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经济师》2017,(5)
目前社科理论界有一个思维定势:高大上容易受到好评。这实际上是美国"精英政治"的"中国式话语"。"精英"与"平民"的对立,是西方式民主的一个特点,中国切记不能学习。因此,在政策制定中,要使"愿景"得以实现,政策的边界底线设计是关键。可以说,没有底线边界的政策,俨然如空中楼阁。文章从底线思维、底线理论与政策制定研究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学习力是教师适应终身学习型社会的一种核心能力.底线思维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社会转型期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是一种以"底线"为导向,调控事物按预定方向发展的思维技巧.坚持底线思维,激发教师内生动力、提升教师的学习力,是提升教师素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经济安全决定着整个社会的安全,国家安全的经济底线是国家安全的基本底线,它主要由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础的底线、全国人民可持续生存的底线和中国民族经济独立自主的底线三条相互联系的底线综合构成。当前必须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划清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界限的重要精神,自觉主动地修复国家安全的经济底线缺口,"不能犯颠覆性错误"。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当主流经济学不断受到严峻考验之时,实证社会选择理论应运而生.实证社会选择理论从社会实证出发以实验研究的方法确立的"保障底线收入的前提下最大化社会效益平均效用"的底线优先原则得到了经济学家的承认,在罗尔斯的最大社会不利原则与豪尔绍尼的最大社会效用原则之间开辟出一条中间道路.本文主要讨论"理性人"选择中间道路的动机是出于对风险的规避还是人类本身的公平偏好这一问题来为底线优先原则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
底线伦理是营造社会和谐的基本伦理道德规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本文将从什么是底线伦理、底线伦理沦丧的原因、如何拯救等几个方面对底线伦理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
袁洁 《经济师》2011,(9):74-75
文章从当下企业伦理底线缺失的现状入手,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研究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伦理底线的形成机制。分析显示,如果没有适当的外部监管机制,交易双方在追求利润最大化和效用最大化的过程中,很容易因为信息不完全带来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导致伦理底线缺失。只有外部监管和企业自律共同作用,才能真正实现"效率与公平并重"。  相似文献   

7.
领导底线心智在工作场所中的破坏性影响逐渐受到学者和管理者关注。基于创造力成分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从个体层次、动机视角探究领导底线心智对新生代员工创造力的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对629份新生代员工问卷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证实:领导底线心智对新生代员工创造力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职场精神力在领导底线心智与新生代员工创造力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独立型自我建构负向调节领导底线心智与职场精神力间关系,并增强职场精神力的中介作用;个人—组织价值观匹配正向调节领导底线心智与职场精神力间关系,并弱化职场精神力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林炜 《经济论坛》2008,(7):74-77
一、环境税收的理论分析 (一)外部效应与帕累托最优配置 一般均衡理论所揭示的重要原理在于经济行为主体之间的经济行为会发生相互影响或相互冲突.一个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主体的行为,构成一切其他经济主体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一个"约束条件"或"经济环境".但市场均衡理论的特征在于它所考察的经济主体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都是通过市场,借助价格发生的.  相似文献   

9.
中美经济关系在过去五年间出现摩擦和波动,发端于美国单方面对中国销往美国的商品加征关税,引发了中国对应措施后两国进行多轮谈判,近期美国开始单方面考虑取消现存的部分关税。本文基于谈判的概念和分析视角,以小见大地从若干个具体议题来分析中美经贸谈判中所蕴含的底线思维和贡献思维。分析结果表明,中美谈判是互利共赢的,而且中方的行动非常有效。具体地,本文依据谈判领域“利益分解为议题”的分析方法和三类谈判议题的特点,通过案例分析中美谈判中控制阿片类药物和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等具体议题,说明中美经济发展关系中存在大量互惠互利的机会,可以令双方都获益。进一步地,以大豆为例,用相对动态的2018年大豆进出口数据来对比相对静态的2017年数据,再次说明中美之间的谈判是互利共赢的,中国采取的行动也符合底线思维和贡献思维。  相似文献   

10.
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底线伦理主要包括:“义利结合,以义取利”的谋利原则;诚实守信,遵守契约的经营原则;遵纪守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准则;既满足当代人的各种利益需求、又不对后人构成威胁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伦理准则;竞争当中谋求合作,在竞争与合作当中实现自身利益的互利准则。  相似文献   

11.
魏沛明 《经济师》2012,(1):67-68
“底线正义”既有一般正义原则的道德基础,又具有现实性,是从客观环境出发的正义追求,辩证地、综合地看问题是它的突出特征.由于底线正义原则“脚踏实地”而非“好高骛远”,“讲求实效”而非“遵守教条”,对以维护正义为天职的信访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不但可以帮助信访工作摆脱上下两难的困境,而且可以使信访制度在现有条件下发挥最大功能,同时不断地自我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宏观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应该建立在底线公平的框架之下。其中,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大病统筹的合作医疗制度是底线公平的主要内容。底线公平理念指导下社会保障建设对于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粮食自给率与耕地资源安全底线的探讨   总被引:52,自引:0,他引:52  
陈百明  周小萍 《经济地理》2005,25(2):145-148
首先就粮食属性、粮食饥馑、粮食禁运、粮食贸易等与粮食安全密切相关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并通过对国际国内粮食消费、粮食生产和粮食贸易的发展态势分析,探讨了中国适度粮食自给率的问题,由此提出当前中国粮食自给率目标以90%左右为宜。在此基础上,通过估算预期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以人均粮食需求量420kg,粮食自给率达到90%为情景,确定我国近期适宜的耕地资源安全底线是人均0.056hm2。同时指出不同地区的人均粮食消费量不同,粮食自给率也会有区别,所以各地需要制定区域性或省级的耕地资源安全底线标准。  相似文献   

