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粮食工作正处在一个新的转折时期当前我国正处在世纪之交的关键时期,粮食部门也正;处在机制转换的关键时期,面临的任务光荣而繁重。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转换国有粮食企业的运行机制,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粮食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1.从世界粮食形势看,粮食生产是个徘徊的局面。90年代以来,世界粮食总产量一直在19-20亿吨之间,其中中国4.6-4.8亿吨,占25%左右。70年代世界出现过粮食危机,80年代恢复发展,90年代粮食产量又出现徘徊。全世界有S亿人口缺粮。粮食总产1995年只相当于1985年的产量,而人口增加5-6亿,人均占有水…  相似文献   

2.
澳大利亚的粮食科研开发及其启示国务院研究室李炳坤郭玮澳大利亚是当今世界上的农产品生产和出口大国之一。进入9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农产品出口额一直保持在每年170亿澳元左右,约占澳大利亚出口总额的1/4。粮食是澳大利亚的重要出口产品。按世界标准衡量,澳大...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产品出口后劲不足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90年代之前,中国粮、棉等农产品国同价格水平均低于国际市场价格水平,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但近年来,国内农产品生产成本上升,某些商品价格优势已不存在。一些专家对乌拉圭回合谈判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做了过于乐观的估计,认为在农业协议生效后,发达国家削减对国内生产和出口的补贴,由此可纠正被扭曲的世界市场价格,从而引起国际农产品贸易价格的普遍上涨,实际上,近8年来,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一直处于疲软状态。最近几年,中国粮食生产成本平均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粮食收购价格节节攀升,大宗农产品出口价格普遍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失去了以往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4.
中国粮食进出口贸易的回顾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50多年来,除50年代和1997年后中国是粮食连续净出口的年份外,在大多数年份里一直是粮食的净进口国。1997年是中国粮食进出口形势逆转的关键一年,此后中国维持了60年代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粮食净出口局面。一、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粮食进出口形势的逆转1.粮食进出口的结构特点和总量态势粮食进出口贸易,不仅在于总量平衡,而且在于粮食品种间的调剂。在粮食进口方面,1997年前,品种结构单一,小麦是最主要进口品种。中国小麦进口占世界小麦进口的比重很大,最高时的1989年为13%,较低年份也在4%以上。1978年~1997年,小麦进口20013万吨,占…  相似文献   

5.
粮食问题与农业保护郭玮最近两年,我国的农产品价格连续大幅度上涨,1995年我国粮食净进口量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如何解决我国未来的粮食问题,不论是国内专家,还是我国政府都认为,中国的粮食问题只能靠自己来解决,中国能够解决自己的粮食...  相似文献   

6.
发展节本农业,促进农民增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条件不断完善,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目前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已稳定地达到5亿吨的水平,人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已稳定地达到5亿吨的水平,人均粮食占有量由解放初期的200多公斤提高到400公斤以上。特别是90年代后期以来,农业连年丰收,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出现了价格下跌和卖难现象。农产品供给状况的重大变化,表明我国农产品长期短缺的局面已经改变,大多数农产品开始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步入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7.
完善粮食产业化经营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产业化经营作为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进程及相关问题值得专门探讨。一、粮食产业化的发展历程(一)改革实践呼唤理论较早全面论述中国粮食产业化经营思想在1995年,稍迟于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论述。20世纪80年代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出来的粮食产量骤增的势头,并未保持到90年代。进入90年代,我国粮食生产一直未有大的突破,稻谷生产还出现了滑坡局面。粮食产量在20世纪末达到5000亿公斤的目标,任务十分艰巨。因而在继续落实改革以来摸索出来的行之有效的制度、政策、措施的同时,必须调整粮食生产和经营战略,转变增产方式,…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产品生产和市场的现状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90年代后半期以来,我国农产品的生产和市场状况开始出现重大转折。转折的主要标志是各类农产品均摆脱了供给不足的传统矛盾,出现了供求大体平衡、丰年有余的局面。粮食、棉花等主要农产品,由于持续数年供大于求,已经形成了数量巨大的库存积压;肉、禽、蛋、菜、水产品和水果等副食品,由于生产能力迅速提高,供给的增长明显快于需求的增长,也出现了持续较长时期的销售不畅、价格下跌。解决农产品供给不足的矛盾,可以说是中国人长期梦寐以求的愿望。然而,这一困扰中国多年的传统矛盾一经解决,人们也迅速地发现,由此不仅产生了一系列更为纷繁复杂的新的矛盾,而且也使我国现行的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体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形成我国农产品生产和市场现状的背景多数农产品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最主要的原因当然是我国农产品的生产能力有了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大豆作为农产品越来越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大家都在聊中国人大豆少了怎么办、美国人大豆多了怎么办。美国到底种植了、生产了、消费了、出口了、库存了多少大豆?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大豆最早起源于中国,是古代中国人重要的粮食作物、植物蛋白和油脂来源。1995年以前中国还是大豆生产大国和净出口国,年产量1000万吨左右,除满足国内  相似文献   

