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1999年到2009年的十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三个十年,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十年,也是财政政策从积极到稳健、又从稳健到积极的一个轮回。这十年财政政策的演变研究,给我们带来一个深层次的问题:积极财政政策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来说要不要持续实行?如果2005年继续  相似文献   

2.
3.
宏观税负是事关一国政府集中社会财富程度,体现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矛盾焦点的重大问题,在经济性因素、征管性因素一定的情况下,宏观税负水平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政策制度性因素的变化。为应对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的持续冲击,我国已连续十余年不间断地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积极财政政策的持续实施,直接降低了我国多种口径测算的宏观税负。这种降低在激发微观经济主体活力的同时,所引致的财政收支矛盾不断累积、财政政策积极有为空间不断收窄的问题需要引起足够重视。进一步提升积极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与安全性,还需注重从支出层面、收入层面和管理层面同时发力,以确保宏观税负的适度与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4.
不同的经济开发程度下,宏观财政政策的效应是不同的。加入WTO将是中国经济的“第二次对外开放”,将对我国当前的贸易政策、利率政策和资本流动政策产生深远影响,而这些政策将影响我国宏观财政政策的供应。本文分析了加入WTO后中国宏观财政政策效应的影响,并探讨了加入WTO后我国宏观财政政策的取向问题。  相似文献   

5.
6.
我国宏观财政政策的实践效应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两种属性的积极财政政策及其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积极的财政政策是一种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但由于政策目标与政策结构的差异,将会形成效率型与稳定型两种属性的积极财政政策,而它们又将从不同的层面影响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关系,进而导致不同的政策效果。1998年以来,我国所实行的效率型积极财政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就业的严峻形势。为了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保证改革的稳定环境,我国的积极财政政策应由“效率型”转向“稳定为主兼顾效率”的复合型积极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8.
1998年下半年以来,中国政府采取的积极财政政策对我国经济的回复和增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积极财政政策是市场经济国家经常运用的一种宏观调控手段,也是我国在特定经济条件下的一项特殊政策。从分析当前积极财政政策存在的不足入手,本文将阐述如何采取有力措施也更好地促进积极财政政策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9.
关于积极财政政策和扩张型财政政策的争论很多,争议很大,主要有“同一说”,“趋同税”之分,前者认为两者是一个问题的两种提法,后者认为两者都是西方经济学中的观点,在刺激经济发展这一中心层面上是一致的,但认为作为观点提出的是“扩张”而不是“积极”,事实上,通观西方经济,财政思想,扩张型财政政策是指,刺激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却是政府主动,积极参与经济调控的思想,落实到政策层面上即包括刺激发展的政策,也包括制约发展的政策,或者在同一时期将两者一并使用。  相似文献   

10.
11.
我国自1998年开始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几年来,政策的积极作用十分明显,不仅有效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而且在经济发展、人员就业和社会稳定方面也是功不可没。基于此.不少人对积极财政政策大为肯定,并且有主张将政策长期化之趋势。面对这种情况.我们  相似文献   

12.
13.
14.
中国的经济体制从传统集中计划体制,经过公有制分权化体制,转变为二元混合体制,经济运行和发展的制度环境发生了重大改革的推进及其效应的积累不仅改变了政府和企业的行为方式和存条件,而且改变了宏观财政政策的操作环境。经济市场化的前进和市场体系的发育,非国有部门对宏观政策的敏感反应,一部分国有企业也一始有所反应,使宏观调控有了一定的微观基础。但是,目前我国正处在制度变迁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刻,原有制度遗产的巨大惯性和新制度发育的不完善,必然增大宏观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给宏观财政政策有效运行蒙上阴影。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贾康 《中国金融》2004,(13):14-15
我国目前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是相对1998年以前实行的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而言的,其主要内容或代表性事项是以扩大内需、经济扩张为导向,通过长期国债筹资增加财政支出及调整税收政策,刺激经济增长和促进社会稳定发展。人们所关注的长期建设国债政策是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从总体上看,积极财政政策是国债投资、税收、收入分配、财政贴息补助、转移支付等多种手段的有机组合,并不仅限于发行长期建设国债一种形式,不同年度各种政策手段组合方式和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0.
2004年,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出现了固定资产投资扩张过快、部分行业增长过快、货币信贷增长偏快、原材料供应紧张等问题,部分地区和行业呈现明显的过热现象.通货膨胀压力加大。与此同时,农业、交通、能源等薄弱环节以及中小企业、服务业仍然偏冷,农业投入严重不足,符合新型工业化要求的投资增长非常缓慢,一些能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性产业投资增长困难.第三产业的增长持续低于GDP的增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