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汝祥 《商界》2010,(10):24-24
很多公司是用原料的价值赚钱,而不是用创造的价值赚钱。万科为了争第一,也正在滑向这条不归路!  相似文献   

2.
林枫 《糖烟酒周刊》2007,(39):52-53
万科的总经理郁亮在上一期的《哈佛商业评论》上说:“万科要向制造业转变”,“要想实现1000亿的目标,未来的万科不是一个房地产开发商”,万科董事长王石也在思考“万科现在的文化能否支持未来的成功?”。牛根生最近刚刚在日本考察完毕,但是“一到宾馆想起人家管理的精细程度,就睡不着觉”;要向海尔学习流程再造,可张瑞敏说海尔从根本上说现在还是一个“大游击队”,他说未来全球只有两种企业:全球化的控制型企业.以及为它打工的企业……  相似文献   

3.
周雪梅 《浙商》2007,(14):66-67
“这场官司胜诉的意义在于对侵权的认定,而非‘中国蚂蚁’赢了‘美国大象’,更不是300万元的赔偿。”[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中国目前不是缺少老板,不是缺少有产者,而是缺少职业经理人,缺少律师、会计师、设计师这样的专业人士,我的志向就是做一名职业经理人。”万科董事长王石  相似文献   

5.
如果从10年历程的角度看企业营销,有3家公司是必须提到的。这就是海尔、联想和万科。提到他们的理由也很简单、海尔、联想和万科的营销是战略营销,而其他公司大多不是。我们这么说的时候,实际上有一个前提,这就是营销如果不为战略服务,那么所有短期的盈利,都可能因为战略性失误而得不偿失。  相似文献   

6.
王强 《商务周刊》2009,(23):85-85
2009年,万科(000002.SZ)仍然是地产界的龙头老大,但外界注意到,与自己激进的2007年相比,万科慢下来了;与保利地产等新贵们相比,万科也慢了下来。过去的一年,万科做的最重要工作,是推进公司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增长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房地产行业不可能长期维持高利润率,它既不是国家管制垄断的行业,也不是有排他性核心技术的行业,万科试图先行一步,通过寻找新的利润增长模式,主动迎接微利时代的到来。[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万科之困     
叶红 《浙商》2008,(20):87-89
一直以来,万科是一家理想主义色彩很浓重的公司。但是,从房产企业“好榜样”(冯仑语)的交口称赞到对今天万科的众说纷纭、争议四起,万科在2008年栽进了舆论的漩涡。  相似文献   

9.
冯仑 《商界》2007,(3):104-104
王石曾说过一句话:“如果出现一个政策的变化,对行业都是问题,但对万科不是问题,那不正常;如果只对万科是问题,那万科就有大问题。”我觉得这个话讲得非常好,一个行业出现问题,如果我们没有这个问题,那我们不在这个行业内。如果这个问题只对我们企业  相似文献   

10.
李宇嘉 《中国品牌》2014,(11):94-95
8月25日,淘宝房产携手万科推出互联网时代的卖房新招,号称"淘宝消费多少万科房价抵多少",一下子吸引眼球。 事实上,开发商和互联网企业在线下和线上的合作不是什么新鲜事,网上卖房、经纪人平台、社区电子商务等早在几年前就已兴起,近年来二者"联姻"的形式更是多种多样。但是,万科此次"触网"的形式非常引人注目,一是将销售对象锁定在淘宝客户;二是淘宝用户在淘宝网上的全年消费额可直接冲抵万科购房款,最高可抵扣200万元,购房成本最多可降低10%。  相似文献   

11.
李琛 《商界名家》2007,(3):104-104
正如北京与深圳是不同的,万通与万科是不同的,《万通》与《万科》是不同的,编《万通》的人与编《万科》的人也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2.
企业和商道     
万科成立20周年了,虽然身在万科之外,但作为一个老万科人,还是不由自主地对它表示特别的关注。 在中国经济高速成长和经济格局剧烈变迁的20年中。作为一家走纯粹市场化道路的企业,万科的成功和持续发展是一个个别而非普遍的案例。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与万科同时期起步、在过程中甚至曾经更加辉煌过的绝大多数同类。都在市场经济无情的风浪中沉没和消散了。正因为如此,万科的案例,就显得非常难得,非常值得大书特书。  相似文献   

13.
公民万科     
王石 《商界》2006,(4):1-1
之前我总是宣扬诚信,现在总是说万科要做一个好的企业公民。万科发展20多年,做房地产18年,从做企业的角度讲。万科是成功的。但是,相比国际上的企业,我越来越觉得万科应该更多地承担社会责任,去做一个好的企业公民。从暗合企业公民到主动追求企业公民,万科有一个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14.
正快时代的传播语境:"反智化、娱乐化、机敏、捷才、幽默轻松、自我解嘲"。2014年2月15日马佳佳在万科演讲引起轰动,重要的不是演讲内容,而是万科此举背后所传递的信息——万科在有节奏地释放企业战略调整的信号,应对时代之变。早在安排马佳佳演讲之前,万科已经拜访过小米、阿里、腾讯等互联网企业。  相似文献   

15.
李文羽 《商界》2007,(5):66-68
深圳万科。中国房地产业当仁不让的领跑者。当国内同行纷纷“学习万科好榜样”之时。万科的目光却投向了大洋彼岸的美国普尔蒂公司,并将其确立为新的学习榜样。那么,究竟是一家什么样的企业。让万科如此推崇备至?[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万科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2013年的连续5年的历史财务数据,从定性分析和建立模型定量分析两方面分析探究了上市公司万科股份有限公司的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的结果表明:资本结构的盈利能力对万科公司的经营绩效影响最大,其次是获现能力,发展能力对公司的经营绩效影响不是很大。  相似文献   

17.
万科有密码     
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举办的“中国MBA实战案例万科研讨会”上,主持人黄铁鹰先生提出三个问题,一,万科为什么选择房地产业?二,万科当年为什么要买那块最贵的地?三,万科为什么异地作战?这几个问题有些意思,但我不认为对理解万科有多么重要。  相似文献   

18.
谢鹏 《商务周刊》2008,(12):15-15
青涩的不是王石,而是道歉本身。"我虽然60多岁了,但对于大事情的处理还是显得很青涩。"6月5日,王石再次表达深深的、毫无条件的歉意。5月12日地震当天,万科捐款200万元,网友质疑数额太少;5月15日王石发表博客回应"200万元是个适当的数额"、"万科普通  相似文献   

19.
王文正 《浙商》2011,(22):64-68
杨惠伟明白,做企业的最高境界,不是自己扑在里面不能自拔,而是与企业保持一种“若即若离”的姿态。“我打算50岁就退休,像万科的王石那样,做自己喜欢做的其他事情去!”  相似文献   

20.
黄建东 《大经贸》2008,(1):22-24
“中美知识产权胜诉第一案”在美国才结束不久,2007年底业界又传来了好消息——“中华老字号海外维权第一案”终于迎来了胜诉的判决,这是中华老字号取得海外商标维权的首次胜利。而这一次案例的主角,就是王致和集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