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国有改制企业党建工作和经营培训工作如何两促进、两加强是当前国有企业改制工作中亟待研究的重大理论,作者结合实际工作的体会,作如下探讨。国有改制企业的现状(一)在改制成立过程中,做到了"四个同步"、"九个不变"。改制企业在改制的过程中,基本上都严格按照《公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贯彻执行了"四个同步"、"九个不变"。"四个同步"是:"企业改制、筹建新的企业领导体系与建立健全党的组织同步;酝酿选举产生董事会、监事会、配备企业行政经营班子与配  相似文献   

2.
<正> 南京市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963家,其中国有企业146家,集体企业227家,股份合作制企业144家,股份制企业566家,外商及港澳台投资经济企业496家,其他经济企业384家。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国有企业改制开始,集体及其它经济成份企业也陆续开始改制,尤其是1995年以后,南京工业企业改制步伐明显加快,到2000年已有80%的国有企业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集体尤其是乡镇集体企业改制面几近100%。企业改制成果如何,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否得到同步增长,还存在哪些问题等,最近,南京市工业改制企业调查课题组通过随机抽样的原则,对170家改制企业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3.
在《暂行规定》颁布后,企业实施改制过程中需要做到一个加强、防止一个误区、继续若干观望。做到一个加强不难看出,《暂行规定》在撇开"管理层持股"这个敏感话题外,还重点向外界转递了这样一个信号--"国有企业的改制必须体现出资人的意志"。这可以看作是国资委建立层层监管制度的决心和行动的具体表现。结合目前大型国有企业的管理现状,  相似文献   

4.
张景文 《辽宁经济》2004,(12):38-39
当前,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存在一个普遍和突出的问题是:许多国有企业借改制之机,钻法律的空子,不讲诚信,想方设法逃废或悬空企业债务,损害企业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扰乱市场经济秩序.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国有企业每年不讲诚信造成的经济损失大约为6亿多元,而仅国有企业逃避债务一项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高达2亿多元.因此,分析国有企业改制中逃废债务的主要形式,明确国有企业改制后的债务承担主体,对依法解决国有企业改制后的逃废债务问题,规范国有企业改制行为,引导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健康发展,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法律制度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一、国有企业改制进展情况和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各级政府和国有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十六大、十六届二中、三中全会有关国有企业改革的精神,采取多种形式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制,取得了显著成效,逐渐得到社会的公认.  相似文献   

6.
为什么在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中,我们习惯使用"企业改制"这一笼统的概念,而不使用"出售、转让、交易"这种市场术语?明明是将国有企业的产权卖给了管理层、内部员工或者社会投资者,改换了企业的出资人,也就是实现了企业产权的转让和交易,却忌讳说出售、转让、交易国有资产、国有产权,而称之为企业改制.原因就是企业改制的操作路径没有采用市场化模式.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企业调查队近期对广州、珠海、韶关、顺德等地二十多家国有工业企业改制情况进行走访调研,深入探讨国有工业企业在改制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了解到以下一些情况,值得关注。一、企业对改制的看法1.观念改变。改制企业多数认为改制前是"国家养干部、职工"、"大锅饭",而改制后是"自己养自己",企业如发生亏损完全由企业承担。尤其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改制企业观念上明显超前于粤北地区。  相似文献   

8.
苏州南环桥市场发展有限公司的前身是苏州市南环桥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新形势下企业的管理必然是要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要用创新思维和新理念来决策和管理企业的方方面面,要清除国有企业固有的产权制度不明晰、劳动用工制度僵化、机制不活等弊端,这样才能使自己的企业立于不败之地。从市场到公司,这并不是企业名称的简单变更,这其中包涵了国有企业改制中如何解决的两个棘手问题,即国有企业在改制中。如何保持稳定?保持发展?苏州南环桥市场发展有限公司改制过程,较好地回答了这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戴文益 《开放潮》2003,(4):58-59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非国有企业快速发展,不仅促进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国企)走上改革征程,而且为国企国有产权多元化甚至退出以及国企职工再就业提供了条件和机遇。据近10年的统计估算表明,国有工业企业在数量上通过改制和退出,至2001年底缩减到1308家,国企退出促进了国有工业与非国有工业“双赢”发展。当然,这种改革模式不可避免地把体制转型过程拉得更长一些。国有企业改革任重道远。对此,笔者认为,为使国企真正适应市场经济和经济国际化竞争的需求,需要进一步明确企业改革目标,进一步加快国企改制,进一步缩小国有工业的分布和比重,进一步创新国企经营者选拔和激励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广西南丹县主动引进县内实力雄厚的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五一"矿改制重组,在改制的形式、资产重组、职工身份置换及安置等方面做了大胆的创新。改制后,企业经济效益显著增强、国有资产实现大幅增值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为我国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1.
黄德利 《辽宁经济》2004,(10):78-78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大战略部署,给国有企业改组改制和企业减赋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能否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一是取决于政府主管部门把中央对企业的各项具体政策落到实处,给企业一个较为宽松的发展空间。二是取决于企业改组、改制的力度和驾驭市场的能力。我们华强燃气有限公司是以经营液化石油气为  相似文献   

