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网球运动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青睐,其中也得到了尤其热衷于时尚高校大学生的喜爱。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网球社团使校园内网球运动气氛愈加浓厚,社团的活动与运营机制更成为关注的焦点。在北京市的大学,网球社团更是成为网球运动普及与开展的先导。然而,在网球社团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问卷调查法分析了北京市大学学生参与网球社团活动的现状,同时阐述存在其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以期对北京市大学网球社团活动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网球是一项优美而激烈的体育运动,网球运动的由来和发展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孕育在法国,诞生在英国,开始普及和形成高潮在美国,现在盛行全世界,被称为世界第二大球类运动。随着2004年李婷、孙甜甜在雅典奥运会上女子双打夺冠,中国网球开始逐步进入更多群众的视线;2006年郑洁、晏紫先后取得更有分量的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和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女双冠军,让中国女子网球在世界上赢得尊重;而李娜一举夺得2011年的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女单亚军、法国网球公开赛女单冠军,又使中国网球升温,中国网球进入白热化;如今2014年李娜获得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冠军后,更是被媒体称为是李娜带领中国体育第二次创业。中国群众网球的氛围也随着我国竞技网球取得的好成绩越来越普及,为此,通过探索网球运动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分析网球运动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并进行对策探究。  相似文献   

3.
《商》2015,(33):275-276
本文采用文献法、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对西安市网球运动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西安网球运动存在起步晚、场地设施和专业人才缺乏、对网球价值的认识不充分、宣传网球的力度不够等问题。笔者对存在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认为业余网球比赛水平低、缺少相关网球组织、群众普及性与球场受限制、网球人群分散不集中是制约西安网球运动发展的主要因素。建议领导层重视网球运动、社会各界支持网球运动、网球协会和网球赛事积极发挥推动作用、加强西安高校网球运动的发展以及增加对外交流促进西安网球运动的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4.
傅超 《商》2014,(46):49-49
高校网球教学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能,还能从多个方面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使其满足社会的需求.网球运动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为其对大学生社会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的影响上,网球运动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文章基于网球教学的重要性,从两个方面分析了网球运动对促进大学生社会化进程中的具体作用.  相似文献   

5.
耿子轩 《品牌》2014,(5):64-64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网球运动水平也在逐年提高,涌现出了一批高水平顶尖选手。但目前网球运动在我国青少年中的普及度还不高,青少年网球事业发展缓慢。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青少年网球教学培养模式是培养优秀网球运动员的关键。本文将国内外公开报道的青少年网球运动培养模式进行归纳与总结,并从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选拔机制、培养模式、训练体系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指明了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品牌》2014,(10)
随着我国网坛李娜、郑洁等众多网球运动员在国际网球赛事中取得越来越好的成绩,网球这项运动在国内的影响力和知名度逐渐得到提高,更多的人民群众参与到了这项运动中来,对于网球运动最为基本和初始的技术为握拍技术,放眼世界网坛,众多运动员所使用的握拍技术不尽相同,各有各法,本文通过对反手双手握拍技术的分析和研究,希望能给国内人们在选择握拍方式时有较好的启示作用。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分析法等方法,对网球爱好者进行反手击球技术的研究。结果显示:网球双手反手击球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明显是弱势。加强反手击球能力,提高反手击球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以高校网球项普及现状为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了高校开展网球运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传媒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日益兴旺,西方许多国家的传媒产业已经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内容丰富、新颖、极具创新意识,对于提高本民族的精神文明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其国家传媒产业收入已成为国民经济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我国传媒产业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传媒产业还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何使我国的传媒产业能够迅速发展;如何使我国传媒产业对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如何使我国传媒产业对提高我国人民的精神文明素质起到巨大作用等等,是我们研究和探讨问题。  相似文献   

