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阐述调解国际商事争端的运作 ,促进争议双方和解的基本方法、技巧 ,商人及其代理律师如何与调解员配合 ;论述了谈判中能力的构成 ,策略和制定 ,事前的准备 ,做到知己知彼等问题 ;论证调解员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如何与当事人协商 ,给谈判注入活力 ,推动协商的进程 ;介绍AAA在培训调解员、提供调解服务方面的工作 ;提及中立调解员的操守 ;谈及解决争端的过程具有教育的功能等等 ;揭示和解最终是由当事人掌握决定大权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为目标,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1]近几年来,最高人民法院也不断出台文件,鼓励建立健全各类的调解制度。2009年7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立健全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若干意见》就明确了建立健全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工作目标。要求充分发挥人民法院、行政机关、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力量,促进各种纠纷解决方式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和全面发展,做好诉讼与非诉讼渠道的相互衔接。研究新型的调解制度对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商事案件有别于传统的民事纠纷具有专业性、行业性的特点。在经济活动日益频繁的今天,基层法院在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方面可以探索的工作方式之一就是利用我国丰富的调解经验,针对商事纠纷的特点,探索一种适合解决商事纠纷的、与司法制度相衔接的调解机制。以司法的公信力和强制性对调解工作进行引导、监督和保障。 相似文献
3.
一、WTO中的“实力导向”与“规则导向”之争
WTO争端解决机制既不同于谈判等非司法解决争端,也不同于联合国国际法院那样的司法解决争端。有一种被称为、“二分法”的观点。将和平解决争端的各种:手段大致分成两种类型,即“实力导向”:(power—oriented)与“规则导向”(rule—oriented)。[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现行法院调解制度存在调审合一、律师参与有限、当事人不出庭等方面问题,影响了调解作用的发挥设立专门调解法官,加强律师功能,规定当事人亲自参与调解,并确定审前调解时限,裁判程序中不予调解制度等. 相似文献
5.
为保护自由贸易区成员在协定中获得的利益不受损害,维护成员的正当权利,协调成员之间的贸易关系,解决贸易争端,在磋商调解原则下,中国自贸协定参NWTO的争端解决规则,均制定有争端解决的章节或条款。 相似文献
6.
在新一轮的多边贸易谈判中,似乎应对建议和裁定的执行问题进行更深入的谈判,早日解决“执行难”的问题。中国也应更积极地参加世界贸易组织事务,遵守多边贸易规则,参加规则的谈判、制订与修改,利用争端解决机制,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有效的争议解决方式,调解在近些年来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民商事调解的晚近发展主要表现在:首先,调解机制日益国际化,通过调解解决的国际民商事争议越来越多,受案量急剧增加。其次,越来越多的国家颁布了调解法。再次,调解呈现出专业化的态势,调解员成为一种职业。然而,民商事调解实践的飞速发展与研究的相对落后却形成了鲜明对比,尤其是对于调解规则的研究,时至今日,依然没有形成能够为大多数人接受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摘要:近年来,在倡导“调解优先、案结事了”的司法背景下。及大量的矛盾纠纷进入法院的社套背景下,为了缓解日益增长的诉讼压力,诉讼调解制度受到空前的重视。但是随着调解率的不断升高,调解案件中请执行率也逐步攀升,加剧了法院的“执行难”,也对司法的公信力产生了不良影响。解决调执失衡,需设计科学的调解考评体系、完善调解的保障制度及建立调执结合机制,以最大程度地实现调执兼顾,让调解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视角下的中欧贸易争端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盟已经并将继续成为对华贸易摩擦的重要发起国,中欧双方在争端中考虑的第一影响变量就是经济全球化。全球化使争端同时具有了不可避免性和可协调性,并为其提供了动态变化机制,进而使其成为一场欧盟有可能占主动的完全信息动态博弈。近期的纺织品贸易摩擦正是一个明证:对华设限就等于对欧盟自己设限。中国在博弈中必须积极应对,并力争促成被动向主动地位的转变。我们在短期内要尽快建立成熟的争端应对机制,长期则要逐步促成比较优势的全球实现和动态升级。 相似文献
10.
