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经济在保持高速发展的同时,区域间的经济差距也在逐步加大,由此产生了一系列非和谐的社会经济问题。当前我国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主旋律,而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突出问题。文章结合西方发达国家区域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来研究政府应当采取何种区域干预政策,以促使我国区域经济的和谐发展。并提出有关建议:强化增长极与周边环境关联度的政策意识;制定新增长中心建设与原增长极产业转移的宏观政策;实施政策性诱导为主的政府干预政策;构建“特色增长极”的区域经济策略;制定激励性的区域干预政策。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小企业在地区经济结构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增大,如何正确评价不同地区中小企业的竞争力状况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认为,地区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可以通过区域影响力、经营运作力和成长发展力三方面显性指标来评价。通过构建的竞争力评价模型和相应的计量方法,我们检验得出了2003年度中国大陆30个省市自治区(西藏除外)竞争力指数及排名,并据此将各地区分为中小企业竞争力很强、较强、一般和较弱的地区。发现:各地区中小企业的竞争力与其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一致,呈现东高、中中、西低的格局。  相似文献   

3.
学术界在反思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强调文化因素的作用,试图以此解释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奇迹”和“欠发达”现象。然而区域文化作为非正式制度安排的重要内容,内容庞杂且可操作性较差。经济效应模糊且作用机制隐蔽。很难对其进行深入具体分析。文章认为优性的区域经济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可以通过资源优化整合效应表现出其时区域企业成长的作用力。特别提及的是,细分区域经济文化的目的就是欲使区域经济文化更为具体清晰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规范的区域经济研究基本分析框架应由界定区域经济环境、设定区域经济实践假设、给出区域经济制度安排、选择均衡结果以及进行评估比较等五个方面组成。区域经济研究必须抛弃简单化、庸俗化的做法,遵循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分析框架和方法,才能得到科学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沪苏浙经济发展的趋异性特征及区域经济一体化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首先从市场发育模式、产品结构、制度变迁轨迹、经济发展阶段、城市化动力机制和模式等方面揭示了沪苏浙三省市经济发展的趋异性特片;进而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该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战略重点和主要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浦东新区一个调查数据的分析,认为在新区中小型科技企业发展中存在融资困难,技术向产业转化能力较弱,产业集聚程度较低、产业链发展不完整,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区域创新体系中也存在中介服务的水平有待提高,产学研合作不够密切,商务成本过高,政府政策不够到位等问题;提出应该采取加强产业集群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建立担保机制和风险投资体系及加强服务平台建设等措施.  相似文献   

7.
对我国工业组织的区域比较实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章运用系统的统计分析方法对我国工业组织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区域比较实证研究,揭示了我国工业组织所具有的两大重要特性:一是各地区工业集中度与工业经济绩效存在着“反常”的十分显著的反向变动关系;二是不同规模类型企业的规模经济性不同,大中型企业内部没有规模经济性,而小型企业内部的规模经济性却十分显著,在此基础上,文章指出,当前我国各地区工业组织的决定性因素是制度因素,工业产业组织合理化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和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良改造,要充分重视小型企业的发展,并在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实施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传统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没有找到区域经济发展的真正刺激因素,讨论了区域内企业家队伍和人才资源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增长极的形成、增长极质量的提高、创新的产生、增长极扩散和创新扩散作用的发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从而得出企业家和人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真正刺激因素之结论。  相似文献   

9.
传统经济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从不同角度对传统经济、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作了对比研究;分析了循环经济的技术经济特征;指出了当前循环经济发展中急需研究解决的六大理论问题;针对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现状提出了若干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小企业融资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中最活跃的成分,各国政府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及融资问题非常重视,制定出一系列的法规、政策为中小企业的融资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与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相比,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存在很多不足。应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尽快完善我国的中小企业融资政策。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高速公路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作用,高速公路与产业结构调整、土地升值及经济空间结构合理化四个方面论述了高速公路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技术创新能力是当前国家核心竞争力之一.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运用科技力量提升国家竞争力,实现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本文以金砖四国(BRIC4)和七国集团(G7)为研究对象,选取1992~2012年BRIC4和研技术专利申请量与人均GDP数据,运用OLS回归模型、E-G协整检验、ECM误差修正模型等检验,研究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影响程度,实证结论表明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本文还从技术创新与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关系、R&D支出占GDP比重、高科技出口额占比三方面比较研究BRIC4和G7的技术创新程度,比较结果表明BRIC4技术创新活跃程度日渐高于G7.  相似文献   

