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从《黄英》管窥蒲松龄思想的超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作家蒲松龄的志怪小说集《聊斋志异》是一部具有强烈批判精神的传世之作。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借花妖狐魅的故事,大胆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对社会丑恶现象予以严厉的批判和辛辣的讽刺。同时。作为冷静而具有普遍人文关怀精神的成熟作家,他接受了当时社会的进步思潮。主动站到历史前进的思想前沿,在他的作品中不仅揭露黑暗,更歌颂光明,表达希望,宣扬民主,鼓励斗争,为普通大众指出通往幸福王国的道路。本文试图从解读《聊斋志异》中的《黄英》篇入手,揭示蒲松龄具有超越时代的进步思想。  相似文献   

2.
《青春之歌》和《长恨歌》是当代文学中影响很大的两部小说。这两部小说都出自于女性作家之笔,都是以女性形象为叙事中心,以女主人公的成长经历为叙事线索,因而在叙事方式上存在着很大的可比性。通过对这两部小说的文本内容、叙事话语和叙事结构的比较,可以折射出在不同的时代、政治背景下,女性作家在讲述女性故事时对叙事方式的不同选择,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同时有利于衔接当代文学史中不同时段的文学创作,形成文学整体观。  相似文献   

3.
《聊斋志异》中描写了很多女强人形象,我们要透过这些女强人形象来探究其妇女观。通过深入探析我们可以看到,蒲松龄有着一种对女性的敬仰,而不是有着"男尊女卑"的思想。除此之外,他的妇女观是积极向上,不断前进着的,他被女性的侠骨柔情以及坚贞所震撼,因此使得他有着侠义、勇敢、坚贞的妇女观。  相似文献   

4.
杨平  王利民 《嘉兴学院学报》2010,22(2):17-22,33
朱茂晭的词多为咏物、闺情、登临和酬答之作.这些词分别倾诉了他在故国覆亡之际的深痛悲慨.摹写了他隐居后闲逸放浪的生活,抒发了客游南北时的羁旅之愁、思乡之情.其词属于婉丽流逸的词人之词,而非醇雅敦厚的学人之词,整体上显示出一种清疏秀逸、自然明畅的本色美,词风与其侄朱彝尊主盟的浙西词派异趣.  相似文献   

5.
作为"打工文学"作家王十月最新审视并书写乡土的作品,《米岛》展现了中国农村60余年来纷繁复杂的生死故事。本文分析其魔幻色彩的具体体现以及史诗性建构。  相似文献   

6.
以《贾奉雉》为例,结合蒲松龄屡次科举失败的切身体验,从作品中的两位主人公贾生、郎生科举的实际结果——劣者进、优者汰的角度,剖析了蒲松龄对科举制的批判态度,即科举考试不过是一场荒诞不经、黑白颠倒的闹剧。  相似文献   

7.
奥地利著名作家卡夫卡为现代主义文学的繁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变形记》堪称现代主义的最典型也是最优秀的代表作。在卡夫卡的《变形记》中,主人公格里高尔荒诞地变成一只大甲虫。故事是荒诞的还是真实的?作者想通过这种似乎荒诞的变形表达一个人怎样的生活以及怎样的心理状态呢?本文将卡夫卡的《变形记》同他的其它作品进行比较,解析他的现代主义表现手法。分析得出作品采用似梦非梦的情境。阴郁压抑的空间氛围。似乎荒诞的人的异变,实则真实的人的心理的变异,真实细腻的心理描写等现代主义手法充分揭示了人在充满虚伪的、缺少温情的、甚至非人性的社会环境下的心理状态——矛盾、痛苦、压抑、无奈却渴望理解与沟通的心理。  相似文献   

8.
赵树理作为现代著名文学作家,与同时代的其他作家相比体现出一定的特殊性,他秉持着“为农民写作”的文学立场。究其原因,与赵树理的家庭出身和社会经历、传统文学观念和创作前预设的特定读者群等因素具有密切的关联性。他的文学创作追求完整的故事情节、圆满的故事结局,使用接地气的语言形态。尽管由于“为农民写作”的文学立场,使他的创作存在着局限和不足,但这并不影响赵树理作品的文学价值和文学魅力。  相似文献   

9.
20世纪50年代,一支批判现实的文学新军———"愤怒的青年"在英国出现。约翰.韦恩的《每况愈下》是此次文学运动中的重要作品。主人公查尔斯.兰姆利迈出大学校门后,试图反抗传统社会,拒绝所受教育所提供的机会,在残酷的阶级制度下保持个人尊严。最终他痛苦地落到社会的最底层,而曾拼命抵制的那些东西却强烈地诱惑着他的灵魂和肉体。韦恩的小说中充溢着维护个人尊严、反传统、自我选择等思想,在当代英国文学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0.
《家庭制造》是伊恩·麦克尤恩的短篇小说集《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中反响最为热烈的一部作品。该作品主人公"我"屡屡突破道德禁忌,令人心悸地上演了一部道德滑坡与伦理缺失的成长迷误剧。从文学伦理学的批评视角分析少年主人公"我"因身处混沌伦理环境招致其伦理身份困惑,从而引发伦理意识蒙昧直至导致畸形伦理选择,同时解析作品的反成长书写策略强化了作品创作旨向,以此剥离出作品的伦理旨向,有助于读者充分领略作品的文学教诲功能。  相似文献   

