游》2022,(10):26-28
贵州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这些文化资源经过合理、适当的开发,就能转变为有经济价值的旅游资源。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有利于地方文化的传承、文化景观的保护以及地方经济的发展,可谓一举多得。在对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要充分挖掘文化资源的旅游价值,将文化保护放在首位,文化资源的旅游包装应得当,应注重文化旅游体验形式的创新,同时依托交通设施的完善,多点联合,优化旅游线路,力争使各文化旅游资源实现互补,从而提升游客的旅游质量。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presents a conceptual analysis of the crossover between religious tourism and archaeology. It begins with a clarification of what religious tourism is and continues to consider the link between archaeological sites, religious heritage and religious tourism. It then moves on to a supply-focused typology of sites and a typology of visitors according to their characteristics. It also discusses the primary conflicts existing today between archaeology and religious tourism. In light of this discussion, it concludes with thoughts on possible future research needs. The paper conceptualized the multiple relationships between religious tourism and religious archaeology. Archaeological remains that also serve as attractions for religious tourism appear to have unique characteristics, the understanding of which is important for long-term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that will take into consideration archaeological, religious, political, and tourism needs.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se contexts may also ultimately contribute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development versus conservation arguments facing archaeological areas.  相似文献   

12.
关于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若干理论思考   总被引:188,自引:13,他引:175  
刘纬华 《旅游学刊》2000,15(1):47-52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必然选择。除了包含经济的发展、环境的保护、社会的进步等内容外,可持续发展更需要一种发展理念和评判依据。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就是旅游可持续发展宏观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机制。本文试从这一角度出发,在提出社区参与的概念的基础上,探讨参与所涉及的不同层面及参与的内在机理,并针对目前中国实施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实现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方法和措施,旨在为旅游发展方针、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开发的利益保障机制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罗永常 《旅游学刊》2006,21(10):45-48
民族村寨作为一类特殊社区,是我国乡村旅游开发的重要区域.社区参与是民族村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而社区旅游利益的保障是社区有效参与的决定性因素.本文从旅游利益分配现状及其原因出发,基于开发的基本理念和目标提出了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的利益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旅游活动的发展和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研学旅游越来越受到关注,并成为当前旅游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研学旅游是旅游者出于开阔视野、拓展知识和锻炼能力的目的而进行的有组织的旅游活动,有着特定的内涵、特征与机制。研学旅游活动中的研学旅游者、研学旅游产品和研学旅行社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构成研学旅游内在运行机制,决定着研学旅游活动的运行模式和规律。针对研学旅游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要优化研学旅游内在运行机制就必须增强研学体验的知行合一与参与互动、彰显产品供给的特色文化与技术支撑、强化活动组织的专业运作与合作共赢,最终实现研学旅游的持续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城市会展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与评估——以武汉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会展旅游是世界各地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城市旅游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开发城市相关产业的一种模式,已经成为各国经济贸易交流的重要渠道.本文在分析影响城市会展旅游发展要素的基础上,构建了城市会展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并用层次分析法给各个因子赋予了相应的权重,最后以武汉市为例计算了城市会展旅游发展的动力值并依据结果分析了武汉市会展旅游产品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Population displacement through desertification has affected the socioeconomic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of Jordan's Badia desert. To counterbalance this change, it is important to preserve and revitalise cultural heritage as a source of tourism development in the desert. One possible way of revitalising the Badia regions is to highlight their cultural resources for tourism. The goal of the study is to find alternative tourism resources based on understanding the potential tourism resources in the Badia and to attract tourists for cultural heritage experiences. The analysis suggests new opportunities for cultural heritage tourism with elements of Bedouin material and non-material culture. Solutions include establishing community-based Bedouin tourism that involves the local people in partnership with the BRDC,1 expanding the tourism network to include the Badia region using resources such as folkways and archaeology to enrich the experience, building a rest house; and erecting a Bedouin heritage village. This will generate income and give Badia indigenous communities additional revenue, thereby positively impacting the regional and national economy.  相似文献   

17.
乡村旅游是促进城乡市场连接的途径之一。厘清乡村旅游发展带来的城乡要素流动过程及其机制,既是乡村旅游衔接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议题,也是促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本文遵循“过程—特征—机制”的研究思路,分析乡村旅游发展的城乡流动要素类型,总结要素流动过程中的规律与特征,进而阐释要素流动机制。研究表明:乡村旅游带来的要素流动,既涵盖了人、资金、物资等基础要素,也涵盖了生态、文化等核心要素及技术、信息等创新要素。在乡村旅游的萌芽和启动、设计和建设以及运营和转型等发展阶段中,城乡之间的流动要素类型不断增加,要素流向从单向逐步转变为双向,生态和文化是关键要素类型。“需求牵引—价值耦合—市场推动—政策促进”是乡村旅游发展的要素流动机制,合理的流动能促进城乡要素互动以及乡村要素价值增值、类型增多、数量增长,进而推动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8.
旅游地域系统演化研究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业是一个与空间紧密相连的产业,从地理学角度研究处于一定地域空间的旅游系统形成、演化的过程以及系统结构与功能所表现出的阶段性特征,对于推动区域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对旅游地域系统的界定,文章从旅游流空间分布及其集聚扩散、系统空间组织形态、系统演化模式及演化机制等方面对国内外旅游地域系统演化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回顾,并提出了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和研究趋向,以期为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旅游发展驱动机制及动力模型探析   总被引:57,自引:6,他引:57  
旅游发展动力是一个由旅游消费牵动和旅游产品吸引所构成的、并由中介系统和发展条件所联系的互动型动力系统。旅游发展不仅仅是旅游资源开发、旅游项目建设和服务设施配套等具体问题,而是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本文试图摆脱“就资源论开发,就旅游讲发展”的老套路,根据现代旅游供求关系,提出旅游发展动力系统及其结构模型,从旅游发展动力组合中,找出推动旅游发展的主动因素和辅助因素,并建立不同类型区的旅游发展动力模型,以利于制定旅游与区域经济社会共同发展动力机制的培育对策。  相似文献   

20.
在“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号召与北京冬奥会历史机遇下,我国冰雪运动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冰雪运动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具有高度耦合性的特点与现实需求,本文从产业融合理论角度出发,对北京市冰雪运动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力机制与模式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外部环境支持力、市场需求拉动力以及市场供给推动力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了两大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力机制;在动力对接形式与特点的不同机制作用下,北京市冰雪运动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基本形成了延伸式、渗透式以及重组式3种融合发展模式,并催生出一系列新业态;同时为进一步加强两大产业的延伸融合、渗透融合以及重组融合提出了融合路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