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得很多年前,大约有15年了,我看了一个《读者文摘》的精华本,上面有一篇让我感动的文章,它用一种朴实的笔调写了一个人们从未谋面的看灯人的故事:每当夜幕低垂,这个人飞速地将小镇街头的灯点燃,又飞也似地消失在空气里。也许由于这个看灯人的神秘,让人隐隐地在朴实的记述中感到魔幻与空灵。那位作者对看灯人由衷的赞美一直留在我心深处:虽然没有人知道那个看灯人的姓名,没有人熟悉他的面孔,但那黑夜里被灯照亮的长路却洒满了人们对他的感激……若不是遇见周波,若不是与他在一个冬天的下午品茶闲谈,若不是在回程中见到暮色里的街灯,当然,主…  相似文献   

2.
伊廉  李春晓 《中关村》2011,(4):59-59
前些时日,以精简中学课本中的鲁迅作品为由头,又引起一场如何评价鲁迅的论争。其实,不管怎样的"城头变幻大王旗",对鲁迅的"发难"从未歇息过。窃以为,这种论争永远不会停息,就像"孔子的兴衰"一样,"千秋功罪,谁人评说"?还将争论下去。一个人能让人不忘,正体现他思想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毛志成 《中关村》2014,(9):109-109
一个人或一个国家,称谓越少越好。只有名字本身而别无多余的泛称、誉称、诨称(绰号),就更接近于本身。什么叫称谓?简单地说就是名字,此外还包括在社会上担任的某种职务或被法定授予的荣誉称号。一个人必须有名字,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必须有名字,这是正常的也是应当的。什么叫称谓迷恋?就是陶醉于在真实的称谓之外附加上太多的形容词、修饰语,或刻意用华丽而不实的其它"爱称"、"誉称"来取代,并且以此为最大的快感。这样的事,无论是对一个国家还是对一个人来说,都未必有益甚而注定无益。  相似文献   

4.
冯永锋 《中关村》2010,(11):28-30
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就在于自由的生长。而知识和财富,能给一个人自由生长提供无穷的动力。知识是自由的,金钱也是自由的,当自由的理想与自由的资金在社会上高频率地流转起来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一个蓬勃无限的"民营社会"正不经意间覆盖了世界。  相似文献   

5.
王德禄 《中关村》2012,(3):82-82
我的一个专门研究科技政策的美国科学家朋友萨克森尼安曾经跟我说,他始终不理解中国为什么要提倡自主创新。他很担心中国人如此强调自主创新,容易回归到自力更生。我说:"因为你是美国人,不理解中国人提出自主创新的意义。如果你是非洲人,你就肯定能理解。"自主创新是典型的后发展国家要往前走的一个路径,不但不是自力更生,反而是在全球化视野下,  相似文献   

6.
沙磊  刘旋 《中关村》2010,(7):14-19
成为有实力的"创新土狼"的武林秘籍也就是一条:针对某一有前景的细分市场,在混沌的状态中,一定要看得比别人透一些远一些,手上有几把刷子(创新技术),动作要比别人早一些快一些狠一些,而且坚持不懈地从土壤里汲取和积累各种资源,围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7.
夜已深了。村中心街道的花灯和棕榈树形状的装饰灯散射出斑驳的光轮,一个身影在许多的光轮中寂寥地穿行。就是没有这些灯光,他也能娴熟地走进任何一条街道,想去他所要去的任何一个角落。那一排排整齐有序的各式别墅,那一条条横平竖直的街道,灵动地勾画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外在模样,这是他带着韩建集团完成的杰作。是的,这位行走着的人就是韩村河的带头人,韩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田雄。但是,显然这不是散步式的行走——黑更半夜散的哪门子步?况且此刻他也没有那份心境。他现在的心情有点烦,有点愁,愁烦得夜不能寐了,于是就出屋行走了。一…  相似文献   

8.
"无论你处于多么卑微的状态,只要你有了梦想,就能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初次见到俞敏洪,还是在2005年的春天,中关村万物复苏,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那一年,他获得了"最值得尊敬的教育人物"殊荣,在颁奖典礼上,他说:"也许我们会有勇气,也许我们还能够有足够的时间有所作为,把新东方在未来真正建成一所好的私立大学。在我们新东方一直有一首歌,是从来不敢忘记的,叫做‘永远相信未来,永远相信梦想’。  相似文献   

9.
《中关村》2010,(11):99-99
纳兰性德又名纳兰容若(1655-1685)是我国清代初期著名词人,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就给其极高评价:"北宋以来,一人而已"。他的词在清初占有重要地位,对我国词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纳兰性德出身贵族,却生性淡泊,英年早逝。近年来,在海内外,尤其在知识分子群体中兴起了各种"兰迷会"和"纳兰热"。  相似文献   

