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儒佛道三教的哲学充满了普遍和谐、园融无碍的智慧。儒道佛的人生论异中有同,同中有异。但三家都关切人的生命价值,重视人的心性修养。  相似文献   

2.
通过文本解读,简要概括了李叔同词营造的艺术意境.在此基础上,分别从意蕴、艺术和言语几个层面分析苏轼对李叔同词境的影响,以此梳理李叔同的思想发展脉络,帮助人们更好地解读李叔同"文以载道"的理念,进一步认识其由"儒文化"言志转变到"佛文化"正法的人生转变历程.  相似文献   

3.
宋濂是元末明初的著名理学家,今人也许只看重他为随从朱元璋起事的事功人物,或者将他看做是言语凌卓的文学家,却忽略了他理学家这一身份。他在理学上宗奉朱学,但他讲道教的元气说,强调吾心为天下最大,又谓儒佛"同一",儒佛相资并用。  相似文献   

4.
萧红是一位执着追求文学梦想的不幸女性,她的散文创作贯穿了整个创作生涯,其散文题材与她的人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众多的散文题材中,她分别熔铸了不同的的格调和风采,写出了感人至深的文字.读者从中可以看出她悲情人生的轨迹.  相似文献   

5.
柳宗元自幼好佛,被贬永州后更是自觉地向佛教靠拢,参禅悟道,从而深得佛学的义理。对佛教的信仰让他在苦难的贬谪生活中保持随缘自适的乐观态度,但他信佛并不消极厌世,而是“悲智双运”、“以佛济儒”,其人其文都体现出大乘佛法“苦难与担当”的积极精神。  相似文献   

6.
有目的有计划的自觉的人生,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突出特征.追求有意义的人生.更是当代青年大学生思考和求索的热点和中心.当代青年大学生要正确理解人生和人生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选择正确的人事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
人生境界是人们在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与宇宙的活动过程中所感悟到的人生的意义。冯友兰依照人的境界程度及其意义不同,把人的境界划分为四种类型: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人生四境,表明了一种发展,而天地境界更是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最完美展现,是人生追求的理想境界。境界说的重心就在于通过人们对人生最丰富的意义和价值的追求全面了解、倡导人们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8.
徽州人的"贾儒相通"观对他们走上从商道路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由此,徽商们是普遍带着"贾儒合一"的追求而从商的,他们的最终的目的,是要由商转化为儒,所以徽商的儒商化取向,应是带有极强的脱商入儒的色彩。  相似文献   

9.
"道"是庄子思想的核心要本,在他看来人生至高境界是体道行道与道合一。因此与道合一、逍遥自适成为其人生的终极追求。由于庄子生活背景和人生体悟使得庄子在求得自己逍遥自适的同时也希望人民能够全身保性天放自得。可见庄子的人生理想不仅在说明和探究宇宙本源,更主要的是诠释人生,扩展生命意义。  相似文献   

10.
美国作家奥尔特·凡·蒂尔伯格·克拉克的短篇小说<手提式唱机>从几个侧面描写了四个知识分子在条件异常艰苦的情况下仍然痴迷于精神世界的畅游.小说颂扬了人性对美的渴望和追求,寓意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追求美.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研究消费者购买行为的角度,尝试创建与之相关的佛家价值观度量体系,构建基于佛家文化价值观动因的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模型,并对实用型购买行为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该模型的信度和效度有意义,本文创立的佛家文化价值观度量体系能够在一定水平上诠释实用型购买模式。  相似文献   

12.
嘉兴传统民居屋脊的特征与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嘉兴传统民居屋脊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资料收集和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嘉兴传统民居屋脊的基本形式、造型特征与文化内涵进行深入分析,指出其屋脊特征既受本土民俗民间艺术的影响,也受儒释道文化的熏陶,此乃嘉兴水乡民居建筑的生命力所在.  相似文献   

13.
教育在本质上是生命质量的提升,是个体对于幸福的追求。我们不仅提倡对学生的生命关怀,承担社会教书育人重任的教师同样需要生命关怀的呵护。笔者通过介绍我国农村地区教师生存状况的艰难,分析了农村地区教师培训中缺乏对教师个体生命关怀的问题,力图从几个方面重建生命关怀,使得教师真正得到个体生命所需要的教育,实现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从传统文化看中国商人的诚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信任属于社会伦理的范畴 ,而中国文化中的儒教思想对于中国人具有千余年的影响 ,其作用不亚于韦伯在其著作中所重视的宗教伦理 ,甚至于在宣扬处世哲学方面尤有过之。儒家伦理中的“家庭观念”与商人的“诚信”有着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5.
朱熹集儒释道思想之大成,创见了一个博大精深的理学思想体系。文章侧重对朱熹和谐社会观进行综合论述与分析,认为人伦和谐是其和谐社会观的核心观念;风俗和美是其和谐社会观的突出表征;身心和谐是其和谐社会观的重要基点;天人和谐是其和谐社会观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6.
纵欲与禁欲是性爱生活中通向死亡的两条路径。张资平小说中的人物一方面沉溺在纵欲的享乐中,另一方面又摆脱不了死本能的威胁;身体意象在穆时荚和张爱玲的小说里作无生命的比喻;《塔里的女人》中不食人间烟火式的恋爱,最终走向了失败与死亡;许多研究者喜欢从佛欲冲突的角度解析叶灵凤的《昙华庵的春风》,这篇小说其实讲的不是一个佛欲冲突的故事,而是一个少女怀春的故事。  相似文献   

17.
荆州佛教在汉魏两晋时期有着独特的发展轨迹。汉魏时期,佛教已流布到荆州的南阳、庐山、武昌,但荆州地区并没有可考的寺院记录。西晋时期,荆州地区仍然没有可考的寺院记录和驻锡僧人记载,只有游锡僧人的踪迹,荆州佛教处于相对落后的孕育状态。  相似文献   

18.
纳兰性德是满清词坛的重要词人,拥有着常人眼中的完美人生,其词有着与此极不协调的创作风格,这看似矛盾的两者实则有着必然的联系。可从纳兰词中所体现出来的悲剧意识分析。并从纳兰性德独特的悲剧式人生中的几对矛盾冲突探寻其成因:本性与生存环境的冲突、理想蓝图与仕宦生涯的冲突、精神追求与现实的冲突。  相似文献   

19.
晚年的王安石在历经了人生冷暖、宦海浮沉之后,由早年借重佛教“治世”转向运用佛教“治心”,表现出对佛教出世思想的关注。这种转变在他的词中表现十分明显。王氏晚年的词作从多维度阐释自己对佛教思想的独特理解,表达对禅意生活的向往和对佛教的虔诚,字里行间往往流露出鲜明的“空”、“幻”色彩,并体现出作者怡情遣兴与自我慰藉的精神旨趣。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化对公务员行政心态的负面影响并不能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仍具有的时代价值。儒家积极人世的行政心态与道家淡泊宁静的治世心态形成心灵的互补。积极与宁静是公务员阳光行政心态的重要内涵。文章主要是从儒道经典中找寻公务员阳光行政心态的重要内涵和自我修养的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