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农地发展权的设立和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从农地保护的角度分析农地发展权的内涵,归属,确定农地发展权的设定方案及其收益分配.研究结论是农地发展权应该由国家和农地所有者共享,具体来说可以分为由国家所有的实体发展权和由农地所有人拥有的实体发展权.并且通过对农地发展权利的细化和量化研究,最终实现在保护农地的基础上也能够维护农民权益,从而达到社会效益最优.  相似文献   

2.
农地发展权的设立和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从农地保护的角度分析农地发展权的内涵、归属,确定农地发展权的设定方案及其收益分配。研究结论是农地发展权应该由国家和农地所有者共享,具体来说可以分为由国家所有的基本发展权和由农地所有人拥有的实体发展权。并且通过对农地发展权的细化和量化研究,最终实现在保护农地的基础上也能够维护农民权益,从而达到社会效益最优。  相似文献   

3.
试析农地发展权的归属问题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需求压力的增加,国家对土地利用的控制进一步增强,这一权利的社会实现和价值体现逐步增强,逐步为各利益主体和社会所认识.近年来,针对我国征地权经常被滥用、大量耕地被非法转为建设用地和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时常被损害的严峻局面,学术界对防止耕地非农化、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等方面从理论上做了大量的研究,但国内对农地发展权的探讨还处于初级阶段,尤其是对于农地发展权的归属问题,学术界有不同的观点,通过对国内关于农地发展权的归属问题进行归类和理论分析,提出了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4.
农地发展权制度构建方法的选择是农地发展权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比较分析方法,探索了分别以制度移植和制度创新两种方式构建我国农地发展权制度的利与弊.研究表明:以移植的方式构建农地发展权制度具有成本小、制度运行不确定性小和为相关制度改革提供较多契机等优点;以从无到有的方式建立农地发展权制度有利于该制度与我国的宏观制度环境、非正式规则等相融合.结合我国制度和非制度方面的具体情况,我国农地发展权制度构建的方法为:以制度移植为主,以制度创新为辅.  相似文献   

5.
在介绍农地发展权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农地发展权的配置方式即行政配置方式和市场配置方式,并对这两种配置方式下的农地发展权配置内容与流转机制进行了详细研究.结合中国的政府层级安排,实现农地发展权分别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上,即以行政配置为主的国家层面和省区层面以及以市场配置为主的地方层面进行的农地发展权配置和流转,三个层面有机连接形成农地发展权配置与流转体系,实现了农地发展权的公平、合理配置,可以更好地发挥在公有制条件下的土地供应宏观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6.
我国实行的是世界上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严格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是我国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但要兼顾公平和效率.本文采用文献法,归纳法和图表法,从土地发展权角度讨论农地发展权转移对主体功能区耕地保护的有利影响.研究结论表明,设立农地发展权是对我国耕地保护政策的有效补充,是主体功能区发挥整体功能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农地发展权创设及对中国农地保护政策调整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地发展权是国家土地权利的一种,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淹没在土地所有权中,这一权利,在农业社会时不太明显,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需求压力的增大,国家对土地利用的控制也进一步增强,这一权利的社会实现和价值体现才逐步增强,逐步为各利益主体和社会所认识和争夺.文章介绍了农地发展权的概念与内涵,对农地发展权的归属进行了总结,比较分析和评价了几种不同的观点,认为根据我国社会经济性质和土地制度特性,农地发展权应归属于国家.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地发展权的定位必须充分考虑农民权益尤其是失地农民权益问题.本文认为,过速的农地非农化产生的内在原因即由于农地非农化过程中缺乏农地发展权这样一种产权制度安排而使得农地用途转变后巨大的土地增值分配混乱,引起土地权利相关主体的无序争夺,失地农民权益损失巨大.当前,我国的农地发展权就是为适应土地用途管制、保护耕地和防止征地权被滥用的需要而设立的,是一项可以兼顾国家、农民集体及农民权益的独立支配的财产权.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农地发展权定位与农地增值收益的合理分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经营性征地和农地自发流转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诸多不稳定因素,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长期以来强大的行政权力取代了土地发展权的权效。本文在总结我国现行农地发展权及其制度框架下农地增值收益分配概况的基础上,对市场化过程中农地流转和农地征用中的土地发展权进行了定位,提出将发展权归属于国家所有,并在此新制度框架下尝试重构农地增值收益的分配机制,以达到既保证农民权益,又兼顾国家和集体经济组织的利益。  相似文献   

