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千洵 《中关村》2014,(11):122-123
这场"大众收藏品无底价保真拍卖会"打破了只有富人参加拍卖会的惯例,让普通的艺术爱好者也能走进拍卖现场,体验参拍的乐趣。近年来,随着收藏爱好者的不断增加,各种类型的拍卖会也备受追捧。拍卖会原本是富人们经常出入的场所,但随着文化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思想意识的不断变革,越来越多的艺术品收藏、买卖机构将拍卖会带到了普通人群中间。  相似文献   

2.
千洵 《中关村》2014,(10):113-115
山东青州这座仅有90多万人口的县级市,在2013年的书画成交额竟然达到上百亿,相比之下北京的艺术市场稍显逊色,打造全国书画作品集散地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3.
千洵 《中关村》2014,(9):120-121
在刚刚过去的8月,美都收藏大观园举办了两场风格迥异的展览,古朴典雅的扇面画展与最潮3D魔幻艺术展来袭,上演一场古典与超现代艺术的终极对决。在刚刚过去的8月,夏日炎炎,热力正酣,很多市民都抱怨"在家太闷,外出太热,出门旅游?光是整理行装就能让你累得头晕。"美都收藏大观园特地举办了两场风格迥异的画展,为伏天暑热带来一丝清凉,带来一丝炎夏中的享受。扇面是一种既高雅又有趣的艺术,烈日炎炎之中手摇一柄文化折扇,定能给参观者带来双倍的清凉。  相似文献   

4.
《中关村》2014,(7):109-109
2014年6月5日上午9时许,在海淀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名杰、常务副部长牛爱忠等领导带领下一行共计十余人来到海淀区西三旗北京美都收藏大观园进行文化产业市场调研和考察。同行人员还有海淀区文联主席卫汉青、常务副主席叶宏奇、海淀区文化发展促进中心主任叶亮清以及海淀区规划局等领导同志。  相似文献   

5.
吴炜  刘继文 《中关村》2011,(7):104-107
海淀区四季青桥西杏石口路,如今被人们称为"西山文化创意大道",其中有一所冠名为"坦博艺苑"的徽州大屋子,从里到外,极具艺术收藏价值。  相似文献   

6.
毛志成 《中关村》2005,(12):100-102
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近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认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源自中国的传统文化被相邻国家传承并加以现代演绎,不见得是件坏事,但应该引发我们警醒和深思。一部《红楼梦》,牵动了几代国人的情愫“。开谈不提《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曾是中清以来的文坛俗语。最近,又有关于“红学”的新论出炉。去年7月,本刊组织了“奥运,能否给曹雪芹一个机会”的论坛,许多专家、学者发表了“红学”、“曹学”应列入人文奥运视野的论点。这里刊发一组相关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中关村》2014,(12):122-123
2014年10月26日,"辉煌中国共筑梦想"第十一届清新文化研讨会暨书画展在北京举行,本次活动是由中国长城将军书画院、北京发展与改革研究会、海淀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清新书画院等单位主办,北京凡凡清新文化发展中心、北京美都收藏大观园承办,河南省鹿邑县天地人笔业联合协办的文化盛会。文化部、总政治部、新华通讯社、解放军报社等诸多单位的将军、领导,各地书画家、专家学者、媒体记者近200人参加了学术研讨、书画展、书画笔会等活动。  相似文献   

8.
张颐武 《中关村》2006,(11):106-107
最近有关“孔子标准像”的争议一直不断,形成了媒体的热点。这一争议涉及有关孔子的标准像是否真正“标准”?这是否是一种商业性运作?“标准像”能否真正对孔子起到弘扬的作用?等等。其实这些问题凸现了如何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如何面对今天文化“走出去”的诸多难点和困惑,值得深入思考。这些问题的出现关系到新时代我们如何对中国传统文化理解和认知这样重要的课题。回想二十世纪的中国,对传统的批判一直是“现代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五四时代的“打倒孔家店”是当时重要的口号。这其实也是历史的必然。中国的“现代性”为了发展自身,…  相似文献   

9.
程桔华  白净 《中关村》2012,(3):26-27
秦升益把《易经》的原理变为创新的方法,将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有机结合,探索创新规律,形成创新思维方法,构建创新体系模式。  相似文献   

10.
张颐武 《中关村》2007,(4):102-103
看最近吴敬琏和薛涌关于“精英”和“草根”的争论,颇有些感慨。其实双方的出发点都是好意,也是对中国社会的拳拳之心的表露,但站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大不相同。我并不觉得双方的矛盾有什么不可调和,其实了解两方面的意见对于我们避免偏听偏信是大有好处的。  相似文献   

