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改革开放后的30年间,我国在引进外商投资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也出现一些严重的问题,其中外商投资企业避税现象即是问题之一,利用转移定价避税是目前外商在中国最常用的手段。因此,正确认识转移定价的方法并研究相应的防范措施己成为我国吸引外资、利用外资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4.
<正>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际投资活动逐渐增多,跨国公司得到了迅猛发展。跨国公司的出现,对于加强国际分工与合作、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另一方面,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国际税收问题。而转移定价则是国际税收问题的关键,跨国公司往往利用转移定价来逃避税收、转移财富。一、转移定价制转移定价(transfer pricing)是指跨国公司内部企业之间所制定的交易价 相似文献
5.
6.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公司的跨国经营可以充分提高核心竞争力,通过内部转移定价可以达到调节利润、享受优惠、规避税负、优化资金配置、减少和避免各类风险,进而达到对公司进行战略性总体调控的目的,使公司获得最高的整体经济利益。本文通过跨国公司内部转移定价促成因素、有效运用等方面的分析,阐述了转移定价策略对跨国公司运营发展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转移定价是跨国公司常用的一种避税手段,由此产生的国际税收问题引起各国的普遍关注。随着全球化大生产和知识经济的发展,跨国公司无形资产内部交易日渐频繁,相关税制的不完善使国家的税收权益存在巨大隐患。本文结合国内外无形资产转移定价税制特别是各种定价方法的介绍,评析了我国相关税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希望对推进我国相关领域的税制改革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8.
9.
转移定价是跨国公司经常采用的重要的避税手段,它对东道国的经济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本文首先简要介绍国际转移定价及其成因,然后分析其形成的基本情况,最后将结合我国在这方面的立法现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11.
12.
在管理会计系统中,转移定价是实现分权和协调组织各部门经营的有效机制.它的作用就是通过对中间产品和服务的定价来反映和促进部门之间的交易,以实现公司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文章从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角度入手分析转移定价的起因,进而结合分权的要求论述转移定价的确认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系统归纳总结了跨国公司转移定价的产生、发展、定价方法,结合我国产业集群背景下跨国公司转移定价管制的现状,阐述了我国的应对政策。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跨固公司已遍布全球市场.吸引跨圆公司投资,也早已成为我国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但跨国公司转移定价这一国际性难题,对我国经济发展也带来了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应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在深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采取措施进行有效监控. 相似文献
15.
当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间合并、兼并、联营等现象日趋增多,这使得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变得越来越广泛,在我国许多上市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已成为重要组成部分。企业通过操纵关联方交易价格来粉饰财务报表,转移上市公司的资金和利润,不同程度地造成了会计信息失真,误导了投资者的投资决策,逃避了税收,已成为证券市场上人所瞩目的现象。本文拟对关联方交易转移定价的税务调整和信息披露作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对产业转移的规律和模式进行了阐述,产业转移分成本导向型转移、市场开拓型转移、多元化经营型、竞争跟进型、供应链衔接型、政策导向型等。其次对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调整,包括移入区、移出去正负效应做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7.
随着企业集团的不断发展,企业内部的交易也越来越多,内部转移价格也成了影响企业责任中心业绩评价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正确的确定企业内部产品的转移价格,对企业的经营和营利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论述了中间产品在市场上处于垄断情况下的企业内部转移价格的制定的影响因素以及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如何选择适合的内部转移价格,从而使公司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基于最终产品市场关于差异化产品进行StackeIberg竞争,研究企业集团的中间产品转移定价决策问题。研究结果表明,集体的中间产品转移价格大于中间产品的边际成本,领头厂商D1的最优利润大于追随厂商D2的最优利润。与Hirshleifer提出的边际成本转移定价策略相比,本文提出的转移定价策略为优。 相似文献
19.
国际转移定价是跨国公司调节利润,降低税负,规避风险的有效策略之一,但在我国新兴的跨国公司中的应用尚十分有限,本文针对国际转移定价的制定方法及其在我国跨国公司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的外向型经济遭受重创,出口急剧萎缩,沿海企业减产停产甚至倒闭,大量农民工面临失业返乡、返乡失业的困境。中国必须转变发展模式,即由以出口导向、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异地就业为主要特征的“劳动力转移”模式,转变为以内需驱动、沿海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内陆转移、就地就业为主要特征的“产业转移”模式;在此基础上,该文提出应当尽快建立适当的制度安排和机制激励,促使模式转变:最后提出一些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