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信用是保险公司经营的基础,而我国保险公司普遍存在信用缺失的现象,其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信用产权不明确。信用评级制度可以有效地明确信用产权,促进保险公司的信用建设,提高整个市场的效率。因此,加快推进我国保险公司信用评级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鹏 《特区经济》2005,(12):266-267
信用衍生产品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它是一种随特定公司或公司群的信用质量变化而产生或有支付的场外交易金融契约。它在近几年的迅速崛起引起了各界的关注。根据BBA(British Bankers’ association)的统计数据,全球的信用衍生产品交易量(合同名义金额)在1997年仅为1800亿美元,而2002年已经高达19520亿美元,预计在2004年将有望激增至47990亿美元。一种信用衍生产品一般涉及信用保护买方(protection buyer),信用保护卖方(protection seller)以及信用参照实体(credit reference entity)。根据具体产品的结构不同,信用衍生产品可以分为信用违约互换,信用价差期权,总收益互换和信用联系型票据这4大类。  相似文献   

3.
方寿中 《开放潮》2002,(7):32-33
信用无价也有价。从某种意义上说,信用也是一种生产力,可以转化为巨大的财富。信用的发达,人与人之间信任度的提高,有助于降低商业交易成本和社会交往成本,提高生活质量。今年福建省“两会”作出了建设“信用福建” 的部署,习近平省长提出福建的信用体系建设要力争走在全国前列。可以说,建立健全信用制  相似文献   

4.
当前在经济和金融领域的各类问题,其根源都可以归结为信用问题。本文的方法论特色在于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经济学和社会学视角。在分析信用的经济内涵时,进行均衡和非均衡两方面的分析,并指出信用的制度性特征。关于信用秩序的分析部分,本文从自组织经济理论出发,分析三种理性基础上的三种信用秩序,并指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信用秩序的基本规律在于提升系统理性。  相似文献   

5.
刘迎春 《辽宁经济》2004,(10):28-28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经济交往也随之增多,信用在现代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信用使得数以百万汁的消费者可以用消费信贷购买房子、汽车,信用使得各大企业通过融资以谋求更大的发展。信用扩张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必然会使金融机构面临前所未有的信用风险。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已向资产管理公司剥离了不良  相似文献   

6.
优化信用环境建设可以改善营商环境,促进企业优胜劣汰,有效降低金融风险.在建设信用体系过程中存在着政务诚信缺失,降低政府公信力;信息不对称和企业失信行为屡禁不止等问题.应从加强政府信用建设,建立政务诚信监管机制,加强企业信用建设,建立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加快信用立法步伐,完善个人信用体系配套制度;健全完善失信惩罚机制,充分发挥失信惩戒作用;提高社会公众的信用意识等方面入手来优化信用环境.  相似文献   

7.
一、商业诚信体系内涵及其构成 第一.信用的活动体系.包括股权式信用活动体系.指股票的发行的信息披露、上市后的信用披露、产权交易等;债权式信用活动体系.指商业信用、银行信用、旧家信用、消费信用、民间信用和国际信用等。也可以分为直接信用和间接信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朱曼丽 《科技和产业》2023,23(20):18-23
选取2017-2021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环境不确定性对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并探究管理者能力在环境不确定性与商业信用融资之间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环境不确定性的提高会显著减少公司的商业信用融资,而管理者能力可以有效缓解二者之间的负向关系,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然成立。研究结果对企业缓解商业信用融资约束,以及相关部门规范商业信用市场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国际信用评级业的规范化发展及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周伟 《特区经济》2005,(9):333-334
一、《信用评级机构(即CRAS)活动的指导原则》的主要内容针对近几年来国际金融市场上发生的一系列公司丑闻,国际证券委员会组织IOSCO组建了专门探讨信用评级问题的工作委员会。并于2003年9月25日发表了《关于信用评级机构活动的报告》,认为目前信用评级问题的根源在于利益冲突。同时,为了有效解决该问题,又发布了《信用评级机构活动的指导原则》。其主要内容如下:1.在金融经济生活当中,信用评级机构正在发挥着重要作用信用评级机构是在某一特定日期对特定公司或证券的未来信用可靠程度或义务发布评论。投资者、借款人等一般都依赖于这些…  相似文献   

