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对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如果你问我们的客户,他们会说,好的设计是能够实现销售目标(Results)的设计,当然这是对的。但如果你问设计师的话,可能会得到一个完全不同的答案。一个很棒的设计应该是一个被很多人提及和认可的设计(Recognition),这也是没错。如果你问一个消费者,他们就会说,好的设计就是一个可以跟我对话的设计,是我的风格和我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烹饪音乐     
12月的北京已是一派严冬气息。这种时候还能与朋友不辞辛苦在外面的餐厅品味音乐,如若不是此地有着超强的吸引力,恐怕不会有太多的人这样做。记者偏偏在进门前就遇到了这样一群人。他们一行6人,与记者一同踏上通往朝外丰联广场的天桥电梯。当记者向他们打听“纽约音乐厨房是否在丰联四层”时,他们带着惊喜笑开了,“我们也要去那儿。”一个女孩说。一个小伙子插话道:“其实差不多每周都来。我从石景山赶到朝阳门,是不是特傻?”这时人群中另一个小伙子笑着说:“我还不是从中关村赶过来?”与他们说笑着走进丰联大厦,上电梯时就见…  相似文献   

3.
官与小事     
工作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的事:当你拿着报告去找一些领导时,他看后总会说,“我签个意见后你去找××,我不管具体事”。这里讲的“具体事”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小事”。久而久之,它便在人们的大脑中形成一种固定概念──“当官的不办小事”。 官不办小事的原因很简单。从客观上讲,他们确实很忙,要腾出时间集中精力去办一些一般人干不了、于不好的正事、要事、大事。从主观上讲,他们认为“官干小事”有损形象和威望。 是不是每个官都不干小事,干了小事的官就变小了呢?答案无疑是否定的。有一年的秋季,一个外地来的学生背着大包小包…  相似文献   

4.
为了广大玩家在玩游戏时不再轻易地受骗,我列出以下五种骗术: 一、偷天换日就是用一些貌似某种宝贵的装备来骗钱。有一回我自己弄了一个叫“古代的卷轴”的角色来,然后买了一张信纸写给自己。[信不能打开,否则会被猜穿]再飞到奇岩村里卖,只叫了一会儿,竟然就有一个人来买,我感到很惊讶。没想到这都有人买。但是等到他给我1000w那一刻,我却下不了手,我真怕他会自杀,因为我是个穷骑,所以知道没钱的滋味很痛苦。他很是惊讶,接连来了好几个问号。二、男扮女装我有一个朋友(男的)申请了一个女妖,有一天,我听他高兴地对我说,他们盟里有一个叫秒杀[隐名]的人,说要给我5000w,我听了感到不可思议,忙问他说:“他是男的吗?”他回答说:“当然是男的啦,他以为我是女的才要给我。”  相似文献   

5.
过去的两个月,我认识到我作为zipRealty.com公司的总裁,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创建一种伟大的公司文化。我认为任何人都不会对以下的价值观念提出异议:努力吸引并奖赏那些以积极的态度工作的有才智的人,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工作规范,以便使他们在不同个性的人所组成的团队中工作。大多数公司会对此说:“阿门”。但这是靠不住的。我们想要人们对他们的工作十分满意,真正努力地工作─—毕竟我们是一个互联网“发动机”─—而不想当奴隶。我们不想要我们的员工不得不在工作和家庭之间作出抉择,共同拥有两者应当是可能的。我们也想…  相似文献   

6.
刘丽琴 《中国市场》2007,(25):45-47
北京的中关村聚集着国内众多著名的IT精英。用柳传志的话说,这些精英中的绝大部分人都有过艰辛的创业经历;而且,他们中的很多人至今还在为更为远大的梦想而继续打拼着。 “我可算不上精英人士,充其量只能说是中关村这个大舞台上的一个见习生!”33岁的戴友梅颇为坦诚地说,“中关村的能人太多了,比我强的人一抓一大把……不过这十多年来我也一直在努力,希望再过几年也能做出一点点令自己满意的小成就!”  相似文献   

