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我国大城市区域空间规划与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城市化高速发展的新时代,由于城市的空间区域不断扩大、城镇连绵迭加、资源要素的集聚、产业集群转型与重组及其交通信息网络化等等因素的汇合与相互依存,给我国许多大城市地区带来新的问题与新的现象。如何规划与建设这些大城市的区域空间是21世纪"城市时代"越来越突出的大问题。文章就我国大城市区域的空间规划与建设形势、有关理论与创新理念及其策略性问题,进行深入的有益的探索,期望相关的学术争论。  相似文献   

4.
系统动力学研究的是复杂系统的反馈结构,擅长于处理非线性时变的多重反馈问题,比较适合于长期、动态、战略性的研究,是研究区域产业经济协调发展系统的一种重要的定量分析工具.本文采用该方法,建立了青岛市工业经济协调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模拟仿真,模型由工业经济子系统、区域技术创新子系统和区域经济环境子系统组成,通过模拟仿真进行工业经济发展趋势预测,仿真值和真实值误差较小,模型能较好的反映青岛市工业经济发展现状.并选择政府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比例和投资比例作为控制变量,以工业生产总值和区域GDP为监测变量建立三种发展模式,通过不同发展模式仿真结果的分析和比较,提出青岛市应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比例和投资比例,实现工业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以工业城为依托加速发展安国经济□高天民为促进“九五”时期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1995年下半年,我市制定了“图工业发展,扬药业优势,稳农强工促贸,聚力发展工业,建设经济强市”的总体发展思路,做出了开发建设“祁州工业城”的重要决策。一年来,我们把工业城的...  相似文献   

6.
7.
8.
本文在比较工业搬迁与企业迁移异同的基础上,根据城市产业空间布局的基本原理指出城市工业布局变化和工业搬迁的一般机制,并以北京市1985年以来的工业搬迁情况为例,分析了城市发展、产业结构等因素对城市工业布局的影响以及搬迁目的、搬迁方式和搬迁政策等对搬迁效果的影响。本文尝试性的情况梳理、因素分析和经验总结,可以为北京和其他城市政府促进产业合理转移,协调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政策依据,也可以为今后对于我国工业搬迁和企业迁移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乡镇工业是镇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区域经济工业化的重要推动力,加快镇域工业经济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镇域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3.
14.
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促进天津工业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天津加快现代化国际港口大都市和北方重要经济中心建设,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也是落实天津市委八届五次全会提出的总体要求——“整体推进,协调发展,追求高水平,实现新跨越”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5.
16.
17.
苗长虹 《经济地理》1998,18(3):30-35
1可持续发展分析的一个框架自1992年巴西“环境与发展”大会以来,可持续发展思想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但至今学术界对其还未形成一个公认的定义。人们在广泛引用“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1987年报告所作定义的同时,也对其提出了许多批评。如缺乏长期利益和短期效益的协调、缺乏宏观方法与微观组织活动的协调、缺乏对经济福利公平分配和消费模式的反映等。可持续发展面对的是“环境”与“发展”的所有问题,有人建议应将这些问题按空间尺度、影响的持久性和大小、可逆转性、可度量性、原因的本质、政治背景以及公众关注的情况等、进…  相似文献   

18.
认为传统工业企业在艰难转型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为此,摒弃原来的粗放式增长方式,毫不动摇地走低碳经济之路。在分析传统工业企业转型道路上遇到的两难困境基础之上,然后以柳钢通过实施循环经济成功华丽转型的典型案例而带出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9.
在明晰新能源产业和新能源产业发展能力内涵特征的基础上,选取区域经济、资源禀赋、研发创新与政策支持维度,运用层次分析法与专家评分法构建新能源产业发展能力综合评价层次结构模型,以天津市为例量化新能源产业发展水平,确定新能源利用最优比例,以期为新能源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国际大城市发展都市型工业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步芳 《经济论坛》2005,(11):16-17
国际诸多大城市在工业化过程中发展了比较成熟的都市型工业,并对此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而我国上海首次正式提出“都市型工业”才不过四年,国内其他大城市如北京、天津、武汉和杭州等把都市型工业作为重要战略举措还是近一两年的事情。对于如何发展都市型工业的问题,我国各个大城市仍然在摸索之中。笔者在此总结国际都市型工业发展模式的相关经验,以期对国内各大城市都市型工业健康、稳定的发展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