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正> 90年代以来,随着亚太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与日本、韩国、台湾、香港两国两地区(以下简称东亚)的经贸合作日趋密切,特别是东亚地区的外商在华投资设厂与合资办厂势头旺盛,我国由此发展了出口导向的制造业与加工装配业,并与东亚形成了较密切的产业分工格局。随着外商在华投资竞争的开展。东亚产业分工格局正面临着新的变化和重构。  相似文献   

2.
<正> 60年代后期以来,东亚地区成为世界经济中最富活力和增长速度最快的区域。东亚地区的经济增长率不仅始终领先于世界其他地区和高于世界经济的平均增长率,而且这种增长速度上的差距呈现日益扩大之势。据世界银行统计,1965—1973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东亚地区为8.1%,世界平均为5%;1973—1980年,东亚为6.6%,世界平均为3.3%;1980—1989年,东亚为  相似文献   

3.
当前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呈现出服务贸易与商品贸易并重、产业内和产品内垂直分工快速发展和发达国家主导的特点。中国已经是国际产业分工格局中的重要力量,但仍处于国际分工体系的低端。未来五到十年,国际垂直产业分工的格局不会发生根本改变,但服务贸易的重要性将日益突出,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将会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中国在全球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将会继续提升,有望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向中高端升级,并在全球价值链治理中发挥越来越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5.
一、国际产业分工格局的最新发展 新世纪之初,国际产业分工向纵深发展,国际生产网络不断深化,中国成为首选之地。国际生产网络是指共同参与某特定产品或服务制造过程的不同国家的企业所形成的国际分工协作网络。在这个网络中,跨国公司起核心作用。它们将产业或服务的制造过程进行分解,并根据不同生产阶段或功能对生产要素和技术的不同要求以及不同地区成本、资源、物流和市场的差别,在全球范围之内,进行最有效率的区位配置,以获取最大利益。  相似文献   

6.
<正> 在东亚地区的国际分工格局中,中国大陆、台湾省和日本分别代表三种不同的经济发展类型。进入90年代以来,它们之间的经贸往来日益密切,也提出了一系列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试图探讨在东亚国际格局变动的大背景下,中国大陆、台湾省和日本的经济互动关系如何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要素全球配置催生了模块化生产、合同制造、服务外包等生产方式和商务模式的创新,促使价值链在各国之间不断延展细化,基于全球价值链的新型国际分工体系逐步形成。在新型国际分工体系下,全  相似文献   

8.
东北经济振兴,实现合理的产业分工是全区振兴的必要前提,本文通过对东北地区自然环境基础、产业分工现状的分析,指出东北地区产业分工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东北地区产业分工对策。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垂直专业化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分工迅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全球商品和服务贸易的快速增长。从长期看,这种分工模式将导致分工利益在不同国家之间的分配分化将会限制发展中国家的收入增长和技术进步。为此,着重探索了产生这次全球分工调整的内在动因,以及分析了这次调整对全球贸易格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经济学理论的分析和研究,阐明了产业集群的形成是专业化分工产业的报酬递增的一种空间表现形式,是一个劳动分工深化、交易效率提高的过程。同时,论述了产业集群存在和发展与交易费用的关系,以及产业集群的发展又可以促进分工和降低交易费用。  相似文献   

11.
根据英国《金融时报》的报道,全球最大的半导体代工企业富士康将在巴西投资120亿美元,专门为美国公司生产Ipod。这是富士康公司迄今为止对台湾本岛和大陆以外最大的投资计划。这也是金融危机以后跨国公司尤其是非金融类跨国公司进  相似文献   

12.
舒银燕 《商业时代》2012,(7):125-126
城市群是区域竞争的重要空间组织形式和未来我国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城市群的发展与其产业整合能力密切相关.中原城市群内郑州的第三产业,开封的第一产业和洛阳、新乡、焦作、许昌、漯河及济源等城市的制造业的相对专业化程度较高,但城市群内的产业结构相似度偏高,产业分工有待优化.文章指出,中原城市群整体经济实力的提升有赖于中心城市郑州调整产业结构和向周边城市转移低端制造业,引领城市群分工,有利于城市群优化产业布局,培育产业聚集带,并创新约束和激励机制以组织和协调城市群的产业整合.  相似文献   

13.
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产业转移与分工发生了新的变化,本文论述了金融危机后全球产业转移与国际产业分工格局的变化趋势,并指出这种变化趋势对我国存在的影响,进而为我国应对这一阶段的国际产业转移与分工变化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周庆行  青仿 《江苏商论》2006,(3):140-141
产业集群是建立在分工与协作基础上的柔性生产体,依靠分工与协作,集群体现出了规模报酬递增、交易效率提高和技术创新等优势。这些优势促使产业集群扩大规模,获得持续增长的动力,并向着健康方向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15.
张玮 《现代商贸工业》2008,20(5):118-119
作为高技术和战略性产业,生物制药产业已成为全球产业竞争的焦点。在开放、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产业自生能力是产业生存的前提与基础,是产业核心能力形成并获得竞争优势地位的必要条件。回顾了产业价值链、垂直产业内分工以及产业自生能力等相关理论,探讨了武汉生物制药产业自生能力现状,运用产业价值链与产业内分工理论分析了武汉生物制药产业自生能力。  相似文献   

16.
跨国公司产品内分工与我国的产业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的全球化战略安排已经使产品内分工成为近年来国际分工理论的研究热点,它也是国际贸易理论的最新发展;产品内分工的产生存在诸多原因.我国在国际产品内分工中,相当大部分处于劳动密集型工序或区段,按照动态比较优势原理,应通过提高产品内分工的工序地位促进我国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7.
城市群产业分工的意义和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荣利 《商场现代化》2007,(20):252-253
城市群产业分工是社会分工的空间形式。城市专业化生产的发展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产业分工产生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带来整体功能效应,增强了城市群的竞争优势,并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但如果应对不当,城市群产业分工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国际产业分工新趋势与我国经济国际化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佩倩 《江苏商论》2004,(10):115-117
当前国际产业分工出现了新变化,分工层次进一步细化,分工内涵进一步深化,分工方式进一步多样化,知识性要素已成为国际产业分工的核心,知识性要素的拥有水平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参与国际分工的能力。中国应积极适应国际分工的新趋势,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理念,扩展经济国际化的领域,深化经济国际化的程度,提高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20.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产业的国际分工不断深化,传统的产业间分工逐步转向产业内分工和产品内分工。同时,产业的区域集聚也在世界范围内出现,极大地促进了集聚地区经济的发展。产业的国际分工和区域集聚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在互动中同时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