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萧惑之 《中关村》2009,(4):114-117
权当序言 《中关村》杂志开出“名家专栏”近一半年多时间,令人高兴的是“中国最富的教师”——俞敏洪先生谈人生感悟的“论语”,颇得读者青睐。一位已退休不愿意上网的中学老教师对我说,“‘玉米糊’(对老俞的昵称)既会教书,又会育人,更会赚钱。他在《中关村》发表的励志灵性小品,我每期必读,受益匪浅。”毫无疑问,俞敏洪是当今中国乃至世界的名人,他“从草根到精英的完美奋斗历程”,给我们启迪鼓舞,催人奋进,感人肺腑。  相似文献   

2.
萧惑之 《中关村》2012,(9):118-119
当在《参考消息》上看到“新东方在美遭投资者集体诉讼”的报道时,我联想起刚刚拜读完的《俞敏洪口述:在痛苦的世界中尽力而为》。2006年9月7日10月45分,美国纽约交易所,  相似文献   

3.
于朝阳 《中关村》2012,(8):105-107
一本崭新的《稻香湖》诗刊。飞落在山东安丘县青云湖畔我的家,打开2012年春天的这个上午。随后电话打进北京。千里之外,一位老妇人。一位诗歌的老妈妈的声音,电话那头晌起……艾砂、马乙亚,是一对穿越了半个多世纪风雨的诗坛伉俪。2006年。他们的爱情故事就被中国妇女报社评为“中国十大经典爱情故事”之一,进而在《中国妇女报》、《中关村》、新浪网、搜狐网、维普网、《老年人》、《齐鲁文学》等全国报刊、网络上刊登、转载并广为传播,在民间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4.
《中关村》2006,(5):35-35
刚才主持人也说了新东方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我感到很高兴。也许我们会有勇气,也许我们还能够有足够的时间有所作为,把新东方在未来真正建成一所好的私立大学,现在还不敢说。但我们会一直努力。在我们新东方一直有一首歌,是从来不敢忘记的,就是在年轻时听到的一首歌叫做“永远相信未来。永远相信梦想”。面对中关村、中国的现实,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要承担自己的重任,我觉得中关村像根扁担。  相似文献   

5.
《中关村》2009,(2):82-85
2008年元旦前夕的一天晚上,本刊编委、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不顾劳顿,参加了《中关村》杂志和北京大学校团委、学生会共同举办的第三届清源论坛。时隔十数天,余秋雨先生又与本刊社长卫汉青等再度相晤,围绕着文化话题接受了本刊的两次专访。兴之所至,余老师还挥毫泼墨,为本刊题写了一幅道劲潇洒、寓意深厚的书法:“引水为泽称海淀,集智成村日中关。”  相似文献   

6.
编读往来     
《中关村》2006,(9):123-123
打破科技报道传统界限“科技改变生活”“、科技日新月异”已经成为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广告名牌,树起“新科技”的大旗。《中关村》要领导的无疑是科技创新的队伍,着眼点在“新”,也就有了一个无止境的开创环境。但是翻开一本本精美的杂志,我们看到了工厂,看到了中关村,看到了科技人物,看到了创业史,就是没有看到真正属于新科技的东西。名叫《中关村》的杂志,已经被冠上一个标志,这个专有名词“中关村”把杂志就定义在中关村周边辐射的范围内,读者更加留意与之相关的报道,久而久之也就把《中关村》杂志想成了中关村这个地方的专有,就如北京…  相似文献   

7.
胡蓉 《中关村》2006,(6):28-29
风生水起,商海英杰斗智斗勇立潮头卷起浪花朵朵;云卷云舒,艺苑奇葩舞文弄墨耐寂寞绽放芳香阵阵。4月15日,萧灼基、魏明祥、胡昭广、赵守义、陆文虎、石祥、韩静霆、何祚庥、张兆东、俞敏洪、朱明德、赵大年、邹静之……各界名人聚首2005’最佳风云榜颁奖典礼,共同见证30个领域的领军人物和品牌的成功。鲜花、美酒,精英、奖牌。500人见证,300人受奖。历时6个月,涵盖30个领域。2005’最佳风云榜以国内颁奖典礼中史无前例的规模和气势,以创新为名,首次从科技、文化、生活几个方面,评出了各自的优秀代表。最有影响力的科技成果,最值得尊敬的科技…  相似文献   

8.
9.
秋天的故事     
卫汉青 《中关村》2008,(10):9-9
秋天有故事吗?有,而且更加精彩,更加曲折,更加动人!  相似文献   

10.
夏颖奇 《中关村》2014,(3):111-111
如果说中关村是一个演绎神话的大舞台,《中关村》杂志就是这个舞台忠实的场记.历史证明,这个场记独此一份.不可或缺不可替代。  相似文献   

11.
编读往来     
《中关村》2006,(8):121-121
中关村最前沿的资讯报道,再多一点中关村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在这里每天都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新经济、新科技、新文化层出不穷,各个领域的新老领军人物轮番登场,值得我们媒体去关注、去报道。贵刊在进行报道的时候人物专访等长篇稿件占了大部分篇幅,这符合杂志侧重深度报道的特点。但是我觉得还应该辅以一些篇幅短小、时效性较强的中关村最前沿的新闻资讯报道,这样长短结合,会使杂志内容更加充实,时效性、可读性更强,何乐而不为呢?华北电网肖潇建议多发中关村精英自己写的文章《中关村》杂志每期都会发表记者采写的稿件,对中关村创业英…  相似文献   

