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代名家沈曾植,在他逝后的一段时期内,几乎被人遗忘,他在近代诗坛、学界取得的成就也逐渐不为人所知。20世纪80年代以后,关于沈氏研究逐渐多起来,围绕沈曾植的诗歌诗学、学术成就、书法艺术以及他的历史活动,以钱仲联先生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对其展开研究,成果卓著。现从思想学术、诗歌诗学、史地书法等方面总结前人研究成果,为沈曾植研究作基础性准备。  相似文献   

2.
王国维与沈曾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葛金根 《嘉兴学院学报》2005,17(2):20-22,40
从王国维与沈曾植的交往经历入手,探讨了他们成为忘年深交的因素:相同的时代背景、相近的学术思想和相互推崇的交往作风。  相似文献   

3.
沈曾植文名、诗名、书名并重一世,在晚清学术界居于领袖地位。他是清季书法最后之大人物,又是民国书法的启迪者。该文在介绍沈曾植生平与治学经历的基础上,阐述了其既重考证及相关的历史渊源关系,亦重书法的形质与情理的书学思想,进而概括了其书法艺术的成就。  相似文献   

4.
沈曾植不仅是“同光体”诗派的著名诗人,也是晚清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见解,是鲜明的碑帖融合的实践观念。把二者进行比较,可以看出,沈氏的书学与诗学有一个共同的文化指向,即“尚文”的文化社会的构建取向。  相似文献   

5.
沈曾植诗学观念中有大量的佛学思想,其中最显著的是“中道”观,体现在他的“不取一法,不坏一法”之圆通深湛的识见上。此一识见,无论是诗学渊源、诗史评说,还是诗境创造,沈氏都有精微的阐说。同时,“中道”观还是中国文化思想的根柢,这在沈氏学思与诗学中也有充盈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宋代以后,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阶层的一大特质,即个体文化身份的多重性。一个优秀的士大夫,可以既为循吏,又作师儒;既以诗文擅场,又恃书画独步。越往后发展,这种情况就越显著。降及晚清,已经是士林之常态,而出身于人文渊薮之地嘉兴的沈曾植,尤为个中之佼佼者。以诗而论,沈曾植是“同光体”诗人中与陈三立、郑孝胥鼎足而立的大家;以词而论,张尔田说他的词“自是天地间一种文字”;以书法而论,他的草书被誉为“三百年来第一人”;以学而论,胡先骑推重他为“同光朝第一大师”。  相似文献   

7.
<文心雕龙>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对于<文心雕龙>与佛学的关系,学界争论颇多.佛学到底对<文心雕龙>有什么影响呢?本文试着撇开儒家与道家的影响,从结构、体例、内容等方面阐述佛学对<文心雕龙>成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理念内涵丰富,具有深层的时代特征,它既是对伦理实践的理性回应,也是对伦理学理论的升华.中国佛教是一个对人间充满关怀、赋予责任感的宗教,它有丰富的伦理思想,包含了道德原则、道德规范等各个方面,是相对完整的道德伦理体系.  相似文献   

9.
佛学"般若"思想博大精深,根植于东方智慧,又超脱于世俗人间。其真义在于肇端一种认识,经由一种思辨,达到一种境界。定位于学术阈值,抽象、考辨"般若"思想,处处可见思想政治教育的因子。基于"般若"思想视角,究思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论、环境塑成、方法探索和关系审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对佛学"般若"思想的再现与回归,进而实现佛学"般若"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反哺,这样的考察域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一个新窗口。  相似文献   

10.
清代诗人结社众多,该文就直接或间接与嘉兴有关的李符“梅里诗课”、王相“九九诗会”与《白醉题襟集》、王襞之“乞巧吟社”与《乞巧吟社诗》从结社的年代、运行状态、人员组成及诗作等情况进行了考察,为清代诗人结社研究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1.
不同的语素构词能力不尽相同,不同体裁文献所具有的活跃的构词语素也有所不同.“清”、“细”、“妙”是东晋汉文佛典中构词能力较强的语素,其语素义也带有明显的佛教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12.
晚清法律改革的主要途径是法律移植。作为晚清法律改革的主持者,沈家本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遵循“参酌中外、择善而从”的宗旨,促进了法律观念的改革,开展近代法学教育和人才培养,并组织译介西方法学著作,对晚清法律移植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结合沈从文进军都市的进程,对其“乡下人”称谓的微妙心理和复杂内涵进行深入的探讨。“乡下人”称谓既是沈从文思乡情怀的表现,也是他最需要的精神寄托和动力的源泉,既是他用来对抗都市的复仇武器,也是对都市进行的一种文化弥补方式,当然也是他一生根深蒂固的审美追求,更为重要的是,“乡下人”内涵前后并不完全一致,甚至是发生了质的转换。  相似文献   

14.
沈钧儒是近代中国宪政运动的旗帜、民主政治的斗士。抗战时期,沈钧儒本着团结抗战、民主建国的政治主张,积极发动和参加民主完政运动,提出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完政思想,为爱国民主统一战线的建立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以诗歌本体为中心,在主体间性视域下考察现代诗派对诗歌是什么、诗歌为谁等问题的认识。现代诗派认为,作为纯诗本体的诗歌具有蓬勃的主体生命力,其来源一为诗人灌注于其中的内在灵性和人格精神,一为蕴含在诗歌中的朦胧多义的召唤结构。在他们这里,诗歌是为少数人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李白、杜甫等数位盛唐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诗人为例,论述了盛唐诗人勇于追求真理,乐观进取,自强不息,刚健有为,不畏强权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