10.
关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0年代以来围绕农业问题无论是实践界还是理论都提出了不少好的思路和办法。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践就是一个好的例证 ,并已成为当前我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重大主题。那么什么是农业产业化 ?农业产业化的内涵到底是什么 ?对这个问题的正确理解与把握对推动我国农业进一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如何理解农业产业化农业本身就是一个产业 ,为何又谈农业产业化 ?中国农业有自己的特殊性 ,其特殊性就表现在 :人均耕地少 ,自然条件差异较大 ,组织化程度低 ,经营分散 ,国内以粮食为主的农产品供给压力大。用现代市场经济的观点来看 ,中国的农业 ,由于其…  相似文献   

11.
玉米勿迷     
<正>"中国今年遭遇的西南干旱、南北方洪灾等10年来罕见极端气候将对粮食收成造成多大影响?中国粮食自给自足的状态到底还能维持多久?"作为纽约一家知名咨询公司中国农产品首席分析师,詹姆士.彼  相似文献   

12.
作为人口大国,解决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一直是中国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农产品的稳定对中国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初,曾有不少人士担忧中国农业将遭受来自国外农产品的强劲冲击,与狼共舞,我们是否经得住这场严峻的挑战?今天,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经三年了,由于从政府到民间十分重视入世的应对工作,入世后各产业实现了平稳过渡,农产品不但没有受到进口货的毁灭性冲击,而且借入世的东风,实现了良性的发展。我国农产品进出口已连续5年快速增长,这是不争的事实,但2004年首次出现了较高的贸易逆差。应该怎样全面地看待…  相似文献   

13.
欧盟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是国际上主要的农产品净进口地区,经过技术进步和一系列政策调整,到上世纪90年代之后实现了粮食的自给有余,并成为主要农畜产品的出口地区.截至2013年,欧盟农产品出口约占全球农产品出口总量的近20%.欧盟在扩大粮食供给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其管理体制、粮食支持政策和市场干预政策的实施.尽管欧盟粮情与我国有较大的差异,但是其政策历程及其一些具体做法对我国粮食支持政策制定具有一定的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粮食进出口贸易与粮食宏观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产品贸易自由化趋势逐渐明朗。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耕地资源、淡水资源匮乏,这一特征决定了我国解决粮食问题,必须充分利用国际粮食资源和粮食市场。通过进出口交换,实现国内粮食的总量和结构平衡是我国粮食宏观调控的重要措施。一、我国粮食进出口贸易的主要特征我国是世界上的粮食生产大国,也是世界粮食贸易中的重要成员。从建国至上世纪60年代,我国是粮食(包括大豆,下同)净出口国。60年代至70年代,由于国内粮食供需矛盾突出,我国基本是粮食净进口国,平均每  相似文献   