13.
面对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及改革发展的重大挑战,区域经济应主动适应新常态,集中精力稳增长、调结构,千方百计促改革、惠民生。对此,应进一步突出主导产业定位发展,搭建招商、融资、人才三个平台,完善平台推进和指标考核两个体系,真正能把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努力使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体验经济与非体验经济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体验经济的运行特征与非体验经济(主要指产品经济、商品经济与服务经济)的运行特征相比,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表现为:从规模经济转变为不规模经济;从规模目标市场转变为专属个人的目标市场;从满足目标市场需求转变为满足特定市场需求;从企业技术人员创新产品转变为需求者为自己创新产品;从企业运行封闭化转变为企业运行开放化;从及时生产转变为即时设计与服务;从企业定价转变为“顾客定价”;从市场竞争模式化转变为市场竞争个性化;从产品、服务竞争转变为“体验”竞争;从市场运行的无主题化转变为市场运行的主题化;从运行程序主线的企业化转变为运行程序主线的顾客化;从重视顾客的虚拟价值转变为重视顾客的现实与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10个行业的统计分析显示,浙江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在三省中最强,广东产业集群竞争力处于中间水平,而江苏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垫底。浙江产业集群竞争力优势主要集中体现在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制造业上,而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装配制造业上的集群竞争力较弱。相反,广东和江苏虽然劳动密集型传统制造业集群竞争力不如浙江,但其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装配制造业集群则具有较高的竞争力。同时,网络系统的结构差异是导致粤苏浙三省产业集群竞争力差异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各地应将改善集群网络系统的构成和运行质量作为未来产业政策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概述了增长极理论和中心--边缘理论的应用条件和应用背景,进而证明上海和浙江共处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并非是一个二元空间而更近似于匀质空间,接着用浙沪间产业转移的案例证明两地之间的关系并非是“极化--扩散”,而是资源优势互补、产业分工的关系,并得出结论认为,从要素资源流动的角度分析,上海和浙江区域经济关系应该属于邻域渗透型的区域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17.
基于比较优势的区域优势产业内涵探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区域协调发展已成为学术讨论热点,它的核心在于不同区域的产业分工协作,根据各自优势条件选择优势产业加以扶持发展,避免产业结构的趋同性,在整体上互补互利.目前国内经济学界对区域优势产业的研究相对不足,因此本文将首先阐述区域优势产业内涵相关研究的现状,通过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理论的比较分析确立本文的理论基础,进而提出区域优势产业的定义内涵、基本属性、特征以及形成机制,最后分别对优势产业与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支柱产业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油田区域存在的问题和区域内经济协调发展做出深度思考,希望为油田区域经济建设做出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经济全球化下中小企业集群的创新机制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1月版)是冯德连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02BJL027)的最终成果。作者系统研究了中小企业集群成长的机理、经济全球化与产业本地化的关系、中小企业集群创新的轮式模型、中小企业集群创新的信任机制、企业之间共生模式创新、中小企业集群与产业结构升级、中小企业集群与产业国际竞争力、高科技中小企业集群创新、传统中小企业集群创新等,这是一部高水平的学术专著。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区域经济的视角,利用2005~2010年相关各省、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对中国东、中、西部区域人均碳排放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协整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东、中部区域的人均GDP、产业结构、能源效率、人均碳排放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西部地区的人均GDP、能源效率、人均碳排放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东、西部地区的人均GDP、产业结构、能源效率分别是人均碳排放量的格兰杰原因;中部地区的人均GDP、能源效率分别是人均碳排放量的格兰杰原因,且人均GDP与人均碳排放量具有双向格兰杰原因。从协整关系看,人均GDP、产业结构、能源效率对人均碳排放量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据此文章最后给出了一些区域经济低碳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