12.
李政  曾颖 《中关村》2004,(5):114-116
“八十年代看深圳,九十年代看浦东,二十一世纪看中关村。”现在是二十一世纪。那么,中关村有什么可看的呢?这里,汇聚着数以十万计的知识精英,这里有中国数一数二的大学,这里有中国最高的科研机构,还有,这里有“五四”的文化源头,更重要的是,这里有一万多家高新技术企业。这些企业所形成的的产业与经济驱动力,这些企业与学院文化融合所形成的新文化的驱动力,正不知不觉地  相似文献   

13.
我在《中关村》杂志上读到张士良先生发明“带翅锅”的报道。古今中外的“锅”,不论是由金属或陶瓷材料制造,底部形状都是平滑如镜的。然而,这位张先生别出心裁,勇于创新,造出一种“带翅的炊具”,一改人类几千年来“造锅”的传统。当你看过“带翅锅”的实物,似乎不觉得有什么特别,不就是“锅底采用金属曲线翅片”的造型吗!殊不知,这一变化却让“锅”如虎添翼,改变性能,增添本事。因带翅的锅底受热面积增大了4到5倍,从而可节能30—40%。  相似文献   

14.
关村 《中关村》2008,(3):21-21
夏颖奇博士的“官衔”是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在这个职位上,“坚持八年抗战”,业绩颇丰;特别是在“海龟”中有极佳的口碑。《中关村》杂志创刊5年来,一直得到夏主任的厚爱和鼎力支持。因为工作关系,我们拜读过夏主任“捉笔”的很多文章和主编的多种书籍。因为工作的需要,我们聆听过夏主任的多次讲话。实话实说,像这次读夏主任为我们《中关村》撰写的《赴约联合国》原创稿,如此动情,还是不多见的。“近水楼台先得月”,我们几位编辑在传看电子版的《赴约联合国》时,已会心地笑了起藕想像得出,西装革履的夏主任在联合国的讲坛上发言的情景,扬眉吐气,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叙事如流水,简明快捷,让人爱不释手,非一口气读下来不可。语言多幽默,生动如斯,让你在莞尔一笑中快意沛然而至,  相似文献   

15.
伊连 《中关村》2010,(12):64-64
我在飞往香港的飞机上,浏览一本《中关村》杂志,读到一组"‘世界都市’与北京"纵横谈的文章,名家畅谈,多有智慧,很受启发,闭目养神,浮想联翩。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善之区,是一座既古老又年轻、充满活力、极具魅力的现代化大城市,经过了成功举办“2008奥运会”和新中国“60华诞”的洗礼,现在已经进入到全面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6.
编读往来     
《中关村》2006,(3):121-121
成为中关村的风向标中关村,一个藏龙卧虎的地方,人才济济《。中关村》,一本书传奇人物的自传体。如何在一个财智时代更好的突出《中关村》,结合《中关村》杂志现行风格及对市场的预测,应更加突出“村里人”的独树一帜的风格或创业的艰难与成功的喜悦,如百度的李彦和中星微电子的邓中翰(2005年CCTV经济人物),可能影响力度不小。贵刊已走在了前列,如何更好的坚持是一个较难的过程。经济与科技是相对衬的,而金融环境又是科技发展的助力器,更应该利用金融与科技结合,形如“火箭+推进剂”一日万里,应加些金融作为杠杆对产业的发展及科技进步的…  相似文献   

17.
马文良  白桦 《中关村》2006,(5):22-33
2005年,白驹过隙,乘着时间的车轮呼啸而去,留下的是这365个日日夜夜需要铭记的辉煌和印记。我们用尊崇的目光追随那些在时代长河中泛起朵朵浪花的人和事,是他们的辛勤劳作和奋力拼搏,在各个领域独领风骚,肩扛着创新的大旗走在时代最前沿,在经济、科技、教育、文化诸领域创造了卓越的成就,形成了一股股动力。推动着中国前进。  相似文献   

18.
萧惑之 《中关村》2008,(5):94-97
题记我在《中关村》杂志“打工”已经有5个多年头,其间搬了5次家。虽说“树挪死人挪活”,可搬家确实很累人。今年3月的这次“乔迁”,我看到办公室的小侯和小贾两位可爱的“小女人”干着“大男人”的活,有些不落忍。当我伸手想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时,  相似文献   

19.
珂兰新世界     
水淼 《中关村》2014,(11):70-71
对于珂兰来说,只有将营销渠道下沉,加大基层市场开拓力度才能分享行业的红利。中国基层消费市场正成为珠宝电商公司的香饽饽。最近几个月以来,珂兰公司决定加码拓展中国基层珠宝消费市场。"我们计划今年在全国开通70个经销商店铺,未来3年扩展到1000家,这是公司未来线下店面网络布局的工作重点。"珂兰钻石CEO曹宏志告诉《中关村》杂志。  相似文献   

20.
程桔华 《中关村》2014,(5):76-78
《中关村》:十八届三中全会谈到全面深化改革,其中金融体制改革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被大力推出。您认为国家为什么要把金融体制改革孜在如此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