15.
粮食供给是否过剩?相对于有效需求而言,的确出现了低水平相对过剩。我国居民80年代中期就已经越过温饱线。从1986年开始,城乡居民平均消费的粮食开始下降。1984年粮食大丰收后普遍出现的卖粮难和“打白条”现象,说明粮食的当期产量,已经超过了市场当时的消费水平。1989年以后,比1984年更为严重的卖粮难、储运难和“打白条”现象的再度出现,市场需求不足是一个重要原因。判断我国当前粮食状况的主要依据,用市场经济的观点来看,只能是市场对粮食的有效需求。不敢承认我国粮食生产出现相对过剩,甚至认为粮食在我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业收益与生产成本变动的结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8年以来,中国主要农产品收益与生产成本发生了极大变化,粮食、大豆、油料、棉花、糖料、蔬菜六类农产品收入增长的主要贡献来自价格上涨;在多数农产品纯收益都有明显增长的情况下,粮食收益是最低的,粮食与其他农产品的收益关系恶化了。在六类农产品中,多数农产品生产成本的增长速度都快于收入的增长速度,其中,种子、化肥、机械作业、土地、劳动等成本增加是农产品生产成本上升的主要推动力量。需要关注的是,2004年以来中国粮食的收益率已连续下降。现阶段,要高度重视价格对农业增收的积极作用,科学处理好控制通货膨胀与促进农民增收的关系,国家应该通过允许农产品市场价格上涨和增加补贴,让农产品特别是粮食收入的增长速度快于其生产成本的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17.
匈牙利农业比较发达,1980年,粮食、肉、蛋类等的人均占有量,在欧洲都居于第一位:粮食1350公斤,肉195公斤。猪肉生产在世界上仅次于丹麦,家禽生产仅次于美国。60年代还是粮食进口国,1980年农产品出口:粮食占总产量的20%,肉类占1/2,水果和蔬菜占1/3。农业发达给整个国民经济带来好处。1978年社会生产总产值超过1971年的5倍,1958年到1978年,国民收入增长3.7倍,它是东欧国家中消费资料最丰富的国家。日本报纸认为“匈牙利富裕支柱是农村”,匈牙利人自己也说:“农业救了我们”。  相似文献   

18.
由于1997年发生货币危机从而导致粮食进口增加和价格暴涨,东亚各国开始重视农业,以中国为主的很多国家将会采取积极利用世贸组织的战略。中国:增加粮食进口去年12月,中国实现了加入世贸组织的心愿。中国承诺实现所有与农产品进口有关的非关税措施的关税化,并在2004年之前平均下调税率17%。今年2月,政府发表了2002年关税配额框架,使中国主要粮食的进口框架开始显现出来。在中国,由于粮食进口关系到粮食的安全供给,因此政府一直采取一元化管理。粮食进口实际上是由拥有进口许可证的国有企业进行的。入世之后,中国将采取以下措施:对…  相似文献   

19.
1、粮食价格偏低影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国的农产品价格长期以来相对于非农产品价格偏低,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导致农业在整个经济竞争中处于劣势。中国农村经济尽管在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在80年代到90年代初的这段时期有了很快的发展,但是,进入90年代后,特别是在近几年,这种迅速发展的势头已经不复存在。农村经济停滞不前,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倒退。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我们认为,根本原因就在于农产品与非农产品相比价格相对偏低。1978年起源于农村的改革,实行联产…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农业产出自20世纪90年代末跌至谷底,然后开始出现强劲增长。目前,俄罗斯包括粮食在内的一些农产品实现了自给有余,并且成为全球主要粮食出口国之一,包括肉类在内的其他农产品进口量也大幅减少。农业体制、生产组织、农业投入与产出结构的变化促进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是俄罗斯农业复兴的主要原因。通过对全国和各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情况的分析,俄罗斯各地区农业复兴程度不一,潜力很大。这对世界粮食及农产品贸易形势变化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