10.
傅盛 《中关村》2014,(8):77-77
雅虎全球营销副总裁赛斯?戈登写了一本书叫《紫牛》,理念极其新颖,十年前就已经非常领先了。他在书中讲到,有一次去北欧旅游,在山野上看到非常巨大的毛皮光滑的黑白相间的奶牛,觉得很壮观很漂亮,但是驱车往山里看,发现漫山遍野全是壮观的奶牛,后来就不觉得新鲜了,过一个小时就想睡觉。如果这时候出现一头紫色的奶牛,只要出现一次,这一生当中都会记住这个场景。后来他用"紫牛"这个概念不停地告诉大家要做一种让人过目不忘的营销。  相似文献   

11.
《中关村》2011,(2):94-94
纳兰性德又名纳兰容若(1655-1685)是我国清代初期著名词人,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就给其极高评价:"北宋以来,一人而已"。他的词在清初占有重要地位,对我国词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纳兰性德出身贵族,却生性淡泊,英年早逝。近年来,在海内外,尤其在知识分子群体中兴起了各种"兰迷会"和"纳兰热"。  相似文献   

12.
明星  王甜 《中关村》2010,(1):82-83
在一起写网站的平台上,一本小说或剧本汇集众人的智慧产生,再由专业的影视制作团队改编成电影、电视或戏剧。在同一个平台上,影视公司还可以征集某部知名影视作品的下一个剧本,编剧可以是"你"、"我"、"他"。  相似文献   

13.
萧惑之 《中关村》2011,(5):103-105
"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这是张亚勤博士贴在新浪微博中的"座右铭"。在人们的视野中,张亚勤是"神童"、"天才"、"精英"、"知识英雄”……可是当我们认真地拜读完他的心灵之作《变革中的思索》之后,恍然大悟,更加通透:张亚勤博士是“新经济、新科技、新文化”的思索者和践行者。  相似文献   

14.
俞敏洪 《中关村》2014,(7):107-107
一个不死心的人,一个心中总是有梦想的人,不管他现在多么的卑微,只要他在前行的路上,他就一定能取得你不能想象的成就。  相似文献   

15.
张越 《中关村》2014,(10):116-119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郁志桐能够拥有更多精力,也许他不仅仅是成功的企业家、书法家和"体育健将",因为他所坚持的每一件事情都成功了。  相似文献   

16.
"技术"要等于"成功的企业家",中间必须加一个"商业模式"。如果没有商业模式,技术还是技术,带不来价值。"‘技术’+‘商业模式’=‘成功企业家’"的实现路径20年前的1994年8月11日,我辞掉了国家单位的工作一个人出来创业。经过20年的摸爬滚打,我深刻地体会到:一个技术派创业者要成为一个成功企业家,最需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找准商业模式。现在大多数创业者都有某方面的技术,但是干着干着就不行了,结果会抱怨是因为技术不好。  相似文献   

17.
柳传志 《中关村》2012,(10):78-78
知人善任是优秀企业领导者所必备的素质。我看人不靠感觉,靠业绩。把事情交给一个人,首先看他能不能做好,其次看他能不能说出来是怎么做好的。把事情做好的次数多了,我才开始注意他。如果这个人只是把一件事做好一两次,领导者就对他有很好的印象,这是不客观的,因为可能其中有偶然因素的影响。比如我们  相似文献   

18.
倪道明笑得很开心,笑容里甚至有点孩子的狡黠。作为一名顶级的医药专家,他已经在自己的领域里耕耘了三十几年——并且几乎一直就扎根在一个单位里。作为一位企业家,他却只有五年的“工龄”——然而五年的时间对他来说已经足够,足够让他傲立于中国最有成就的企业家行列之中。倪道明笑得很谦逊,似乎一直就那样谦和地微笑着。然而他却有着放在任何人身上都足以骄傲的资本——因为他可以很坦然地说:我的事业是和每一个中国人的身体健康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和我的同事们在为着提高中国国民体质而努力奋斗着。只有很少的人才可以对大家也对自己坦然地说出上面的话。  相似文献   

19.
吴炜 《中关村》2011,(3):45-45
她现在的工作正是把她的"幸运"带给更多的人。“我以前认为我不可能跳舞,我的话不值得说,但通过这次活动,我发现有不同的方式可以表达我自己,我也更多地认识了我自己。”一个民工子弟在参加中美“舞蹈连线”项目后写下了这样的感想。这个项目由中美现代舞团体各出几位老师,在北京、  相似文献   

20.
9年前,我们《中关村》杂志和新浪网等联合举办过一次"2005最佳风云榜"活动。其中一项"最值得尊敬的教育人物",颁授给了初绽风采的新东方学校校长俞敏洪,当时的颁奖词是:"中国有一所没有围墙的最大的大学,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中国海外留学生都应该叫他校长,这个人为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交流搭起了一座宽阔的桥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