7.
不怕您笑话,我这40好几的人,只为能先读完《光彩》,竟像孩童般与家人争来抢去。对此,儿子说我是“老顽童”,丈夫视我为“母夜叉”。究竟像啥我也搞不清,反正随他们怎么说。说来话长。我们一家4口全都爱书如命,好在《光彩》刚光顾我家时,女儿在外地高校就读,儿子远在天涯从军,丈夫又让我三分,《光彩》自然就被我一个人独占,“两人世界”相安无事。谁知好景不长,儿子复员回家.为看《光彩》,一家三口竞争得不亦乐乎。这不.儿子一到家,就翻箱倒柜把我收藏几年的《光彩》都搬进他的“‘书库”,而且坚持每晚必读,看后还咂咂嘴…  相似文献   

8.
北京的中关村聚集着国内众多著名的IT精英。用柳传志的话说,这些精英中的绝大部分人都有过艰辛的创业经历;而且,他们中的很多人至今还在为更为远大的梦想而继续打拼着。“我可算不上精英人士,充其量只能说是中关村这个大舞台上的一个见习生!”33岁的戴友梅颇为坦诚地说,“中关村的能人太多了,比我强的人一抓一大把……不过这十多年来我也一直在努力,希望再过几年也能做出一点点令自己满意的小成就!”  相似文献   

9.
自信的美丽     
《经贸世界》2005,(8):84-85
有一个女孩,她站在台上,不时无规律地挥舞着她的双手。仰着头,脖子伸得好长好长,与她尖尖的下巴扯成一条直线。她的嘴张着,眼睛眯成一条线,诡谲地看着台下的学生。偶尔,她口中也会依依唔唔的,不知在说些什么。基本上她是一个不会说话的人。但是,她的听力很好。一旦对方猜中,或说出她的意见,她就会乐得大叫一声,伸出右手,用两个指头指着你,或拍着手,歪歪斜斜的向你走来,送给你一张用她的画制作的美丽的明信片。  相似文献   

10.
因为做有关“人才市场”的选题,北京的记向我推荐了王长江。说他这两年白手起家,如今干得很有声色,在北京同类型的猎头里可能算数一数二的,并建议我到他们的“浩竹”网站去看看。  相似文献   

11.
被体验的体验式培训今年夏天,我去J市采访。接待方向我介绍当地商业发展的新气象时,说到J市郊区一个新开辟的旅游景点。按职业惯性,我以为被介绍的景点无外乎是山清水秀加人文景观,再不过就是一些有特色的吃喝玩乐,可接待MM介绍说,那里还有拓展训练,特刺激。“拓展训练?是北京人众人的分公司?”我来了兴趣。“什么人众人?”MM一脸无知。我无意为北京人众人拓展训练公司吹牛,但大约在十年前,因为工作关系,我认识了人众人的创办人刘力及其同事,对拓展训练也算略知一二,感觉人众人的拓展训练跟“特刺激”没什么必然联系。那次受训是在秋天,…  相似文献   

12.
宋云华 《商界》2005,(12):72-74
你信吗“杀人”也能成就一门生意? 在北京的大街小巷。有一个叫崔勋的人手里,这门生意正热气腾腾.风靡不止。[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销售十招     
李嘉诚曾经说过“我一生最好的经商锻炼是做推销员,这是我用10亿元也买不来的”。 很多人一谈到销售,就简单的认为是“卖东西”,这只是对销售很片面的理解,其实人生无处不在销售,因为销售实际上是一个分析需求、判断需求、解决需求、满足需求的过程。比如我们到一个新的环境,进行自我介绍,就是对自己的一种销售;再譬如我们做一个学术报告,就是在向与会者销售自己的一些观点,诸多种种不胜枚举。  相似文献   

