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一定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持久兴趣.以便学生处于最好的学习状态之中.从而对语文乐学、善学、会学。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2.
张淑娟 《活力》2005,(4):174-175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一个人成功的动力源泉。同样,对于学生来说兴趣的大小有无,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态度,甚至会影响他们内在潜能的开发。政治课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手段,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3.
高凯 《活力》2010,(2):66-66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的一种最实际最有效的内部动力。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作为一名中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每一位学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学习,首先关键是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4.
黄浏展 《企业导报》2012,(20):203-204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电子政务专业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具有其自身的特点,教师在数据库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成为"好之者"、"乐之者"是教学效果好坏成败的关键,"兴趣导向法"提出通过"精选教材、组织教学内容、提供好的教学环境、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好学、乐学,最终学有所获。  相似文献   

5.
大成至圣的先师孔子早在公元前五百多年前就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学习的最高境界是快乐地学,其次是勤奋地学,最次是为学而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快乐,为了分数勉强学习,注定无法学有所成。但是由于多年沿袭的填鸭式教育方式,和分数高压线的压抑,使得我们的教育在教学方式选择上陷入了误区。我国高等教育在教学过程中需不需要游戏环节,就一直存存争议。  相似文献   

6.
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就是以学为乐,把学习当成富于乐趣的活动。那么怎样才能让每个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呢?笔者认为,除了要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还要让他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育学生的健康心理呢?  相似文献   

7.
毛书朝 《企业导报》2009,(12):236-236
<正>一、创设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的能力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探寻知识,激励学生不断钻研的动力,是学生想学、乐学的一种基本情感,它需要教师的激发和保护。我们深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把教课书里的知识转化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帮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这将很大程度上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着  相似文献   

8.
盖盖 《企业文化》2009,(1):73-74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是,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无独有偶,一项人体潜能研究表明快乐的工作可以激发员工的灵感、创新思想,提高其工作效率、提升满意度。西方伦理学学者也认为,一个终日快乐的人创造的价值往往要比一个不快乐的人更多——乐而为之显然要比不得已而为之来得更具效果。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快乐工作的员工是每个企业都希望拥有的。  相似文献   

9.
原文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孔子说:“三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就有我的老师,选择优秀的去跟着学习,不好的我就改正。”  相似文献   

10.
李国忠 《活力》2005,(6):156-157
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十分重视学生的“情绪生活”,设法造成一个愉快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运用电教媒体进行语文教学,便能创设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爱学”、“乐学”,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1.
吴晨锦 《活力》2005,(2):65-65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应当是在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共同努力,使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逐步达到“乐学”——“会学”——“创造性学”,就必须一改以往语文教学的课堂结构,优化课堂教学,拓宽学生参与渠道,构建适合小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让教师成为课堂的指导者和鼓励者,  相似文献   

12.
探究式教学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在教学模式方面由“要我学”逐渐转变为“我要学”。本文首先介绍了在煤矿安全培训中进行探究式教学的必要性和适宜性,进一步从教学的三个阶段探讨了探究式教学的具体运用以及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明兴趣的巨大作用,它会促使人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上,自觉地去克服重重困难,排除种种干挠,从而超越一般人的常识,形成特长,进入良性学习状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不断深入,学生的学习兴趣日益广泛,如果思想政治课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单调,就不能吸引学生,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中产生."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方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方能以学习为乐,欲罢不能.  相似文献   

15.
科学的管理思想对于经营者。创业者是方法、是勇气、是力量、是宝剑……要经营,要创业,想赢,光敢拼还不够,敢拼、会拼才能赢。怎样才能会拼呢?《荀子·劝学》有云:“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口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要学习,还要善于学习,在学习中得到方法:“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善假于物也。  相似文献   

16.
正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纲要》明确要求"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有关研究结果告诉我们:人的主要阅读能力是在3—8岁期间形成的。也就是说:  相似文献   

17.
博学慎思     
刘刚 《政策与管理》2008,(18):86-87
孔子指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他强调,如果一个人只注重学习,而不注重思考,就有可能遭到蒙蔽而陷于迷惑的状态;如果只注重思考,而不注重学习,就有可能会误入歧途,最终招致危险。孔子主张学与思不可偏废,这不仅是儒家弟子的修身之道,也是今天的企业管理者成长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8.
《论语》中记载了孔子与弟子子张的一段对话: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相似文献   

19.
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已经充当了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自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1](以下简称《纲要》)颁布以来, “健康第一”“素质教育”“终身体育”已经成为了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在“健康第一”思想的指引下,以及教育工作者为避免“教学事故”的心态,许多独立院校已经取消了体制达标测试中的长跑项目,而对于“素质教育”“终身体育”的解释.国外教育家曾这样评论教育:“学生的学习…是以他们追随他人预定的、逻辑设定的、简单排列的、序列化的步骤所得到的结果来界定.”[2]而在中国几千年前孔子对教育就给出了方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是说让学生乐之于体育,提升学生的自我性和主体性,让体育教学的过程进入有序自组织发展,而不再是无序的被组织发展,独立院校属高校中的一分子,虽然有一定的特殊性,有区别与普通高校的影响因素,其体育教学的自组织有序发展仍然需要以形成耗散结构为基础,以竞争与协同为推动力,渐变与突变为演化途径,本文以自组织理论为视角,对独立院校的体育教学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孔夫子堪称最早的职业指导师。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确,一个人如果一生都在干着一件自己乐意为之、非常感兴趣的事,并能以此为生,那他一定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也会是世界上最成功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