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9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以来,伴随着近70年波澜壮阔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河南城乡关系经历了改革前城乡自由互助、二元形成,到改革后城乡分割"破冰"、失衡加剧、统筹一体,再到逐步走向城乡融合发展的历史嬗变。未来,河南要坚持以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为重点,从要素合理配置、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基础设施一体建设、乡村经济多元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等方面着力,加快推进并实现城乡社会、形态、市场、经济,以及人与自然的全方位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以来,伴随着近70年波澜壮阔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河南城乡关系经历了改革前城乡自由互助、二元形成,到改革后城乡分割"破冰"、失衡加剧、统筹一体,再到逐步走向城乡融合发展的历史嬗变.未来,河南要坚持以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为重点,从要素合理配置、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基础设施一体建设、乡村经济多元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等方面着力,加快推进并实现城乡社会、形态、市场、经济,以及人与自然的全方位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3.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我国城市化已经超过50%,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城乡统筹模式也应与时俱进,"政府主导+城乡互动+多元融合+重点突破"的城乡统筹新模式成为可  相似文献   

4.
<正>1成都市耕地面积变化状况随着城乡统筹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成都市城市化进程已经进入加速发展阶段。2003年,成都市启动了全面深入的统筹城乡"自费改革",破解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体制矛盾和"三农"问题顽症,推动发展方式根本转变,推进城乡的全面现代化。2007年6月7日,国家批  相似文献   

5.
城乡关系演进的自组织性及其对我国乡村规划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背景之下,城乡统筹发展已成为时代之需。乡村的建设发展,不再关乎自身兴衰,将直接影响到城市化的进程与质量。而城乡均是典型的复杂开放巨系统,具有自组织演化特性,城乡交互发展现象显著,乡村规划的编制与实施,需要对城乡关系的发展阶段和系统演化特征进行辨析,以实现与系统自组织的同向复合,促进城乡空间向有序发展。本文利用自组织理论,首先分析了城乡关系演进的自组织特性,对城乡自组织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系统特征进行了归纳总结,其次梳理了西方发达国家在城乡融合阶段乡村规划的趋势与特征。最后在此基础上,重新审视了我国目前城乡关系的演化阶段,以自组织理论视角对乡村建设发展方向和规划重点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6.
伴随新中国成立60年的发展历程,四川省成都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历经改革,取得了辉煌成就,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城乡比较充分就业、社会保险制度城乡全覆盖,率先建立了统筹城乡的劳动保障公共服务体系模型。  相似文献   

7.
金华市牢牢把握“统筹城乡发展已进入全面推进城乡融合新阶段”的基本特征,紧紧围绕“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这一主题,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的部署,抢抓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努力开创农业农村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8.
李秉龙 《数据》2011,(3):1-1
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北京市明确提出要在全国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无论是提出"城乡统筹发展"还是"城乡一体化",都是基于城市与农村的发展不可割裂这一要点而考虑的。城乡统筹发展主要是一种工作思路、工作方法,使用统筹的思想来指导发展的实践,它强调的是过程;而城乡一体化更多的是被作为一种长远的奋斗目标,是城市化过程中的终极目标和一种城乡关系的选择,它强调的是城乡融合的结果,需要在城市化进入到高级阶段后方能作为一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明确方向。  相似文献   

9.
统筹城乡发展是为了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产业的特殊属性,使得统筹产业与统筹城乡发展之间具有内在必然联系.通过统筹城乡产业,建立城乡要素自由流动的载体,以产业纽带从根本上联结城市和乡村,促进城乡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区域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统筹城乡发展的目标是城乡协调发展,城乡关系随时间变化依次经历效率优先阶段、效率-公平兼顾阶段、公平优先阶段,协调发展的本质特征就是达到城乡效率与公平最大化.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统筹城乡协调发展,需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区域的特征选择不同的发展模式.通过效率-公平协调度计算,以我国五个代表性区域为例,归纳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不...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做好统筹城乡社区建设这篇大文章,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所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笔者认为,统筹城乡社区建设,只有在思想认识、组织领导、管理制度、政策措施等诸多方面下功夫,才能让城乡社区建设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基于统筹城乡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区域性中心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从规模上和结构上表现为区域经济的增长中心。本文探讨了我国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了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如何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如何统筹城乡发展。为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统筹城乡发展是党中央提出的“五个统筹”的首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关系国计民生,加快统筹城乡发展进程,构建完善城乡一体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格局,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我国体制改革过程中所要处理的重要关系之一。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历经了60年的发展与演进。本文从我国建国后四代领导集体的看法的变化与体制变迁的阶段性过程进行了历史性的回顾与分析,这一分析将有助于更好地构建和完善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  相似文献   

15.
自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初步形成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良好局面。其中,统筹城乡社会保障是实现"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重要配套措施,对于推动农村人口城镇化、缓解农村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抚养压力、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构建新型城乡关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社会生态的视角,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方面对制约统筹城乡社会保障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宋玉军 《经济界》2012,(3):86-91
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在劳动就业制度方面,虽然基本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和体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劳动就业制度改革发展应该体现三个趋向:加强协调,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统筹城乡就业,创造平等的就业机会;以及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统筹协商解决我国在全球化中劳动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7.
由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城乡二元格局,使得城乡间社会保障水平存在巨大差距。立足国情,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循序渐进,逐渐由统筹走向统一是我国解决城乡社会保障差距问题的基本指导思想。社会保障将经历"城乡分割"到"统筹发展"再到"统一发展"的三个阶段,最终实现城乡统一。  相似文献   

18.
郫县贯彻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和成都市委实施"五大兴市战略"、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工作部署,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坚持把"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作为推动郫县跨越发展的主路径、主引擎,全面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突出"城乡制度统筹、城乡产业统筹、城乡建设统筹、城乡主体统筹"四个重点,力求在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取得突破,集成打造现代产业聚集区、城乡统筹样板区、生态文明示范区,当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排头兵,更好地发挥先行试点区的综合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关键词一:城乡制度统筹深化改革推进制度创新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沿着沙西线,郫县古城镇花牌村或尖或平的彩色屋顶,令路过的人眼前一亮。"这得从我们村利用农村产权组建公司,市场化手段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开始说起。"花牌村党支部书记闵长虹说。2010年,郫县花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成立,这是一家以农民为主体,旨在用市场化手段  相似文献   

19.
陈林杰 《上海房地》2008,(12):45-47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我国致力于突破城乡二元结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平等和谐的城乡关系,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大决策。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城镇化有了长足发展,到2006年底全国城镇化率已达439%,城镇化进入发展最快的时期,居住区大量涌现。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和农村的衔接是出发点。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从统筹城乡发展、城乡发展一体化再到城乡融合发展,既是新时代对城乡关系的一种新的描述,更是新的历史方位下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问题的战略方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新机制,意味着要打破由来已久的城乡二元结构,实现资源要素在城乡之间的双向有序流动。乡村作为人类重要的生存空间,其异于城市的独特价值也将更加凸显。那么,在新时期,如何准确把握新型城乡关系,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形成支撑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体系等,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期特别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围绕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中国新时期"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