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我国执行“治理整顿、深化改革”方针虽已初见成效,但国内经济形势还很困难,治理、改革、发展三方面的任务仍很艰巨。那么,在90年代,特别是90年代初期,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如何呢?有哪些有利因素,会给我们提供机会?又有哪些不利因素,会给我们提出挑战或设置障碍? 当前,国际形势有稳定的一面,如西方主要工业国家的经济增长、物价、就业水平、国际市场等都比较稳定;又有非常动荡的一面,如美苏之间,东西方集团之间,以及两大集团内部的政治经济关系已发生而且将继续发生变化,各种力量开始重新分化和组合。在这么一个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对我们有利的因素主要有:  相似文献   

2.
我国在计划经济时代,坚持以身份制为核心的政治分层,群体内部同质性强,社会流动极为缓慢,呈现刚性社会特征;改革开放后到90年代早期,市场化方向改革坚持以职业为核心的经济分层,产生改革初期的平等化效应,群体内部分化加速,出现社会碎片化倾向,社会流动极为频繁;从90年代早期正式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现在,资源配置出现重新积聚趋势,社会阶层开始定型化,社会流动有减弱迹象且流动更为规范有序。  相似文献   

3.
中国理论经济学的思潮与社会责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一股新的西方经济学的教条主义思潮。在中国,主要有两种教条主义的理论思潮对经济学的发展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一种是传统的但是并没有完全消散的马克思主义的教条主义思潮,另一种是新兴起的但却来势汹汹的西方经济学的教条主义思潮。大约从10年前开始,在20世纪90年代的中后期,中国经济学界进行了一场“中国经济学向何处去”的理论大讨论,主要围绕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关系这个核心,对中国理论经济学的发展方向和研究规范等一系列基本的理念和原则进行了激烈的学术争论。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市场经济制度下,以社会福利原则为基础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是德国医疗制度的核心和保证,互助原则是其鲜明的特质。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德国的医疗制度开始引入竞争因素和竞争机制,希望能够在保证社会公平的同时提供更有效率的医疗服务,为传统医疗制度补充新的活力。互助原则与竞争机制在医疗制度改革的过程中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德国的医疗制度改革实践又是如何处理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文章从德国医疗制度的社会福利化特征、改革的路径选择及兼容性等方面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5.
CI、CS与ES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90年代初期,中国引入了CI,90年代中期,引入了CS;前不久,又出现了ES.何为CI、CS、ES?三者有什么关系?引入CI、CS、ES应注意哪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新自由主义作为一种思潮,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以反对国家干预的"凯恩斯主义"的面目出现,是为适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向国际垄断资本转变而产生的重要思潮。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外的各种思潮蜂拥而入,其中新自由主义作为国际社会中非常重要的思潮,在中国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对新自由主义内涵的正确认识有助于我国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其健康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拉美国家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的教训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拉美国家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历程 新自由主义在拉美国家大体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新自由主义改革在拉美国家进行试验;80年代新自由主义发展模式在拉美逐渐形成;90年代,新自由主义发展模式在拉美国家广泛推行。  相似文献   

8.
90年代之后,我国城市化进程逐步加速,各种城市病凸显.其中"城市村"作为各种城市问题的集中体现,被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关注.笔者调研发现我国在经济改革中,被改革淘汰的社会弱势群体,在城市中逐步聚集形成一种新类型的城中村.这类城中村具有传统城中村的显性特征,却有比传统城中村更为复杂的社会问题,并且这些问题可能将长期伴随我国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二战以来日本的经济发展、社会状态、财政体制为背景,探讨日本如何藉由地方分权改革,真正落实中央与地方的平等关系。研究发现:日本财政分权改革的理念始于1949年的财政改革,在经济高度成长期,日本政府开始关注地域个性化和自治,形成了新中央集权,20世纪90年代之后,地方分权被定为国家改革议题,期间进行了三次分权改革,从行政、人事改革过渡到政府间财政结构的改变,但依然没有冲击到税制。因此,日本从集权型分散体系真正转变到分权型分散体系,仍有很大的改革空间。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通过选举上台的拉美新左派政府依据内生性新结构主义理论,先后进行了社会和经济领域的改革实践。在改革过程中,各国较为重视国家与市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共同调节作用,通过出口导向型经济政策和更广泛的社会公正政策来修正此前新自由主义改革的后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尽管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使这些国家的资源固化型产业结构实现升级,也没有完全解决其经济社会领域长期存在的严重的结构异质性问题,但仍不失为对拉美地区发展模式的一种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1.
从全球经济危机看新自由主义思潮对当代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全球经济危机是新自由主义思潮广泛影响的一个体现。新自由主义不仅是一种经济思潮,而且是一种政治思潮与社会思潮。该思潮对当代中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鼓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过时论;抨击集体主义,鼓吹个人主义;抨击社会主义公有制,鼓吹私有化;抨击民族主义,鼓吹经济全球化。我们应以科学发展观对待新自由主义思潮。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兴起,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不同市场经济模式集体转向了新自由主义市场经济模式。20世纪90年代,美国模式、日本模式和瑞典模式几乎同时爆发了金融危机。美国模式对新自由主义政策进行了短暂调整后,又重蹈覆辙;日本模式则在新自由主义模式与日本模式之间摇摆不定,其结果导致日本经历了失去的二十年。瑞典模式则在坚持自身模式合理内核的基础上,弱化了新自由主义政策主张,迅速走出危机,走向持续发展。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标志着新自由主义模式的终结,可以预见,无论是美国模式、日本模式还是瑞典模式,都将在坚持自身模式合理内核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向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均衡发展的方向调整。从本质上看,无论哪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模式,都无非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种调节形式而已,它们都无法从根本上克服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带来的经济周期律。  相似文献   