11.
12.
本文简要地从能动司法对中国的重要影响入手,结合法律经济学分析和实证分析,探寻在中国目前能动司法环境下的民事调解应该如何进行,以及时我国民事调解立法的不足提出舍理的建议,期望能够借以对司法实践给予适当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法院调解,即诉讼调解,是指在人民法院审判人员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就民事权益争议自愿、平等地进行协商,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诉讼活动和结案方式。 相似文献
14.
俄日、中日岛屿争端问题逐渐成为东北亚地区的热点,日本宣布钓鱼岛国有化打破了中日多年来维持现状的默契,双方围绕钓鱼岛问题,在经贸合作、人员往来以及政治军事领域紧张关系不断升级.从国际体系演变的视角,可以独辟蹊径,为东北亚国家间的海域争端寻找到新的解决路径.在新的国际体系尚未建立的前提下,短期内最好的办法是保持现状,搁置争议. 相似文献
15.
RTA争端解决机制是保障RTA正常运行的核心,我国参与制定的RTA中也基本上包括了争端解决机制的内容。如何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国参与制定的区域贸易安排下的争端解决机制规定,在实践中更好地保障和维护各缔约方在协定中规定的权利与义务,是本文的核心内容和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6.
裁决阶段是世界贸易组织(WTO)争端解决机制的核心。虽然WTO的争端裁决机构面临着来自其本身组织特性、多边贸易协定条款缺陷、WTO成员能力差异、其他区域贸易协定竞争、主要成员国内法的潜在压力和裁决者自身利益考虑等诸多方面的约束,但是在中立程序的保障和裁决者的努力下,WTO裁决的公正性仍然得到了成员的总体认可。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化对调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解机制堪称中国文化的一朵奇葩,调解是指双方当事人在中立第三方的辅助下,通过协商来解决他们之间所发生争议的一种方式。调解的过程由于具有非常强的当事人主导性,这常常使得调解这种争议解决模式容易受到当事人自身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而其中较为明显的就是调解会受到当事人所具有的特定文化因素的影响。根据不同国家之间历史发展、民族习俗、法律传统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各国践行的调解模式也会千差万别。中国传统调解文化也在对中国的调解实践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所谓文化或文明,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 相似文献
18.
反复性紧张局势是双边争端的普遍特征。行为体间一系列反复发生的紧张局势已经成为东亚地区海上争端的基本特征。作者在已有的竞争进化论、学习理论与螺旋模型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际关系中情感要素研究的最新成果,分析这类反复性紧张局势的后果。重复且尚未解决的一系列紧张事件应该被视为一种相互承接的过程,先前的事件会成为后续事件发生的背景因素。随着每次紧张局势的爆发,政治形势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在未解决的争端中,反复出现的紧张局势会加剧双边对抗。由于争端行为体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会使紧张状态持续,并刺激领导人在下一次危机中采用更为强硬的手段,反复性紧张局势会使双方的摩擦愈加频繁和强烈,同时反复性危机中的心理效应和国内政治动态作用于领导人和公众两个层次,鼓励他们在危机中孤注一掷而非采取妥协的策略。作者对比了一系列东亚海上领土争端中反复性紧张局势的后果,从而说明这一逻辑。 相似文献
19.
英美法系与普通法系认为商事仲裁相关的法律关系为服务合同关系。从立法理念上来看,我国确认了商事仲裁的服务性质。但在具体制度设计方面,《仲裁法》至少在字面上并未遵循这种理念,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立法解释,从而使之协调。 相似文献
20.
作为历史遗留问题,钓鱼岛主权争端面临诸多现实困境。目前,尚无迹象表明这种局面将在短期内得以突破。为此,应该做好打持久战准备,综合考量政治外交、诉诸法律以及实际控制等三种方式,制定解决钓鱼岛争端的国家战略和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