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跨国公司并购与中国战略产业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中国对外资并购的政策导向,改革开放以来,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并购大致经历了政策空白阶段、逐步开放阶段和积极推动阶段。无论从企业层面、产业层面还是国家宏观经济层面分析,跨国公司并购在促进中国战略产业发展的同时,其对中国本土企业生存与成长的抑制、所造成的产业垄断以及对中国产业安全与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等问题不容回避。在跨国并购背景下,中国战略产业的发展战略主要包括外资并购的政府规制、政府产业支持政策和企业自主创新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外资并购下我国产业安全法律保障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外资并购对我国产业安全的严重威胁,我国主要通过外资准入立法、反垄断法、证券法、国家安全审查等法律制度加以防御。但是,我国产业安全法律保障体系仍存在诸多问题。建议在外资准入立法方面,对新建投资和并购投资区分立法、对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外资并购投资设置较高准入门槛;在反垄断法方面,《反垄断法》第7条需要完善配套细则和程序规定;在外资收购上市公司过程中,应该加强对目前外资收购上市公司时各种前置审查程序的协调安排;在国家安全审查制度方面,需要在实施细则中进一步明确国家安全审查部际联席会议的组成成员和各自的职权分配;在具体的实施条例或者实施细则中必须增加对外资并购安全审查的事后监控制度;实体规则方面,需要明确外国投资者的概念、国家安全审查的标准等。  相似文献   

3.
外资并购对我国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庆华  张宝华 《山东经济》2004,20(6):101-104
外资并购能够促进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转型,改善我国的公司治理结构,有利于上市公司引进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但外资并购也容易造成某些行业的垄断,威胁民族经济安全,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等。在现阶段,我们必须站在战略高度,从建立和完善有关外资并购的法律体系,进一步发展资本市场,加快培育外资并购的中介服务机构等方面积极应对外资并购活动,减少外资并购中的种种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外资并购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但也产生垄断问题,对我国的经济安全造成了潜在的威胁。文章从外资并购反垄断法规制的必要性出发,分析了我国在外资并购国内企业反垄断法律规制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张晓涛 《特区经济》2008,(11):258-259
本文分析了外资在制造业大规模并购对我国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提出了尽早完善我国外资并购立法、构建我国产业安全法律屏障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西方外资并购规制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我国加入WTO后,外资加大了对我国重点行业中龙头企业的并购力度,并呈现垄断中国市场之趋势,强化我国外资并购规制势在必行。文章分析研究了西方三个最具代表性的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外资并购规制的经验,在此基础上,立足我国国情,借鉴西方国家经验,提出了加强我国外资并购规制的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7.
外资并购将逐渐成为FDI在中国的主要形式。为规范外资并购,应尽快出台外资并购法规,严格审查垄断问题,提高与外资谈判并购的水平,建立并购后的监管和评估机制,从而对外资并购实行全程规范。  相似文献   

8.
外资并购反垄断控制的困惑与解决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关的效应分析表明,外资并购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多方面的积极影响,但是也可能导致外资垄断势力的形成。本文从国际竞争和经济安全两个角度,对外资并购反垄断控制问题进行了分析。结论认为,随着加入WTO后国民待遇原则的普遍实施,我国政府在外资并购反垄断控制中将面临“两难选择”的困惑。为此,本文最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9.
邵文秋 《中国经贸》2010,(10):101-101
外资的介入对于产业的整合与振兴起了巨大的助推作用,但许多案例背后,国家经济安全的隐忧也被提上日程。但外资并购本身只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市场手段。并购并不一定构成行业垄断,并购本身也不会危及行业安全和经济安全,关键是加强安全审查和法律监督。  相似文献   

10.
丘璐  王玮  王红 《特区经济》2009,(5):252-253
外资并购的立法是否完善,不仅关系着市场结构的变化,更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和谐。本文首先对我国外资并购和立法现状进行阐述,其次分析外资并购对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利弊,同时,提出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在外资并购的监管上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就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外资并购的相关法律制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企业并购作为一种资源的再配置过程,通常是指市场机制作用下企业为了获得其他企业的控制权而进行的产权交易活动。然而,现实中的企业并购大约一半最后都没有成功,统计资料显示,并购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企业并购后没能进行有效的整合。我国企业目前并购的形式主要是横向并购,那么同这种横向并购方式相对应,就更应该重视整合中并购企业之间的专业化协作问题。  相似文献   

