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文良 《中关村》2011,(5):28-29
中关村与北京科博会的渊源要追溯到1999年,那一年还在规划建设阶段的中关村科技园区,首次以"中国·中关村"形象组团参加"北京国际周"。从那时起,中关村便以其数不尽看不完的"新玩意儿",频频成为科博会舞台上最耀眼的明星,给科博会吹来一股又一股新风。正在孕育中的“中国硅谷”就以这样的姿势首次与科博会亲密接触,向创业者们挥手,期望在这沃土之上诞生出一个个传奇。  相似文献   

2.
中关村视线     
萧惑之 《中关村》2013,(6):16-17
中关村暨硅谷联袂,中美创新创业团队将"同台竞演"据中关村管委会发布的消息:"首届中关村暨硅谷创新创业大赛"已在北京和硅谷同时启动,为两地创业者"同台竞演"揭开大幕。据悉,中关村与硅谷两地的参赛企业可在今年9月上旬前报名,先在北京与硅谷各自举行半决赛及总决赛后,于10月  相似文献   

3.
《中关村》2009,(5):120-121
位于中国硅谷——中关村的核心地带,北京中关村皇冠假日酒店紧邻地铁海淀黄庄站,拥有便利的交通环境。作为北京高鹏天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于2008年奥运会之前建成的现代化五星级酒店,北京中关村皇冠假日酒店由享誉中外的洲际酒店管理集团管理。300间新意客房雅致时尚,宽敞舒适。  相似文献   

4.
李政  高晓莉  曾颖 《中关村》2004,(9):13-16
现在的中关村从哪里走出?原点是清华北大和中科院,是它们赋予了中关村硅谷式的原始素质与气质,包括科研能力和人才资源,以及最初的对于计算机产品的需求所带来的市场。“没有大学和科研院所,中关村不会有今天。但是,中关村起源于贸易,这是不争的事实。没有‘电子一条街’,很难想像有今天的中关村。不论是科技产业还是电子市场,都萌动在‘电子一条街’时期。而‘电子一条街’时期(1980-1988年)的中关村,所谓的高科技公司基本上都在做贸易。在这个意义上,贸易成就了中关村,成就了高科技产业。”鲁瑞清沉思着说。鲁瑞清,北京海龙资产经营集团董…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硅谷     
金秋9月,一年一度的中关村电脑节在北京拉开了帷幕。曾几何时,中关村已经发展成为拥有一区九园和联想、方正、用友、紫光等17000多家高科技企业,以及北大、清华等80多所高等院校和以中科院为代表的200多家科研机构,成为中国高科技的象征和自主创新的策源地。有人将中关村比喻为“中国的硅谷”。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硅谷,将产学研结合在一起,从20世纪60年代的半导体、70年代的计算机到90年代的互联网再到21世纪的创新服务,诞生了一系列新的产业形态,引导美国社会从工业时代过渡到信息时代,开了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先河。中关村能否…  相似文献   

6.
编读往来     
《中关村》2010,(2)
祝中关村创世界一流中关村作为中国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直被人誉为中国的硅谷。但我坚信,不久的将来,通过我们的努力,世界上一定会出现许多个某国的中关村。《中关村》杂志立  相似文献   

7.
王德禄 《中关村》2010,(12):80-81
"没有华人就没有硅谷",经过这些天的访谈,我想我获得了验证。——王德禄 2009年的2月底3月初,中国的农历新年刚过,我跟中关村管委会原副主任赵慕兰就开始了硅谷之行,为我筹划了很久的《硅谷与中关村》一书搜集素材。  相似文献   

8.
中关村被誉为"中国的硅谷",早已成为中国科技的制高点和创新文化的策源地,似乎是男人的世界。不,这里更有芳草如茵、鲜花怒放,有一大批巾帼英雄活跃在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绽放着美丽和芳香。本刊从2003年创刊起,每年3月便以"硅谷玫瑰"为题,介绍一些中关村的优秀女性。本期"封面故事"《中关村盛开"硅谷玫瑰"》,我们又采撷了7  相似文献   

9.
中关村数字物流港是海淀区委、区政府响应中央及北京市政府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号召,结合中关村科技园区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需要而提出战略构想,由北京超市发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具体运作的项目,是世界首座融专业化数字物流与配套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物流服务设施。市场需求与政府推动素有中国硅谷之称的中关村,是高新尖端科技产业、信息数字化的密集地,电子企业、高科技企业、数码制造业集成的中心区,各类高科技产品的集散地。仅中关村核心区上规模的电子市场就多达10余家,总面积70余万平方米。同时,周边遍布北大、清华等68所高等院校和以中…  相似文献   