10.
论设立农地发展权的理论基础和重要意义   总被引:42,自引:5,他引:37  
阐述了农地发展权产生的法律、经济、文化形态基础。论述了设立农地发展权的重要意义,既明晰土地产权,理顺了集体土地的产权关系;用地批管分开,有效地保护耕地;有利于推进土地管理体制的改革,并为国家提供稳定的财政收入  相似文献   

11.
"小产权房"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制度和经济背景,是房地产开发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多方利益主体博弈的产物,也折射出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存在的缺陷。"小产权房"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我国现阶段缺少"小产权房"合法化的相关规定,使其面临着生存的困境。"小产权房"的出路是合法化:应以"合法化"为目标,恰当处理好"小产权房"问题,以保护出让者、购房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探讨土地经营权物权设置的立法难点并内化于《农村土地承包法》。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法、实证分析法、系统分析法。研究结果:土地经营权应与债权型的土地流转权利在名称、设置方式予以区分,土地经营权的设立应有期限要求、对价支付方式要求,并应以登记为生效要件。研究结论:"三权分置"视域下,农村土地流转,或者形成物权型的土地流转权利(土地经营权),或者形成债权型的土地流转权利,《农村土地承包法》修订应以土地流转权利二元性为核心进行建构,为流转当事人提供多元化的制度选择。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2010~2015年农业部农村固定观察点搭载问卷面板数据,结合全国新一轮农地确权工作进程的差异,使用双重差分法和三重差分法考察了农地确权对农业长期投资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现阶段农地确权显著提高了与特定地块相连的农业长期投资——农家肥投资。农地确权对农家肥投资的影响在经历过土地调整的农户中更大,表现出一定异质性。此外,农户对自有农地的农家肥投资水平高于转入农地,这种不同农地产权状态间的农家肥投资强度差异会因农地确权进一步扩大。最后,农地确权对于与特定地块不相连的农业长期投资——农业机械投资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构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农地产权制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陶应虎 《农村经济》2005,(11):22-24
如何切实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稳定农民的长期预期,是关系到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长久稳定的关键性问题,现行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存在着许多问题,产生了一些负面效应,制约了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必须明确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目标模式,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推进改革。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试图透过当前出现的小产权房现象,解析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变迁的原因、过程和可能方向。分析了当前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下的潜在利润和追求潜在利润的各方的博弈能力,说明中央政府引导土地流转制度变迁的必要性。基于此指出了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变迁的可能方向和变迁的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16.
农用地产权体系的构建是土地法律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保障农民权利的核心因素。土地的归属关系、利用关系和流转关系是农用地产权体系的三个框架和支柱,科学合理地处理好以上关系是保护农用地权利的有效途径,应明确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确保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性质。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创新的一种设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适应“三农”的形势需要,应长期稳定家庭承包制,完善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将现行农地集体所有权的权能返还给农户,使其有完整的农地产权,建立一个农户所有、法律保护、市场配置、国家干预的现代农地产权制度,也可简称“农户所有、政府干预”的制度。  相似文献   

18.
农地发展权的产生和创设是土地权利随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动态变化的历史必然趋势.当今中国运用农地发展权这一产权手段解决土地管理实践问题已迫在眉睫.基于现行土地产权体系基础上的农地发展权的制度设计,必须完成农地发展权由概念向制度的演进,包括权利性质、归属、类别、配置规则与运行机制等,以建立起中国的农地发展权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征地制度改革与农地产权制度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征收中农民土地权益受损与现行农地产权制度不尽合理有关: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不明,使当事人缺乏维权的法律支持;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缺乏排他性,使当事人缺乏维权的自我激励;政府对农地产权的不当限制直接侵害了当事人的土地权益。我国征地制度的改革思路应该是:以“尊重农民土地财产权利”为思想指导,通过重构农地产权制度以有效约束政府征地行为,通过规范政府征地行为以有效保护农民土地权益,并逐步实现城乡土地市场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20.
石强  刘友兆 《农村经济》2007,(12):21-23
目前,我国农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存在着不明晰、不安全、缺乏转让性等缺陷.鉴于此,本文通过对农地承包经营权的产权残缺和法律属性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适应现代社会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以期能够对该项权利的有效行使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