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7 毫秒
1.
陈涛  孟令勇 《活力》2013,(22):43-43,45
我国人权入宪是每个人按本质和尊严或应该有的基本权利,就其完整的意义可言,就是人人自由、平等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就是人人基于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自由、平等权利。人权入宪改变了以往宪法仅仅作为决定和评判法律合法与否定的政治标准,而且使宪法和民众的联系得到了加强,从而必将提高宪法的权威和宪法的应用,法治以人权作为桥梁构筑了广泛而坚实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2.
正今年的最后一期《中国发展观察》,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您面前。这是我们为明年1月正式改版所做的试刊。我们用这样的方式,与2014作别,向2015致意。构思这篇卷首语的时候,恰逢首个国家宪法日。驾车行驶在上班路上,窗外的电子屏闪过"增强宪法意识,树立宪法权威"的字样,提示人们这是一个具有特别意义的时间节点。历史正如眼前的车流,偶尔拥堵,甚或停滞,有时还会遇见意想不到的  相似文献   

3.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正在迈入法治社会。群众对于宪法的认知、情感、信仰和对宪法行政制度的选择共同组成了宪法文化,简而言之,宪法文化同时也是一种宪法心理学。在书籍中笔者发现,在有关宪法文化的讨论中“,信仰”是一个核心讨论词。的确,宪法需要依靠信仰才能发展下去,如果所有群众都对宪法不信仰,那么它将形同虚设,没有任何的权利效益和约束能力。在欧洲发达国家,宪政代表和宪法同为自然和传统的信仰,但是对我国来说,群众对宪政和宪法的认识还处于初级阶段。接下来笔者将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和调查走访结果,基于宪法的内容特点,详细论述宪法文化和宪法信仰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基础和前提,对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时论     
《人力资源》2014,(11):4
【法治是实现“第五个现代化”的唯一通途】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目标被称为“第五个现代化”。在实现“第五个现代化”的征途中,四中全会就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人民日报》评论员发表评论说,正如四中全会所言,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因为法治终究是靠人来实现的。如果有法不守、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法律就会变成一纸空文,成为掩饰利益的工具。“打官司不如跑关系”“法  相似文献   

6.
全民法律信仰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法治水平的重要指标,我国法律信仰缺失的现状严重阻碍了我国法治化的进程,确立并提高全民的法律信仰成为我国建设法治社会工作中的紧迫任务。一、法律信仰的涵义信仰是对某人或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极度相信和尊重,拿来  相似文献   

7.
我国正在不断的完善法律制度,努力构建一个法治国家,但法治离不开宪政,而宪政的实施同时也离不开宪法的司法化;可以说我国的宪法司法化和构建民主、法治社会是相互促进和相互影响的。因为宪法的司法化能够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同时这也是法治和宪政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8.
梁平  尚珊 《企业研究》2011,(9):186-186
全民法律信仰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法治水平的重要指标,我国法律信仰缺失的现状严重阻碍了我国法治化的进程,确立并提高全民的法律信仰成为我国建设法治社会工作中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9.
龚建 《活力》2013,(18):44-44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和效力。刑法依据宪法的基本原则而制定,作为宪法的实施法,直接传承和体现着宪法的基本精神。宪法与刑法之间是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0.
正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召开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通过构建五大体系、设立六项重大任务等一系列顶层设计,为"法治中国"的建设勾勒出了具体蓝图。这是中央全会历史上第一次专题讨论依法治国,不仅体现了我们党对法治的信仰和对法治建设的高度重视,更体现了我们党对时代问题的敏锐把握。  相似文献   

11.
常虹  缪旭瑾 《审计与理财》2020,(4):F0002-F0002
根据《国家工作人员宪法宣誓实施办法》有关要求,3月20日,江西省审计厅举行集体宪法宣誓仪式,14名新任职处级干部面向国旗进行了庄严的宪法宣誓。厅党组书记、厅长辜华荣同志监誓,党组成员、副厅长胡雅萍同志主持仪式,部分干部代表参加了宪法宣誓大会。仪式上,出席人员全体起立,齐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14位新任职的处级干部面向国旗,高举右拳.  相似文献   

12.
2012年12月4日,纪念我国现行宪法颁布施行30周年大会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强调:要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宪法为最高法律规范,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同日,中国邮政发行《现行宪法公布施行三十周年》纪念邮票1枚,志号为2012-31。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宪政思想的探讨散见于其不同时期的理论著述中,他们对宪政基本问题的探讨却是十分深刻,形成了较系统的宪政思想,即宪法是阶级力量对比的表现,无产阶级专政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民主形式,宪法法律至上的法治思想以及全人类的自由平等、全面解放的人权思想。重温这些思想对我国依法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十分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作为法治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也将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结构形式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又可以称为社会主义法律文化,是指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物质生活条件起决定作用的基础上,由党领导立法机关所创制的法律规范、法律制度,以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12月4日,中国首个国家宪法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决定》,提出将每年的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1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以立法形式予以确定。这是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的必然要求。宪法日的确定表明了党和国家对依法治国的坚强决心。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诞生于美国独立战争之后,它是以《独立宣言》和联邦条例为  相似文献   

16.
毛德猛 《民营科技》2014,(8):280-280
农民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其法治意识状况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成效。目前,农民工法治意识淡薄,法律知识贫乏、观念模糊、信仰及能力缺失等现象突出。这将关系到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小康社会的构建。如何提高农民工法治意识,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7.
法治信仰是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基础。大学生的法治信仰情况,与中国法治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受到传统法律思想的束缚、高校法治教育的缺失、社会各界人士的忽视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网络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法治信仰存在较多的不足。因此,当前新形势下研究培育大学生的法治信仰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影响。本文拟从网络媒体的特征出发,在分析网络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法治信仰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培养大学生法治信仰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18.
刘涛 《秘书工作》2015,(4):53-54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党内法规“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有力保障”.这一保障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运用党内法规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政治保障 我国宪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19.
邓云 《东方企业文化》2013,(13):148+142
宪政是民主法治国家的标志,宪政国家不仅仅要有一部保障公民基本权利、规制公权力行使的宪法,更要制定完善的宪法在实践中能有效运行。而宪法是规定国家基本问题的根本法,具体实施规范还需要部门法调整,公民的自由主要由刑法规范,刑事法治的健全是宪政国家建设的主要举措,纵观近年来我国刑事法治建设实践,死刑复核权收归最高人民法院、刑法修正案(八)的颁布,无不体现宪政保障人权、慎用死刑及程序完善的思想,同时也是是顺应国际法治发展趋势的举措。  相似文献   

20.
王辉 《企业导报》2011,(16):35-36
政府的权威来源于法律的权威。提高政府公信力与规范政府行为需要以法律为依托。法治国家的逐步建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包括但不限于依法行政与转变政府职能、公众参与及行为透明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