14.
印迹     
和前辈聊天时,我说出了对于工商工作的困惑,前辈说:“你听说过有谁买了新房,入住的时候会想到打基石的那些工人?有谁走在马路上,会说修路工人真幸苦?但是,马路就在那里,那就是他们努力的印迹。”那么,我们的印迹在哪里?  相似文献   

15.
余秋雨 《华商》2014,(6):38-38
九旬老母病情突然危重,我立即从北京返回上海。几个早己安排好的课程,也只能调课。校方说:“这门课很难调,请尽量给我们一个机会。”我回答:“也请你们给我一个机会,我只有一个母亲。”  相似文献   

16.
“我不知道我的想法在理论上是否说得通,但我知道它在实践上的确行得通。”圣奥古斯丁的这句话倒是说出了商人们的共同感受。尽管商业理论层出不穷,但在实际的商业活动中,把商业理论真当一回事的人并不多。我们很难说出有哪一家成功的企业是依据某种商业理论而创立和经营的。反面的例子倒是有不少:著名的管理学大师、首创“核心竞争力”概念的普拉哈拉德根据自己的理论创立了一个公司,而这家公司始终也没有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从来没有一种伟大的实践来自于一种伟大的理论,相反,一种伟大的理论总是来自一种伟大的实践。”博希迪和查兰在他们的《执行——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一书这样说道。这本广受追捧的书实际上说出了一个人们本来早就明白但常常不以为意的大道理:知易行难,在知与行、战略与业绩之间,有一条非竭尽全力不能逾越的鸿沟——“执行鸿沟”。这种“否定理论的理论”的流行,表明人们对像时装一样频繁更新的商业理论的失望和不耐烦——理论都是虚枉的,关键在于把事情执行到位。  相似文献   

17.
弹性工作制内容及步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 容 说到弹性工作制,有这样一个笑话,一个公司经理说:“我们公司实行弹性工作制,员工早上上班早到什么时间我不管,晚上加班到什么时间我也不干涉!” 但是,这一笑话并非荒诞不稽。事实上,弹性工作制就是让员工自己决定他们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时间,当员工有更多的权利和机会来协调工作和生活的时候,他们就会  相似文献   

18.
我向来不屑于同情想贪小便宜反而吃了大亏的消费者,谁让他们听信骗子们的巧舌如簧;我也向来不施怜悯于那些异想天开的受骗者,连七岁小孩子都骗不了的假话,他们怎么就那么言听计从?但是有一种人,我无论如何不敢嘲笑他们的轻信和受骗时的义无返顾:当他们的挚爱亲朋患了绝症,命在旦夕,这时一个向来被我们称为“喉舌”“阵地”或者“社会良心”的新闻媒体上,刊登出一篇“专访”或者“广告”,称某某大夫或药品专攻这一绝症,甚至可以“药(人)到病除”。这时他们会怎么办?尽管常识告诉他们,既然被称为“绝症”,就意味着起码目前无…  相似文献   

19.
“有研究表明:如果一则电视广告在5秒钟内没有引起观众的兴趣,他们就会马上转台。这就是传说中的5秒效应。”我曾经和一位朋友交流时这样说到。他鼻子哼哼地告诉我:“5秒?这研究也太侮辱中国人的智商了吧?我们一般看到广告就条件反射地摁下遥控器,到换台完成绝对不超过2秒。”  相似文献   

20.
叶茂中 《广告导报》2005,(12):143-143
明星代言人其实不是“人” 但凡称之为“明星”的人,就已经没有把他们看作普通人了,他们是代表了一种形象和具体化了的心理感受。中国人口有13亿之多,这个市场的特点是消费者普遍不自信,尤其是在大众消费品上的消费,经常有人说:我听别人说……这就是不自信消费的一种表现。不自信的时候就需要意见领袖的领导,而明星就是大众的意见领袖。某人,因为饰演了很多角色,有英雄,有历史名人,成了名演员,由他来代言品牌就会使相信这个明星的人信任那个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