9.
网络的普及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对体育事业的看法,本文通过研究体育传媒对青少年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个方面,认为:体育传媒在体育文化知识的传播和体育运动项目的推广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一些负面因素的影响也容易使青少年产生不良的体育观念。本文以体育传媒的发展为着眼点,针对目前现状提出了一些看法,试图帮助改变青少年的错误体育观念。  相似文献   

10.
焦阳 《适用技术市场》2011,(10):122-123
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网络媒介资源已经广泛普及。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当今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现状是社会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从当今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现状着手,分析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缺失的表现,并针对这些现象和问题,提出了关于重构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浙商》2007,(15):103-105
从10年前的默默无闻,到今日的方兴未艾;短短几年间,网球运动在台州迅速推广普及。今天的台州,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网球运动中来。而作为全球通VIP俱乐部旗下的一个专业体育俱乐部,全球通VIP网球俱乐部会所的故事也很精彩。[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品牌》2015,(5)
网球运动在中学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必要性,是一项值得开展和推广的体育运动。另外,目前郑州市并无中学开展网球运动,但调查显示多数学生对此项运动的开展表示支持,而且,郑州市的网球运动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同时其他省区中学先进的推广经验也为网球运动在郑州市中学的推广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并为网球运动走进郑州市中学课堂提供了可行性及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王佳 《中国市场》2014,(38):168-170
随着网球运动在高等院校的普及与发展,网球课教学方法的改革已势在必行。本文根据网球运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特点,提出在教法及培养学生能力等方面建立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尽快掌握网球知识、技术及技能,以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现场观察法和数据统计法,对东莞市网球活动消费特征进行研究,深入分析了东莞市网球消费者参与网球活动的方式、消费者的群体特征以及消费水平等,有利于进一步推进东莞市的网球发展,进一步繁荣网球市场,推广网球,普及网球;并提出了推动大众网球运动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网球运动在我国发展迅速,普及网球运动任重而道远,而其主要集中在普通高校的网球公选课中。通过分析“合作学习模式”的原则、特点、考核拟定等方面内容,对比其在普通高校网球公选课中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区别,借以改善传统模式下的网球教学问题,凸显出“合作学习模式”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魏晓银  周娟 《中国市场》2011,(35):86-87
网球一直被誉为"高雅运动",在中国发展历史很短,近几年才开始普及。如今,中国的网球事业正在迅猛发展。尤其是在2006年,中国两员女将郑洁和晏紫在澳网与温网公开赛上,为中国网球夺取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两个双打冠军,李娜进入美网单打前八,这都标志着中国网球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这些成绩并不代表中国网球已经进入世界网球前列,中国网球的运动技术水平与世界网球强国相比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缩短差距首先应该解决中国网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系列问题,青少年网球后备力量是决定一个国家整体网球水平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17.
网球运动素有贵族运动之称.传入我国已有半个多世纪.深受广大群众的追捧和喜爱.20世纪80年代初,网球运动开始在我国老年人群中流行.虽然时间并不长.但发展速度飞快.且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在中国网协、老年体协的推动下.老年网球邀请赛自1980年举办以来,一直深受老年运动员的欢迎.江西省网球运动开展的比较早,且具有一定的成效.老年人网球运动逐渐形成一股热潮,势不可挡.我国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受关注.  相似文献   

18.
运用数理统计法,对抽样选取的青少年网球运动员进行身体素质测试,对于训练前和训练后的数据分析对比,分析出影响青少年身体素质发展的因素,总结出迅速提高各项指标的方法。以期对西安市青少年网球运动能成为全国网球运动发展的后备军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品牌》2014,(7)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及与专家探讨,结合笔者在网球选项课中的教学实践提出树立正确教学理念目标,构建网球选项课新型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标准等措施,以期提升网球教学质量,为网球运动在高校顺利开展和普及尽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20.
于振勇 《致富时代》2010,(4):216-216
该文应用文献资料法和对参加网球运动的部分专家和大学生进行访谈,论证了大学生适宜参加网球运动锻炼以及网球运动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影响。所以我建议大学生在业余时间积极参加网球运动和多关注国际级网球比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