13.
后现代主义是现代性原则或现代化事业的一些消极后果开展深刻反思而形成的新思潮,后现代主义思潮是西方发达国家社会发展的产物。它反映的是西方社会人们的精神世界与心理现实,20世纪90年代在中国开始流行起来。  相似文献   

14.
中国自80年代开放以来,经济改革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即由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为起点,着重农业和工业的体制上的改革.第二阶段,是90年代初到90年代末,以邓小平南巡为契机,深化农业和工业改革,并以不断改善宏观调控的手段,使经济改革更进一步迈向市场化.第三阶段,就是在90年代末期,朱镕基出任总理后,在宏观调控成功前提下,认真地触动中国最棘手的微观改革层面,就是国企改革、金融改革和服务业的发展.这阶段相信会以中国成功加入WTO为转折点.  相似文献   

15.
自19世纪70年代以来,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汹涌澎湃的行政改革浪潮,公用事业市场化的改革也随之而来。在民营化专家萨瓦斯看来,民营化是“一系列创造性改革的通用标签,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将市场机制引入政治领域。民营化虽然属于新公共管理的主流,体现了新公共管理的所有特征”。中国政府在20世纪90年代逐步推行公共服务领域的民营化改革,已经显露出了这种新的治理方式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转型期俄罗斯的两极分化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海 《经济论坛》2004,(15):109-111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选择了自由市场经济模式,以新自由主义作为改革的理论指导。俄罗斯政府采取“休克疗法”,大规模、快速推进国有企业私有化进程,在极短时间内摧毁了整个公有制经济体制,从而实现了所有制由公到私的全面转变。“休克疗法”所造成的后果是灾难性的,表现在社会生话领域就是:贫富悬殊、两极分化、民不聊生、社会结构失去平衡。极端的贫富差距已经取代上个世纪90年代初改革与守旧的社会矛盾,成为当今社会的基本矛盾。  相似文献   

17.
新自由主义作为一种经济学理论、思潮,产生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它在"凯恩斯主义"兴盛时代受到冷落,处于"边缘性发展"阶段,在资本主义经济陷入"滞涨"时兴盛起来,并借助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全世界扩张开来。新自由主义的缘起是由那个时期的经济社会与政治环境造成的,同样它也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勃兴起来的。  相似文献   

18.
9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思想学术界的一大变动,就是新儒学重返学者关注的中心.早在80年代中,文化激进主义风头正健之时,以华裔学者为主干的一批海外学人,就借东亚经济奇迹之发生为契机,学术上以韦伯的理论范式为入口,倡导儒学的复兴.随着文化激进主义的迅速消退,文化保守主义思潮日渐上涨,同时凭借着若干非学术因素,今日新儒学大有成为显学的趋势.面对这种思潮之迴转,人们或许可以问:我们可以期待当代新儒学带来什么?当代新儒学属于20世纪中国儒学的一部分或一阶段,是传统儒学的继承与革新,它的精神资源及其历史也许先应该告诉,我们不能期待新儒学的是什么?可以十分明确的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将儒学重新上升为意识形式,或者更明确地说,应该拒绝政治化的儒家.汉代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官方意识形态,正是这一点令它在近代招致了严厉的批判.20世纪中国思想文化史尽管有许多缺陷,延续2000年的儒学独尊终于结束,是为历史的一大进步,难以想象它会在未来的开放的现代化社会重演.同样明确的是,不应该将儒学与狭隘的民族主义结合,使儒学复兴的努力演化为文化沙文主义.此外,我本人看不到儒学复兴成为现代化动力的前景,也看不出它能提供解决经验层面的现实问题的可行方案.这两点,我们虽然不能断定今后必定如此,但是它  相似文献   

19.
农村社会结构调整、重构的变迁过程,是农民接受现代文明,实现自我改造和城市文明逐渐渗透到农村社会的过程。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村经济生活内容丰富,农户经营活动兼业化趋向强烈,农民的经营分化在更加广泛的范围进行。从社会变迁的角度看,这种分化是传统农村社会向现代文明演进的过程,是中国农村社会进步的表现。但任其发展,过度分化则会孕育着未来的危机。因此,应对过度分化采取调控的政策。  相似文献   

20.
十八大以后,改革似乎在整个社会升温。从领导到大众对于今后的改革推进,都有很强的期待。但是我们现在第一步走出去之后,第二步、第三步怎么走,就变成一个很迫切的问题。光是提出目标或者提出推进改革的口号,甚至下了这样的决心,还是不够的。我比照上一次大的转折,就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的改革大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