12.
曾共青 《特区经济》2001,(11):20-22
一、关于国有企业改革中债务处理问题 1.企业债务不可以单方面转移 就目前的现状看,有些问题是前进中的,必须闯;有些问题则是战略设计的,应该周全,应该加以注意,例如:在《深圳市国有企业改制重组过程中资产债务处理暂行办法》第十九条写明:“对特别困难的企业,为推进其改制或关闭,产权主体可以视情况承接企业的部分债务”。这就为企业剥离历史包袱、轻装上阵提供了操作依据。……  相似文献   

13.
企业成本管理是国有企业在改革中的重要课题。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国家作为出资人对投出资本的安全性、获利能力等十分关注。同样国有事业单位在企业化过程中,对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也十分关注。本文针对当前改制后的地矿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现状,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4.
江西萍乡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简称萍钢)改制始于2002年,由国有企业改制为多元股东的民营企业,至今已有8年.2002年时,萍钢在钢铁行业里属于小兄弟,但就企业规模而言已属于大型国企,在江西省的工业企业排名中,萍钢也位居前列.当时全国上下国企改制的主体是国有中小企业,大型国有企业整体改制的很少.因此,在当时的国企改制浪潮中,萍钢改制十分引人注目,社会对其议论纷纷.  相似文献   

15.
<正> 如何强化对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管,确保国有资产在企业改革过程中以及改制后的保值增值,是当前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十分关心的热点问题。日前,我们就这一课题到武汉等地进行了学习考察。现结合学习考察的情况,对国有企业改革改制中强化国有资产监管的问题作一些深入的思考。加大改革力度,切实做到抓大放小,是强化企业国有资产监管的前提条件武汉和南京同为省会城市,国有企业有许多较为相似的特点:一是拥有的国有资产数额比较大,南京市企业国有资产为  相似文献   

16.
国有企业改制经过二十多年的历程,一直在不断探索。目前仍有些国有中小型特困企业改制在艰难进行,这些企业普遍遇到企业改制不易、转让企业国有资产也难的问题。这种现状。已经成为困惑这些企业及其主管单位的老大难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17.
王素玲 《江苏改革》2001,(12):21-23
近年来,连云港市积极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市属工业企业改革与发展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目前,全市企业改制改革面达80.5%,其中,市属工业国有、集体企业改制改革面达70.4%、49%以上的中小企业中的国有、集体资产改制退出。通过资产重组,组建和发展了恒瑞、奥神、德邦等一批企业集团和骨干企业,资产重组规模达到11亿元。  相似文献   

18.
苟春光 《山东经济》2004,20(5):123-124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推行以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企业改制成了热点和焦点问题。为此,国务院就此转发了《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对国有企业改制涉及的主要环节和方面提出了明确的政策要求。搞好国有企业改制是深化企业改革的重头戏,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19.
彭义 《改革与理论》2003,(12):83-86
我国国有企业在进行改制的过程中,产权的清晰及合理配置已成为企业改制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性因素。本文就国有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予以分析,对产权的合理配置做进一步的探讨。一、压低或忽略对国有资产的作价。据了解,有部分国有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存在对国有资产价值评估不恰当、过份压价,人为制造存货亏损。有的虽然评估程序合法,但又没有按评估价折成等值的企业股份。有的则对改制前国有企业无形资产的评估予以忽略或干脆不予作价,使国有企业无形资产无端流失。在帐目调整方面随意调整原企业账面盈亏,转嫁改制企业经营危机。隐匿国…  相似文献   

20.
创新经营机制,增强企业活力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目标.近年来,国企改革步伐明显加快,许多国有企业尤其是竞争性领域的企业,通过引进外资、私营、民营等非国有经济成分或实行员工持股、股份合作制等方式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等公司制企业,有的股份公司还在证券市场上市.从实践的情况看,产权多元化改革使一批国有企业焕发了新的活力;但仍有不少已完成改制的企业,其经营机制的转换明显滞后,"换汤不换药"、"新瓶装旧酒"的现象相当普遍,严重制约着这些企业活力的释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