10.
资讯     
《中关村》2010,(1):122-123
北京中关村皇冠假目酒店位于驰名中外的“中国硅谷”——中关村核心繁华地带,紧邻地铁海淀黄庄站。优越的地理位置,高雅的客房,精致的餐饮,殷勤周到的专业服务,一应俱全的商务及休闲设施使得北京中关村皇冠假日酒店脱颖而出,展现非凡的魅力。  相似文献   

11.
石闯 《中关村》2012,(11):85-87
科技创新引领,高端产业聚集,绿色生态示范,人文交互共生。着力打造海淀北部生态科技新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Haidian northern ec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ew area is in the construction中关村翠湖科技园,代表着21世纪中国高新区的形象,并将享誉世界的中关村创新与北京翠湖湿地的优美环境融入高端产业研发区。中关村翠湖科技园以"智慧翠湖、生态翠湖、  相似文献   

12.
彭兴业 《中关村》2004,(8):19-19
首都北京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和巨大的生产力,北京中关村地区,更蕴涵着适宜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诸多优势,这里是中国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水平最高、人才资源最密集、市场规模最大、厂商数量最多和电子配套设施最齐全的地区,毫无疑问地蕴藏着巨大的商业价值。1998年,为了烘托市场氛围,加强企业间、国际间的交流,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提高中关村的知名度,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管委会和海淀区人民政府联手推出了首届中关村电脑节,至今已举办了六届。经过六年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中关村电脑节”已成为推动中关村不断走向世界、走向未来的一大…  相似文献   

13.
勒川 《中关村》2009,(4):58-59
中关村和美国硅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回溯历史,1979年,尚在中科院工作的陈春先访问美国,有机会去到波士顿附近的“128号公路”和加利福尼亚的“硅谷”。此次访问使他眼界大开。于是便有了后来中关村的首家民办科技企业——“北京等离子体学会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有人说,陈春先有着永远的“硅谷情结”。  相似文献   

14.
张越 《中关村》2011,(5):63-63
海淀区相关部门建议建设中关村"种业硅谷",将本区建设成全国种业核心区,带领全国种业向世界顶尖级种业进军。  相似文献   

15.
明星 《中关村》2012,(10):30-33
"中关村指数"的编制,借鉴了硅谷指数编制的方法和思路,把全球指数编制的最新技术、成果进行学习、借鉴、集成,创造出了自己的一套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中关村》2007,(10):98-101
经国务院批准,1988年,中关村科技园区成为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这近20年的时间里,中关村科技园区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发展成绩:从四通打字机到激光照排术,从紫光扫描仪到"星光"中国芯,从搜狐到联想百度……今天的中关村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地域名称,它已经是象征着我国科技前沿的一个品牌,被公认为"中国硅谷"。为纪念和回顾20年风雨历程,9月15日,由《中关村》杂志和华润置地(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中关村:20岁正年轻"主题展览在华润置地·橡树湾项目现场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17.
10月28日,中国首家进行 IT 类产品仓储式售卖的华人数码会员店在中关村开业,引起了业界与消费者的瞩目。电子卖场是电子市场经营的主流,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但电子卖场是否是一个“终结者”的角色,却要画一个大大的问号。就中关村而言,从电子一条街的街道店面式经营一变而为海龙、硅谷等模式的立体大卖场式的经营,这一过程是市场不断成熟的产物,而且这一过程也重新结构了中关村的市场,由此甚至影响到中关村的整体发展。也许,中关村的现代与国际化,首先来自于这种市场经营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刘绍坚  汪细林 《中关村》2004,(11):52-53
随着全球信息产业的结构性调整步伐加快,信息产业由硬件主导型向软件主导型转变,软件产业已经成为一个发展迅猛的新兴产业。2003年全球软件产业市场高达7480亿美元,预计今后今年将以13-15%的速度增长,2008年达到14400亿美元。软件产业具备高附加值、无污染、强渗透性等特点,十分符合首都功能定位。北京地区拥有的要素禀赋相对成本与软件产业的成功驱动因素具有高度一致性,有充足的高素质人才、长期积累的行业专业知识、先进的信息基础设施和巨大的市场需求。从国际贸易理论角度看,具备发展软件产业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近四年来,北京软件产…  相似文献   

19.
柳进军 《中关村》2014,(11):77-77
近年来,中关村涌现出一大批创新型孵化器,呈现出与美国硅谷同步创新发展的态势。比如,硅谷有Y Combinator,中关村有创新工场;硅谷有I/O venture,中关村有车库、3W等创业咖啡;硅谷有Tech Crunch、Silicon Valley Insider,中关村有36氪等科技博客;硅谷有Angellist,中关村有天使汇、创客空间……类似于硅谷的主体多元化、服务要素化、运营模式市场化、孵化早期化小型化新格局在中关村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20.
《中关村》2011,(7):14-14
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最亮丽的北京元素莫过于"把中关村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到2020年中关村总收入将达到10万亿元。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必须借力中关村的"五大优势"并落到实处。一是"创造并积累了多方面体制机制创新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