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江川 《中关村》2012,(11):88-88
2012年10月5日,第四届国际生态峰会(4th International EcoSummit)在美国俄亥俄州落下帷幕。本届峰会共设65个专题和21个分论坛,吸引了来自75个国家的1600余名代表参与交流与探讨。北京经开投资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北京经开)低碳高端园区发展研究中心受邀参加了本届峰会,并作了关于"低碳园区建设及标准构建"的特约报告。借助本次会议,北京经开,拓展了国际视野,也让世界听到了更多关于中国低碳产业园区建设的声音。在广大产业园建设与管理者中,  相似文献   

2.
吴炜 《中关村》2014,(9):20-26
北京经开迅速抓住最新的科技手段,力图推进服务业的升级、创造新的商业模式,可以说是为原来的低碳、高端园区建设和服务体系插上了智慧的翅膀。大风起兮云飞扬。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潮流的兴起,产业园区建设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据统计,从20世纪80年代至2013年,我国已批准了435家国家级产业园区、1222家省级产业园区,在此基础上建设的园中园近万家;2013年1至9月,全国200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778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2.6%;产业园区正推动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成为提升城市综合实力的根本立足点之一。  相似文献   

3.
魏明 《中关村》2013,(3):76-77
十余年来,北京经开投资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周世义带领企业,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倾力打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人瞩目的低碳高端智慧园区。  相似文献   

4.
《中关村》2004,(12):44-44
园区各企业:目前,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正在启动一项重要的文化基础建设工程--组织编纂《中关村科技园区志》(简称《园区志》)。《园区志》是北京地方志的一部专门的志书,它将以1980年10月25日中关村地区第一家民营科技企业的出现为起点,沿着电子一条街形成、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即中关村科技园区的诞生,直至2005年的发展脉络,对中关村科技园区前进足迹作一个全面、系统、客观、准确的记述。为历史留下一份有关我国第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宝贵的史实性资料,为领导部门决策、制定规划提供参考,为社会各界了解、研究中关村科技园区提供最权…  相似文献   

5.
勒川 《中关村》2013,(6):82-83
"北京经开历来倡导自然、和谐的产业生态。这种产业生态的形成不是人为干预的结果,而是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自然聚集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园区信息     
《中关村》2010,(7):76-77
首批企业签约出版创意产业园区 6月11日,中国北京出版创意产业园区首批32家入驻企业签约仪式在北京市新闻出版局举行。此次签约的32家企业,有6家数字网络出版企业和26家以传统出版为主的民营文化企业。这些出版企业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逐渐成为传统出版以及数字两络出版等新兴出版领域的领军企业。产业园区将为入驻企业在出版体制改革、出版资源配置、新媒体发展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在资金、税收、人才等方面给予政策保障,并提供优质服务。  相似文献   

7.
吴志刚 《中关村》2022,(2):53-55
<正>在一系列精准服务下,北京经开区中小企业加速成长,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交出一份“硬核”答卷。《“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十四五”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规划》、《“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最近,国家多部委陆续发布各自领域的“十四五”发展规划,数十个与科技领域相关,这为北京经开区高精尖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数字经济新机遇  相似文献   

8.
程桔华 《中关村》2013,(9):68-71
在中国遍地开花的产业园区中,万德智汇中心的特色是金融服务以及为企业提供综合服务解决方案的企业服务理念。王珲希望以后一提起万德智汇中心,大家会想到这是一家为企业提供融资、综合管理等服务、助力企业成长的产业综合运营商。中国的产业园区经济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如何开展产业园运营,德国的产业园为我们提供了可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林抚生 《中关村》2008,(11):34-37
中关村的历史也是科技园区兴起的历史,中关村的发展与此息息相关。“一区十园”的布局以及中关村软件园、生命园等诸多专业园区的兴建,是中关村20年集群式发展、产业细化的最好注脚。本期仅选取了部分科技园区作为报道重点。作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主体和核心,海淀园已成为国际技术的孵化和辐射中心,同时,中磁村科技园区的触角还延伸到北京各地。丰台园成为北京最富活力的科技型总部经济区;昌平园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园区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北京亦庄园快速崛起而成为国际高端产业新城;德胜园立志成为北京市唯一的都市型科技园区;雍和园作为皇城根下的科技园区涌现出了一大批“胡同里的创意工厂”;通州园则把光机电一体化和金桥科技产业作为它的发展方向;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渐成为现代生物医药产业新城;石景山园后来居上,跃跃欲试;清华科技园聚焦核心技术,潜心培育“钻石企业”……  相似文献   