12.
吴芹 《特区经济》2011,(7):80-81
本文以我国资本市场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并购交易——中国平安并购深发展银行为例,对中国平安并购深发展银行带来的规模经济效应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提出我国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目前主要应以并购为途径扩大自身规模,有利于其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企业并购本质上是产权交易。产权交易的前提是产权的清晰界定。作为产权交易的一种重要方式,企业并购的前提也必然是产权的清晰界定。另外,企业制度安排对企业并购活动的顺利进行产生重要的影响。阻碍中国国有企业并购活动有效开展的主要是产权方面及企业制度上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一方面,我们要不断完善国有资产的管理监督体制,加强国有产权运营过程中的监督力度;另一方面,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与企业法人产权制度,明确国有产权实现过程中各权利主体的权、责、利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4.
金融业的购并是资本市场值得研究的热点。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美国银行业就拉开了新一轮的购并的序幕。本文以美国银行业为例,研究了90年代以来美国银行业的演化特点,在从理论上阐明购并的效应以后,以花旗银行和美洲银行为例,对美国银行业购并的绩效进行了研究,这对研究中国的银行业购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吉利2010年对沃尔沃的跨国并购引起了广泛持续关注。运用财务指标法对吉利从2008年到2012年前后5年的偿债能力、资产运营能力、盈利能力、获现能力和发展能力5个角度共15个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可以评估得出吉利并购绩效优异的结论。吉利在此次并购中积累了做足战略准备、充分利用国际中介、争取政府支持、巧妙选择融资方式、尝试多样化支付手段、注重文化整合、理顺人才管理机制、优化营销模式的成功经验,为中国汽车民企今后的跨国并购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跨国并购中反垄断风险的规制:国际经验与中国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报门槛、市场影响、市场份额、并购动因、例外豁免等是反垄断执法机构审核并购的重要考量因素。我国要加强反垄断制度的国际协调,灵活运用投资方式以缓解企业的政治风险,通过反垄断域外适用、对等适用等实现效力对等原则捍卫国家利益,具体分析并购涉及国的反垄断理念和制度差异,有选择地控制制度风险。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好服务于迅速发展的中国企业国际化,中国商业银行的跨国经营十分紧迫,而海外并购是商业银行实现海外迅速扩张的首要战略。本文以中国工商银行海外并购为例,从业务选择、地域选择、目标选择三个方面的战略选择做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商业银行的海外并购在业务选择方面可考虑混业并购为主、横向并购为辅;在地域选择方面可优先选择香港,其次是政治稳定的东盟地区和非洲国家,再次是成熟市场经济的欧洲和北美地区的国家;在目标方的选择方面,偏好规模较小的本土化银行,选择曾有合作的交易伙伴,寻求业务互补和服务功能多元化。  相似文献   

18.
肖利秋  许晶 《特区经济》2010,(9):220-222
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有助于缓解我国出口企业面临的日益严重的国际贸易壁垒和贸易摩擦,对于推进我国产业结构提升和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具有现实而长远的重要意义。伴随着中国经济国际竞争力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有条件的本土企业选择"走出去"投资战略。研究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可以为现阶段我国企业成功"走出去"提供战略投资和路径选择的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9.
郎玥 《特区经济》2014,(11):110-113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以及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提高跨境资本和金融交易可兑换程度。然而目前我国对资本市场开放实施的是过渡性的制度安排。从事境内资本项目下证券投资的境外资本参与者主要是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自2002正式引入QFII制度以来,我国的QFII制度已经走过了14个年头,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良好发展、证券市场的不断完善,以及QFII的投资规模和投资额度不断扩大,本文通过对QFII建立背景的回顾,14年来证券投资现状的分析,针对QFII证券投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应的完善我国人民币资本项目下证券投资制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市场竞争、产业集中与产业绩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郭海涛 《改革与战略》2008,24(1):107-110
市场竞争促进了产业集中和绩效的同步改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和已经发挥的作用表明,对于我国很多控制严格、具有垄断性质的行业,改善绩效的主要方法不应当是通过行政手段提高集中程度,而应是加快这些行业的市场化改革和产权改革。市场条件下的产业集中是产业绩效改善的前提条件,而我国产业集中面临着来自地方政府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阻碍。加快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仍是我国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