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品牌体验对品牌忠诚的影响:品牌社区的中介作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文章以"动感地带"为测试品牌,在构建品牌体验、品牌社区和品牌忠诚三者之间概念模型的基础上,应用多元回归分析,实证研究了品牌体验、品牌社区对品牌忠诚的影响.研究发现:品牌体验对品牌社区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品牌体验和品牌社区对品牌忠诚均具有明显的正向影响;品牌社区是品牌体验作用于品牌忠诚的中介变量,品牌体验更多的是通过品牌社影响品牌忠诚.这些研究结论为品牌忠诚影响因素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对于企业创新品牌忠诚培育模式和策略也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城市品牌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勇 《商业研究》2012,(4):74-81
全球化、市场化和城市化共同推进着中国城市品牌化,中国城市已经走进了品牌时代。城市品牌研究方兴未艾,本文以凯文.莱恩.凯勒《战略品牌管理》中的品牌构建思路为线索,从品牌定位、品牌元素、营销方案、营销传播、次级品牌、品牌评估、品牌维护等方面进行了分类评述,不仅对城市品牌建设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而且对研究方法的创新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过去的数十年中,在全球的零售市场上,零售商作为中间商越来越多的采用自有品牌作为其零售实力、品牌资产的一种展现形式.零售商在塑造自己的品牌形象时当然要考虑到零售商自身服务的质量、定价策略等方面.同时零售商的自有品牌也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国际品牌研究专家Aaker(1996)指出,品牌溢价的高低体现了品牌资产的大小.强化品牌资产能够提高消费者支付的溢价,减少消费者的信息搜寻成本,提升营销沟通的效率和效果,增加消费者对其衍生产品的认同感.本文旨在研究中国零售市场中的零售商自有品牌的运作情况和消费者对其的态度、对于溢价的认同态度等作出分析.预先调研表明我国零售市场上也已经出现了零售商品牌的产品,加之国际竞争者的进入,对于零售商品牌产品的研究也就变得可以实行了.  相似文献   

4.
品牌被看作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事实上,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是企业真正的无形资产.本文运用文献研究、理论归纳分析、类比等研究方法,从社会学的范畴对品牌忠诚进行了解读:类似于人的社会化过程,品牌被社会、市场所接受必须经过一个社会化的历程.品牌忠诚的建立也遵循品牌社会化的历程,在这一过程中,品牌实现了自然的功能性产品向社会化产品的转变,从而获得了消费者的品牌忠诚,企业也成功构建起品牌资产.  相似文献   

5.
王蕾 《商场现代化》2005,(28):109-110
品牌延伸是许多企业曾经的选择,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更有尴尬者,新品抢去了主品牌的市场份额,进而削弱了主品牌的地位和形象.不管过去品牌延伸战略成功与否,现在很多企业都在酝酿实行品牌延伸.本文通过对曾经和正在实行品牌延伸的企业的研究,对企业实行品牌延伸战略的动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品牌对企业和消费者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广泛认可,品牌资产为此也成为市场营销理论研究的重点.国内外学者开创性地从不同角度研究品牌资产,在品牌资产评估模型上更是成果颇丰.无论从何种维度评估品牌资产,企业有效提升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和其附加值,应该成为研究的根本出发点.Interbrand品牌资产评估法是当今广泛应用的模型,本文以其为例探讨品牌资产提升途径.  相似文献   

7.
品牌资产是国际营销学术领域的热点问题,也是美国营销科学院多年来优先资助的研究课题.各种品牌资产细分研究领域的深化对品牌管理实践又具有显著应用价值.品牌资产研究已经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研究视角、方法和观点,其中,基于顾客视角的品牌资产理论获得了大量关注.本文以基于顾客的品牌资产研究为主线,综合多种研究视角对国外品牌资产的主要...  相似文献   

8.
企业品牌是品牌战略研究的新分支,在企业战略中占有关键地位,是长期品牌管理的核心.本文从企业品牌相关概念、品牌内涵和品牌联想三方面对相关理论研究进行了梳理和归纳,最后提出了我国企业品牌的培育策略.  相似文献   

9.
张小雨  赵平 《商场现代化》2005,28(19):63-64
"品牌权益"代表着品牌对消费者和对企业的价值,是企业长期营销实践活动的积淀结果.促销活动是企业为了应对市场竞争,赢得消费者经常采用的营销战术.促销活动虽然可以提高短期内销售量,但也可能会对品牌权益造成负面的影响,进而损害企业的长期利益.学术界一直致力于研究促销活动对品牌权益的影响,多方实证研究的结果,为我们提供了企业设计促销活动时应当遵循的指导准则.  相似文献   