11.
《中关村》2008,(10):66-67
品牌是质量和效益的代名词。曾经的个体户冯军爱琢磨的是“爱国者”的品牌问题;“坚持不做广告”的李彦宏蓦然回首“百度”已为千牌;张朝阳的“搜狐”一如他的名字—般“面朝太阳,蒸蒸日上”;而邓中翰则长达9年不懈地追星逐月,挥洒“犟光”……  相似文献   

12.
张锐 《中关村》2012,(11):62-65
前所未有的凛冽寒风正在撕扯和浸淫着中国制造业。据汇丰发布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最新终值结果显示,虽然2012年9月份PMI初值从前一月的的47.6轻微上升至47.9,但该数据依然徘徊在50的“荣枯线”之下,而且持续时间长达11个月。无独有偶,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发布的9月份中国制造业PMI为49.8%,虽然环比回升了0.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3.
张颐武 《中关村》2011,(10):94-94
“茅盾文学奖”其实是“纯文学”和公众可以交汇和沟通的一个重要的“节点”。没有这个“节点”,公众的阅读和“纯文学”之间早已存在的隔阂会更加加深。  相似文献   

14.
孙曙 《中关村》2003,(1):115-115
央视举办的第十届青年歌手大奖赛中,有观众打电话问来自上海的评委廖昌永:他和来自北京的评委戴玉强打分总是不一致,是不是因为分属“京派”与“海派”的缘故?难得还有人使用“海派”这个几成化石的词,在现在的大上海水泥钢筋的丛林里还有“海派”吗? 文化点将上海有影响全国的电视栏目、电视主持人吗?上海有天王、天后级的歌星吗?上海有世界知名的电影导演和电影作品吗?上海有威震画坛的油画家、国画家、先锋艺术家吗?上海有被同行视为风向标的戏曲、话剧导演吗?上海有全国读者买帐的纸质传媒和小说家、诗人、散文家吗?上海有举世举国注目的文化活动吗?上海有倾国、倾城的娱乐新闻的主角吗?上海文化有新鲜的人和事吗?上海还有文化巨人吗?在国人、世人的文化生活中能看到上海的形象,听到上海的声音吗?  相似文献   

15.
“学而优则仕”是国人因袭的一种“做官”情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乏其例;“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也不在少数。一部二十六史》不过是帝王将相的“升官图”。史家诸如司马迁者流,不过是“胜者王侯败者寇”的记录者。俱往矣,“做官”情结已演变成时下的“官本位”游戏潜规则,倘不加以遏制,“执政为民”、科教兴国”、“实业兴邦”、“文化创意”……都将事倍功半。科研系统是“官本位”的重灾区。科协主席周光昭直言不讳地痛斥“官本位”恶劣习气:“搞科研工作和做官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价值观,这两种价值观很难同时在一个人身上体现。……  相似文献   

16.
鲍烨童 《中关村》2014,(6):84-87
“社会企业创造就业机会、采取市场化运作、把部分利润使用到社会福利中去.发挥经济再分配功能,将市场经济与社会公益结合起来,能够有效弥补企业与政府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程桔华  白净  毛重渝 《中关村》2011,(11):14-17
再过几天,秦升益即将迎来他的五十岁生日。在中国古代有一种说法,人到了五十岁就要一心一意地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不可逆天而行,俗称“知天命”。事实上,从秦升益开创的“砂产业”来看,早在30年前他就与沙结缘结情,并一直为之奋斗至今,从未移情。  相似文献   

18.
《中关村》2010,(10):119-119
“在经济科学中,以生产力为对象,联系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研究的生产力经济学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生产力经济学是同政治经济学在地位上并列的两门理论的经济科学。”如果从1980年11月著名学者于光远提议创办“中国生产力学会”算起,至今已有30个年头了。  相似文献   

19.
张颐武  CFP 《中关村》2007,(2):114-115
1917年1月号的《新青年》杂志刊载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那是在当时的文化变革氛围中的一篇煌煌大著。胡适从语言的变革出发,提出了著名的“八事”,为倡导白话文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为“新文学”的发展打开了新的视界。那是一个社会正在剧烈变革的时刻,文化领域的沉闷压抑已经结束,一种新生的力量正在崛起之中。胡适的这篇文章正是为一种新的“现代性”文化开辟了道路。他和他的同时代人在历史的一个关键时刻、在被历史创造的同时也创造了历史。  相似文献   

20.
吴炜 《中关村》2012,(8):30-32
王鲁湘是谁?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声名鹊起,在那个文化狂飙突进的年代里,他站在了时代的潮头,挥斥方道,展示了一个文化学者强烈的社会关怀。多年过去了,王鲁湘兼有多重身份,其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是凤凰卫视的著名主持人。他出现在“文化大观园”、“世纪大讲堂”等节目里,旁征博引、纵论古今、侃侃而谈,成了学术和媒体之间的跨界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