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江  周玲 《生产力研究》2005,3(12):97-99
邓小平在阐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揭示改革是中国解放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作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新论断、进一步确立检验一切工作得失成败的生产力标准等方面,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  相似文献   

2.
新质生产力对高质量发展具有强劲推动力、支撑力。如何科学把握新质生产力发展现状及时空特征,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首要任务。基于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构建涵盖新质人才资源、新质科学技术、新质产业形态和新质生产方式四个维度的新质生产力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的Critic-Topsis综合评价法、Dagum基尼系数和Kernel核密度估计方法考察我国30个省份2012-2021年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区域差距及动态规律。研究发现:2012-2021年,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呈现稳步上升态势,但存在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多数省份的新质人才资源、新质科学技术、新质生产方式和新质产业形态制约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区域差距呈现不断缩小的态势,东部地区区域内差距最大,东部与东北地区区域间差距最大,全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差距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距。该研究识别了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其演变特征,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进入新世纪,科技进步不断加快是时代发展的显著特征,敏锐地把握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给生产力发展带来极大推动的客观趋势,抢占科技发展的制高点,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用先进科技改造和提高国民经济,努力实现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跨越,这是我们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履行的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4.
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对科学技术生产力功能认识的深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对科学技术生产力功能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毛泽东对“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有着深刻认识的 ;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不仅是生产力 ,而且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命题 ;江泽民在继承毛泽东邓小平思想智慧的基础上 ,更加明确地提出了“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的著名论断。党的三代领导核心之所以能够对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 ,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敏锐把握“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这个客观趋势 ,始终注意把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同掌握、运用和发展先进的科技进步紧密地结合起来 ,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不断用先进技术改造和提高国民经济 ,才能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实现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跨越。  相似文献   

5.
将工业化与信息化双重目标和任务纳入统一历史进程 ,使信息化与工业化双向互动 ,这是当代后发国家生产力跨越发展的内在规律 ;而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对我国生产力跨越发展所处历史方位的正确反映 ;它高度地突出了科学技术的先导作用 ,经济增长方式的优化 ,生产力发展的人本地位 ,分展示了生产力跨越发展的后发优势  相似文献   

6.
张文科 《经济问题》1991,(11):14-18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90年代是中国经济发展关键的10年,必须在完成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同时,为下一个世纪的经济起飞奠定牢固的基础。把科学技术的发展作为长远的战略任务,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业的落后 ,主要是农业科技落后 ;中国农业的发展 ,主要应该依靠农业科技的发展。农业科学技术是农业生产力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它代表一定历史时期农业生产力的水平和状况。农业科技发展对农村经济工作提出的工作任务是 ,必须加速进行新的制度创新 ,以适应并保护农业科学技术这一最具活力的生产力因素的发展需要。农业产业化将是推动中国 2 1世纪农村制度创新、发展农业生产力、不断稳定地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8.
从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角度 ,从党的性质、任务、宗旨及党的全部奋斗历史的角度 ,从我国工人阶级的地位和作用的角度 ,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角度出发 ,我们才能比较全面准确地把握江泽民同志关于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科学内涵 ,才能增进党作为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忠实代表的历史自觉性  相似文献   

9.
先进生产力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科技生产力观的创新 ,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首要因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发展先进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关键 ,教育是基础 ,科技成果转化是突破口 ,科技管理改革是保障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科学理论和技术几乎每天都在更新,尤其是计算机发展非常之快。许多工业已实现了远距离计算机控制,全自动无人现场或用一些机器人来进行生产,这种以计算机代替人的脑力劳动的革命性变化,将开辟生产力发展的广阔前景;其意义比机器代替人的体力劳动将更为深远。1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邓小平同志以当代科技发展的新变化为依据提出的科学论断。1.1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诸因素起倍增作用 生产力要素包括劳动力、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计算机推动了生产力三要素的发展。第一方面,20世纪以来,计算机…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精神为指导,用生产力经济学理论分析、总结、探讨了改革开放对珠海经济特区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作用和伟大意义。作者以近10年来珠海经济特区飞速发展的事实,论证了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特区生产力的成功之路。①改革开放带来了特区生产力的大发展;②改革开放促进了特区生产力的超阶段跨越和升级换代;③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加速特区生产力升级换代和特区经济的进一步腾飞;④超前抓好生产系统的基础结构建设;⑤以外向型经济为目标,发展特区生产力。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是把科学技术纳入生产力范畴的开拓者。与时俱进 ,创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品格。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的杰出代表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都对马克思主义科技生产力观的创新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由于所处的时代不同 ,科学技术发展变化不同 ,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不同 ,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科技生产力思想的贡献又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说: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始终注意把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掌握、运用和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紧密结合起来,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用先进科技改造和提高国民经济,努力实现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跨越。这是我们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履行的重要职责。 ——代作者题记  相似文献   

14.
不断解放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基本任务。改革开放后中国关于生产力理论的探索得到空前发展和创新。从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江泽民提出发展先进生产力、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最根本的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并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信息技术是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是信息技术的基础和支柱。本文从以上三点论述了计算机在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性。21世纪计算机将是生产力发展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6.
李丰  何凝 《经济问题》1991,(9):12-16
1.技术进步对产业价值和价格结构的影响 劳动或资金投入的增加导致的生产力发展是数量型经济发展,生产率水平上升导致的生产力发展是效益型经济发展。而科学技术进步是生产率提高的唯一原因,因此只有科学技术进步才能导致生产同样产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消耗成本的减少。  相似文献   

17.
《经济师》2019,(6)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发展现代经济的主要动力,科学技术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科学技术是企业管理的无穷智慧力。文章联系企业实际,论述在企业发展中如何以科技作引领,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要认清当代先进生产力,首先要解决方法论问题。只有正确认识和理解先进生产力及其现代特征,才能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生产力是指那些先进的科学技术含量高的生产力,是由具有现代思想观念、现代价值追求、现代科技知识的高素质的劳动者所掌握和运用的生产力,而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指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相似文献   

19.
张忠 《经济师》1999,(2):55-56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历来的观点,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一贯坚持和大大发展了的基本观点。邓小平理论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崭新论断,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历史经验,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世界知识经济的时代热潮中,高度重视邓...  相似文献   

20.
曾德高 《生产力研究》2003,(1):46-47,50
马克思是把科学技术纳入生产力范畴的开拓者。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品格。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的杰出代表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都对马克思主义科技生产力观的创新发展提出了卓越的贡献。由于所处的时代不同,科学技术发展变化不同,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不同,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科技生产力思想的贡献又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