10.
在查阅了大量品牌权益相关文献基础上,对品牌权益概念、测量和相关因素研究进行了回顾,简要介绍了该领域的研究概况,并指出品牌权益对学术研究抑或实践应用而言,都是一个值得讨论与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品牌伞的形成路径及研究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品牌建设和管理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发展壮大的一个焦点问题,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催生了各种品牌策略.作为品牌系统中的重要一员,品牌伞策略在不同的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它既适用于大型企业又能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但对品牌伞的研究未受到中国学术界应有的关注.本文从个别企业私有品牌伞和公共资源品牌伞的视角,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以现有文献为基础,着重分析了品牌伞的内涵和分类、形成机理与路径及品牌伞研究的主要论题,探讨了品牌伞未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12.
魏辛莉 《现代商业》2007,(17):216-216,215
品牌也像动植物一样,也会经历一个出生、成长、成熟和衰退的过程。本文系统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关于品牌生命周期各阶段划分的研究,并加以评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研究发展趋势以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概念混乱是当前区域品牌和城市品牌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在系统回顾国内外区域品牌和城市品牌相关理论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学者在两者内涵理解上的不同做了比较.在详细分析了区域品牌和城市品牌两者之间的关系后,本文建议“区域品牌”研究应以产业集群或产品为落脚点,“城市品牌”研究则更多地应从城市形象入手.  相似文献   

14.
城市品牌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是从商品品牌、企业品牌延伸出来的概念.城市品牌建设,也就是城市品牌化的过程,它与一般的企业品牌建设的过程类似,都是包括品牌定位、品牌选择、品牌开发、品牌传播等具体过程.城市品牌的定位是城市品牌建设的核心,其选择是城市品牌定位的延续,其开发应着眼于凸显城市品牌的价值,城市品牌通过传播塑造出城市品牌独有的魅力.城市品牌追求的是长期的存续和发展,是持续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品牌关系是近年来品牌理论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在品牌关系研究中,品牌与消费者关系一直是研究的中心,本文通过对品牌与消费者学习关系的研究,分析了建立品牌与消费者学习关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提出了建立品牌与消费者学习关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品牌》2016,(5)
对消费者如何做出品牌功能评价这一营销理论中的基本问题,现有研究受制于联想方法,一直没有建立理论模型。该研究假定,消费者以目标取向的意义建构方式形成了超越物理属性联想的品牌产品知识,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品牌功能评价。建立概念模型并对其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消费者建构工具性的品牌产品知识维度,即品牌独特性、品牌先进性、品牌正宗性和品牌优异性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品牌功能评价,而其对品牌本身的认知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工具性的品牌产品知识维度的建构,并最终影响品牌功能评价。研究结果对重新理解消费者的品牌功能评价提供了新的理论解释;为企业重新定义产品的塑造战略,更新产品管理体系和开展营销创新提供了指引。  相似文献   

17.
中国仿洋和仿古品牌名称大量存在,国外也有类似实践和文献研究.但目前研究中尚无文献全面测量仿洋和仿古品牌名称的应用效果,也缺乏对产生这种效果的消费者心理作用机制的研究.本文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中国仿洋和仿古品牌名称对品牌联想和偏好等心理指标有显著的作用效果.更为重要的是,该研究首次证明了品牌名称的心理作用机制假设,因而能够调控消费者对两种品牌名称的反应.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成功打造雇主品牌能使企业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本文从雇主品牌的概念、雇主品牌的维度、雇主品牌的价值和管理等几个方面对国内雇主品牌的研究现状进行评述,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浅论奢侈品品牌形象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佳 《市场论坛》2009,(7):81-82
品牌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而驱动这种资产的关键因素是品牌形象.具体到奢侈品品牌形象的研究,奢侈品的消费除了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之外,品牌文化所带给消费者的总体感觉和知觉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从品牌形象的角度出发建立成功的奢侈品品牌,在总结国外成功奢侈品牌营销经验的同时,也从企业的角度,探讨并提供探索性的研究及营销启示.  相似文献   

20.
06年6月,商务部推出了<"品牌万里行"工程>,倾力打造"品牌建设四大体系",即品牌评价体系、品牌促进体系、品牌宣传推广体系和品牌保护体系.与此同时,将如何振兴中华老字号品牌企业也列为我国品牌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品牌建设已成为商贸业的重要工作.在此背景下,经过几年发展,研究全省企业品牌建设的现状及其在品牌建设过程中的问题,手求企业品牌建设所需的政策支持是本文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