10.
塑造我国信用政府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在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尤其是在加入世贸组织后,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在诚信成为国际惯例首要信条的背景下,尽快建立信用政府势在必行。壹 政府信用是整个信用体系的重心 社会信用体系按其组成部分可以划分为政府信用、企业信用、银行信用、个人信用或公民信用,其中政府信用是整个信用体系的重心,建立公众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阐述信用担保公司作用和对宁波21家信用担保公司调查的基础上,从11个方面分析总结了宁波市信用担保公司的基本情况和运行机制及其存在问题,并从5个方面提出了进一步促进宁波信用担保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东方经济》2004,(9):72-74
对于信用信息的披露,我国各地区各部门在不断努力探索中。常见的信用信息披露形式有:试行企业信用公示制度,对信用良好企业和严重失信企业通过红盾信息网站、新闻媒介、提供查询等方式进行公示;开展“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创建活动;银行系统可以通过银行信贷咨询系统了解信贷企业的信用状况;信用中介利用报纸、报刊、电视等媒体公布自己的信用评级结果。但在实践中,笔认为社会信用信息披露存在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在德国,无论是个人租房、找工作,还是企业登记、贷款,以诚信为核心的社会信用体系已成为社会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取得一定成效,但要形成多方位、立体化的社会信用体系网络仍任重道远。德国信用体系建设在体系框架搭建、信息采集使用、信用市场培育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可以为我国未来社会信用体系构建模式与路径提供借鉴。一、德国社会信用体系形成历程及架构(一)德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历程  相似文献   

14.
何峰 《魅力中国》2009,(24):42-42
信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目前,在我国社会经济中,企业信用缺失已经到了令人触目惊心的程度,尤其是中小企业信用的缺失,导致了我国市场秩序的混乱,资源浪费严重,甚至造成了信用危机,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因此,对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文化建设加以重视和研究,探讨中小企业信用文化建设的途径,是十分重要和紧迫的。  相似文献   

15.
在信用的商法解读基础上,该文探讨了我国旧公司法框架下的公司信用及其缺陷,并从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公司资本制度、公司信息公开及公司治理等方面对新公司法的信用制度创新作一讨论,提出了下一步改革之建议.  相似文献   

16.
2007年8月,国内A公司按照合同约定向国内B公司交付货物,货值185万元,合同约定信用期限90天。此前在2007年6月,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简称"中国信保")批复买家信用限额100万元(保单约定最长信  相似文献   

17.
所谓信用 ,是指经济活动对象的履约能力和意愿。信誉就是金钱 ,善于付钱的人才是别人口袋的主人。经济发展与信用基础的优劣关系极大。从某种意义上讲 ,现代市场经济就是一种信用经济。疑云层层的中国人如果有人问中国人的信用如何?可以听到两种截然相反的回答。有人说 :中国是礼仪之邦 ,信用为本。中国人的言行受着“言必信 ,行必果”、“言无而信 ,行之不远”等古训的约束 ,因此是守信的。但是 ,也有人说 :中国人没有信用 ,当代中国最大的危机是信用危机。中信国际研究所的安志达先生曾描述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个在俄罗斯作生意的倒…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试图从中小企业的信用销售情况出发,运用对比、实证的分析方法,提出我国中小企业信用销售存在诸多的问题,进而提出要加强我国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以改善这些问题。现有的加强企业信用管理的观点有很多,本文试探从保理业务的特点出发、从保理业务对企业信用销售的适用性出发,全面分析运用保理业务可以从各个环节加强、改善中小企业信用管理,提高我国中小企业自身信用管理能力。通过适用保理业务使得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专业化和社会化最终使得不断提升我国中小企业信用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综合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9.
信用的价值与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有信用的社会环境才可以吸引众多的投资者参与其中,而且是充满信心的长期投资。但是,社会信用链的建立,离开政府、企业、公众任何一方都是不行的。  相似文献   

20.
在信用的商法解读基础上,该文探讨了我国旧公司法框架下的公司信用及其缺陷,并从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公司资本制度、公司信息公开及公司治理等方面对新公司法的信用制度创新作一讨论,提出了下一步改革之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