10.
中关村的历史也是科技园区兴起的历史,中关村的发展与此息息相关。一区十园的布局以及中关村软件园、生命园等诸多专业园区的兴建,是中关村20年集群式发展、产业细化的最好注脚。本期仅选取了部分科技园区作为报道重点。作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主体和核心,海淀园已成为国际技术的孵化和辐射中心,同时,中关村科技园区的触角还延伸到北京各地。丰台园成为北京最富活力的科技型总部经济区;昌平园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园区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北京亦庄园快速崛起而成为国际高端产业新城;德胜园立志成为北京市唯一的都市型科技园区;雍和园作为皇城根下的科技园区涌现出了一大批胡同里的创意工厂;通州园则把光机电一体化和金桥科技产业作为它的发展方向;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渐成为现代生物医药产业新城;石景山园后来居上,跃跃欲试;清华科技园聚集核心技术,潜心培育钻石企业……  相似文献   

11.
明星 《中关村》2011,(10):22-24
在前不久召开的达沃斯论坛上,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指出,中国发展中存在两种失衡,一种是过分依靠出口的外部失衡,一种是经济结构严重不合理的内部失衡。他认为,“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对于中国的意义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明星 《中关村》2011,(2):84-87
环球教育在纳斯达克的上市,标志着中国国际教育行业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这正说明了中国的教育行业正在逐渐走向规范化和制度化,按教育规律运营,注重品牌和口碑建设。  相似文献   

13.
张颐武 《中关村》2011,(8):96-96
"全国化"不再是呼应"全球化"的存在,而是一个新的电影发展的内在的动力和给了全球电影工业新的想象空间。  相似文献   

14.
吴炜 《中关村》2012,(3):58-59
或许正因为于家伊选择了"慢"和"难"的发展路径,嘉博文反而成了业内屈指可数的优秀企业。  相似文献   

15.
张越 《中关村》2013,(8):87-89
留学是一门学问。关爱留学将这门学问研究得很透,"从整个行业来看,留学行业是朝着越来越专精、越来越细化的方向发展的。"关爱留学无疑是先知先觉者。半个世纪前,马丁·路德·金的那  相似文献   

16.
顾列铭 《中关村》2011,(7):44-46
互联网电视发展困局的最终解决办法之一是在内容服务行业引入更多合法的服务商。  相似文献   

17.
明星 《中关村》2011,(3):58-60
新的设计师大楼的建成,为751D-PARK建立了一个平台和渠道,通过不断摸索,园区将逐步完善时尚设计产业链,这也成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一个骄傲。  相似文献   

18.
程桔华 《中关村》2014,(9):71-73
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这一大趋势下,全国各地都在探索转型升级之路。作为中国民营企业聚集的制造业名城,东莞凭借在改革开放几十年中积累的产业和市场优势,以及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推出"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发展的全新定位。"春江水暖鸭先知",鏖战在市场一线的民营企业,其市场敏锐性要比其他企业来得更早也更灵活。在东莞"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发展这一全新定位下,广东中天集团未雨绸缪,主动出击,实现了从地产开发商到园区建设者的业务扩容。中天集团究竟是如何做到的?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未来的规划又是怎样的?带着这些问题,本刊独家专访了中天集团总裁张宇凯,以期探寻一个转型样本。  相似文献   

19.
许善达 《中关村》2012,(7):74-75
围绕着服务业的发展,中央制定了很多解决服务业发展制度性障碍的政策,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由上海率先试点的营业税改增值税。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present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determining the productivity of the software industry in Japan, using individual data from the Survey of the State of the Information Service Industry conducted in August 2006 by IPA (Information-Technology Promotion Agency, Japan).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ubcontracting structure and productivity in the Japanese software industry. Software enterprises are classified as prime contractors, intermediate subcontractors, end-contractors, and independent enterprise. A comparison of their productivity levels reveals that intermediate subcontractors are the least productive. However, it is observed that the intermediate subcontractors possessing a high quality of human resources measured the proportion of employees passing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ngineers Examination (ITEE), or the intermediate subcontractors adopting the IT skill standard which defines the skills for IT human resources clearly and systematically, has a high productivity level. It can raise the productivity in software industry as a who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