14.
国家的底线     
在许多法律人看来,具有理性沉淀的"底线"是个很酷的制度诠释概念,甚至可与"天地节,而四时成"中的"节"概念相媲美.但凡系与国家诸事体有关的"天地四时"、"阴阳五行"之变化节点,最终莫不可映射为某种国家"底线"伦理.换句话说,"底线"乃国本、民本之所系和所固守,坚持国家"底线"就是在坚持国家伦理.  相似文献   

15.
叶檀 《商周刊》2013,(11):7-7
一个需要突破底线才能获得的目标,一定是恶的目标;一个需要突破底线才能获得的力量,一定是激素催生的幻觉,而非真正的底气。中国经济需要有规则意识的强人。对一系列失败的企业、基金的分析,促使笔者得出强人结论。葛文耀,中国日化行业的领头人,如今陷入与大股东平  相似文献   

16.
曹元坤  余疆  吕备 《当代财经》2022,(10):90-101
单一追求利润而忽视组织中其他重要事项的底线心智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问题,然而鲜有实证研究从领导风格的角度探讨如何减少底线心智及其对职场不文明行为的影响。基于社会认知理论视角,构建一个道德型领导通过抑制员工的底线心智进而减少职场不文明行为的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探讨了底线心智在道德型领导与职场不文明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员工和谐型激情的调节作用。对93名领导和316名员工在两个时间段的配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道德型领导有利于降低员工底线心智,进而减少员工职场不文明行为;员工和谐型激情负向调节道德型领导对员工底线心智的作用以及道德型领导通过底线心智对员工职场不文明行为的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7.
网络迅猛发展的同时,网络社会和网络社区开始出现,而这种虚拟空间的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导致了网络不同于人类社会的伦理问题,基于这一不同,把网络交往进行了二元划分,即网络空间的虚拟性交往和实体性交往,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两种不同网络交往的底线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一、新制度经济学有关政府的理论(一 )政府的起源及经济人特征关 于政府的起源 ,在西方政治学中有两种代表性的理论 :契约论与掠夺论。契约论认为 ,政府是人们自愿订立契约的产物 ;人们通过自愿让渡部分权利而产生公共权力组织———政府来保护个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 ,并获得某些公共服务。掠夺论则认为 ,政府是掠夺或剥削的产物 ,是统治者压迫被统治者的工具。因此 ,政府是一个阶级或集团的代理机构 ,其作用是代表该阶级或集团的利益压迫和剥削其他集团或阶级。新制度经济学认为 ,上述“两种理论都是不全面的” ,都不能涵盖历史和现实中的所有政府形式 ;从理论推演的角度看 ,政府带有契约和掠夺的双重属性。因此 ,新制度经济学倡导政府起源的“暴力潜能”分配论。在它看来 ,“正是‘暴力潜能’分配论使两者 (契约论和掠夺论 )统一起来。”若暴力潜能在公民之间进行平等分配 ,便产生契约性政府 ;若这样的分配是不平等的 ,便产生掠夺性政府。因为暴力潜能的分配决定了政府的性质 ,所以政府是一种在暴力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的组织。由于政府可以理解为在暴力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的组织 ,它和另一类组织———企业一样 ,也要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它的行为也...  相似文献   

19.
计国君  余源 《技术经济》2014,(2):121-128
在三重底线原则和回收物流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以博弈论为基本方法,研究了由制造商、销售商和第三方物流服务商构成的回收物流运作体系以及政府的环境规制对相关成员企业构成的供应链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集中决策下,新产品零售价、旧产品回收价以及系统利润均为最优;以回收率为基准的激励机制能有效提高废旧产品回收水平,使得制造商、销售商和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利润均有所增加,同时提高了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指出政府设置合适的目标回收率和奖惩力度可以实现环境保护、经济利益提高与社会发展的均衡。  相似文献   

20.
在三重底线原则和回收物流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以博弈论为基本方法,研究了由制造商、销售商和第三方物流服务商构成的回收物流运作体系以及政府的环境规制对相关成员企业构成的供应链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集中决策下,新产品零售价、旧产品回收价以及系统利润均为最优;以回收率为基准的激励机制能有效提高废旧产品回收水平,使得制造商、销售商和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利润均有所增加,同时提高了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指出政府设置合适的目标回收率和奖惩力度可以实现环境保护、经济利益提高与社会发展的均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