11.
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不仅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而且充溢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他继承了《诗经》、乐府以来现实主义诗歌的优良传统,并将其加以发展和提高。他以进步的儒家思想和精湛的艺术,为我们创造了"千汇万状"的诗歌作品,把我国现实主义的诗歌艺术推上一个新的高峰。因此,他的诗被公认为"诗史"。  相似文献   

12.
《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孔雀东南飞》都是通过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控诉了封建礼教,赞扬了男女主人公争取个性解放和爱情幸福的人文主义。这两部不同民族、不同时代、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表现了同样的主题——"爱情"和"自杀"。但由于中西方思维方式、文化源流、价值取向和审美追求的不同,两部作品所表现的爱情观也有所不同。通过对这两部作品的社会背景、人物性格及爱情观的比较,加深了我们对东西方文化差异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13.
生命的力量     
《热爱生命》Love of Life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最著名的短篇小说,这部小说以雄健、粗犷的笔触,叙述了一个惊心动魄的生命与死亡抗争的故事,表现了由于主人公对生命的酷爱如何帮他战胜了死亡;尽管病饿交加,筋疲力尽,仍然在徒手搏斗中把紧跟在后面的一只饿狼制服了,并且通过冰天雪地的荒野挣扎着来到海边,终于被一艘捕鲸船救起。  相似文献   

14.
巴金以一种极端的情绪宣泄心中的革命热情,表达对黑暗的控诉与对光明的呼唤。作品凝结着"家"的情结,他也成为了一个"家"的守望者。《家》继续了《红楼梦》的大家庭崩溃的主题,进一步揭示了"家"的破败,《憩园》和《寒夜》是《家》的续篇,老姚和汪文宣就是觉慧出走后的两个选择,都昭示新"家"的成立与夭折,他的小说表现了封建大家庭的崩溃,新型家庭的建立与夭折的历史。他像一个虔诚的教徒,翘首期盼着理想的社会秩序,守望着家的乐园。  相似文献   

15.
"物化"现象是中国古典美学和文艺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而又独具特色的审美现象。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改造和发展了物化这一艺术手法,使其焕发了新的生机。论文根据小说中的人物是主动自愿化为异类还是被动被迫化为异类,把《聊斋志异》中的物化现象分为主动物化和被动物化。在物化的形式上把物化现象分利用转世物化、借助法术物化、通过梦境物化、依靠道具物化、凭借魂灵物化、无需凭借物化。  相似文献   

16.
陶渊明在人们的心目中多为闲云野鹤、隐逸高士的形象。而《闲情赋》是他的一篇充满想象翅膀的爱情佳作,在这篇作品中,他极为精细工巧,极为生动逼真,极为别出心裁地刻画了对女子的爱慕之情。历来对该作品有着不同的看法,或褒或贬。  相似文献   

17.
大多数研究哈代的作品都是去批判《无名的裘德》中的宿命论和悲观主义。然而,借助叔本华"意志是世界的本源"的观点,哈代在《无名的裘德》一书中苦心经营主人公的悲剧命运,目的并不是让读者悲观厌世,而是理解悲剧对人生可能产生的积极影响,从而鼓励读者为人生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8.
福克纳作为美国文学史上的怪诞大师,其名字是和美国南方永远连在一起的。他所创造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规模之宏大,人物之众多,时代之漫长,都堪称美国文学史上的壮举。《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无论在思想内容、人物塑造,还是创造手法上都堪称杰作,而主人公爱米丽一个多层次极富个性的女性,一个美国旧南方制度与文化的殉葬品——以她的“褪色”凋零成就了一朵绽放着艺术魅力的永不褪色的奇葩。  相似文献   

19.
在小说《兄弟》的创作中,余华几乎用了全书三分之二的笔墨描写"文革"这个特殊时期,而其余三分之一则是在为"文革"期间发生的故事做铺垫。余华的文革叙事沿用了常用的儿童视角进行展开性的描写,但这种儿童视角已经是经过他的多部作品发展后的创作方式,有了一些不同以往的特点。在儿童视角的描写下,辅以群体的"狂欢化"描写和冷静的"零度写作",让整部作品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读来深刻,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20.
华裔导演李安凭借《断背山》再次捧得奥斯卡小金人。《断背山》中的非常有男子气概的两个男主人公在美丽的"断背山"上发生了一段隐瞒的爱情故事,那么到底是寂寞致使还是真情流露?同时,从剧中的主人公身上,我们也看到了美国社会大众对待同性恋的态度。本文试图分析《断背山》中的主人公同性之爱产生的原因,并认为,其产生的原因是一个从寂寞到真情的过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