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本文基于征信体系发展现状及基层央行征信文化建设实践探索,就农村及时跟进征信文化建设、企业继续加强征信文化建设、央行主动强化征信文化建设、宣传教育全面推动征信文化建设、加大失信惩戒力度促征信文化大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主编:征信体系建设,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2016年6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五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惩戒大格局,让失信者寸步难行”.按照中央的要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培育征信文化成为了征信队伍建设和征信制度宣传工作的重要内容.2013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以征信文化建设促进征信管理水平提升,做出了许多积极探索,取得了良好成效.在征信制度宣传方面,河北提出在全省以征信文化引领征信制度建设、宣传、调研和培训工作,请问开展这项工作的初衷和目的是什么? 中国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党委副书记、副行长李小秋:正如你所提到的,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在不断完善征信基础设施建设和切实加强征信市场监管的同时,积极推进河北省征信文化体系建设,以征信文化引领征信管理,用精神力量凝聚发展合力,不断提升征信管理工作效能.  相似文献   

3.
征信文化使诚信、信用的道德风尚在全社会尤其是经济领域得以树立,它是征信人在征信工作实践中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包括价值、制度、行为层面等。本文首先通过研究征信文化的内涵及相关概念,分析我国征信文化与征信队伍建设实践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在借鉴国际经验做法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征信文化与征信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与对策建议,以此进一步推动征信文化与征信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4.
陈小梅 《青海金融》2014,(11):56-58
本文基于征信体系发展现状及基层央行征信文化建设实践,就农村及时跟进征信文化建设、企业继续加强征信文化建设、央行主动强化征信文化建设、加大失信惩戒力度促征信文化大发展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胡燕 《征信》2016,(3):53-57
以安徽省16个地市征信文化建设的实现形式为研究对象,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视角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工具探讨征信文化建设对征信业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征信文化建设对征信业发展发挥着正向作用,且长期效应要大于短期效应.建议明确征信文化建设理念和内涵,加强征信文化长效机制建设,拓展征信文化建设载体和平台,加强征信文化创新建设等,解决征信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形成征信文化和征信业同步发展、互融共通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6.
徐强 《征信》2021,39(3):60-64
中国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积极开展扶贫征信文化宣传活动,引导人们同心协力强化诚信意识,营造良好信用环境,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发展。扶贫征信文化宣传活动具有降低不良贷款水平、提升农户了解自身信用状况和维权意识、形成农村征信宣传网的优点。开展扶贫征信文化宣传活动具有重要启示:贫困地区征信文化建设需要制度机制,征信宣传路径创新能够更好服务群众,征信宣传产品差异化设计非常重要,宣传人员培训与传播技术更新具有良好效果,多维度宣传能够提升整体效果,宣传具有较强的规模效应。  相似文献   

7.
杜清燕  廖旭 《征信》2016,(1):37-39
探讨心理机制的内涵及对征信文化建设的作用,分析征信文化建设的心理机制的运作过程,提出征信文化建设应遵循征信人价值观念生成和发挥作用的心理规律,运用心理机制,激发其内在的主观能动性,以满足征信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刘敏 《征信》2016,(7):51-55
分析东西方传统文化对征信文化的影响,结合我国征信文化建设实践,提出征信文化建设要有科学的目标定位,应从文化理念、管理制度、工作作风等方面推动形成我国征信文化建设的系统格局.  相似文献   

9.
张旭昆  耿得科 《征信》2011,(1):20-22
征信、征信体系与信用、信用行业、社会信用体系、信用评级等概念既有密切联系又有区别,厘清它们之间的异同是征信建设与研究的前提.信用是一个动态、多层次的概念.征信衍生于信用活动,但又服务于信用活动.服务于征信的一系列因素构成征信体系.征信是信用行业、社会信用体系的子集,不能与其等同.征信与信用评级同属于信用行业,但差别极大...  相似文献   

10.
课题组 《福建金融》2014,(12):59-61
加强征信文化建设,提高基层央行征信管理履职能力,构建"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社会环境,是摆在基层央行面前的迫切任务。本文阐释征信文化的内涵和基层央行开展征信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剖析基层央行推进征信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新形势下基层央行推进征信文化建设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分析了征信文化传播发展的特征要求上,论述了利用新媒体来进一步提升征信文化宣传效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如何有效利用新兴媒体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影响力大的特点加强征信文化传播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刘旭 《征信》2015,(2):25-28
随着《征信业管理条例》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的实施,亟待对征信宣传网络体系建设进行深入研究。从经济学角度对征信宣传工作分析表明,构建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征信文化与宣传机制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为构建金融机构征信宣传网络体系,应发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部门在征信宣传中的主导作用,完善征信业规章制度,建立以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征信宣传网络体系长效机制,构建虚拟网络宣传平台,继续强化征信教育宣传。  相似文献   

13.
我国征信体系的建设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征信体系建设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已经形成政府部门推动建设的行业征信体系、地方联合征信体系和社会征信机构共同发展的多层次征信体系格局。但征信法律体系不建全、监管主体不明确、信用信息共享难度大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征信业的健康发展。当前,必须建立健全征信业监管体系;依托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推动公共联合征信体系建设;形成公共征信为主、私营征信为辅的征信体系模式;通过建立和完善各行业信用信息管理系统,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4.
柳莉娟 《征信》2011,(5):45-47
征信活动因涉及公民的个人隐私和企业的商业机密,是一项法律性很强的工作.然而,当前我国征信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征信法律法规建设滞后,与之相配套的监管体系尚不完善等诸多问题,不利于征信业和征信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应加快征信立法步伐,统一监管机构,组建行业协会,尽快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征信业监管体系,促进我国征信业持续、健...  相似文献   

15.
吴晶妹 《征信》2021,39(1):1-9
展望“十四五”时期,我国征信建设高质量发展需要“征信法”。制定能够促进平等准入、公正监管与公平竞争的“征信法”是时代所需。从当前征信体系发展现状、征信范畴与维度、构建新型征信监管、培育与促进社会互信等四个方面论述了“征信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制定“征信法”对于促进我国征信体系完善和从征信大国向征信强国迈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西南金融》2011,(8):72-73
征信体系建设在防范金融信用风险、改善社会信用环境、维护经济金融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十一五"期间,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征信管理处切实履行"管理征信业,推动建立社会信用体系"职责,在征信系统建设、行业信用建设、征信管理、征信宣传教育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下一步,将继续牢固建立和长期坚持"政府主导、人行助推、各方联动"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机制,进一步增强统筹性、规划性和引导力、推动力,不断促进区域信用环境改善。  相似文献   

17.
周雷  顾瑞鹏  邢雪  吴涵颖 《征信》2022,(1):36-44
在梳理大数据征信的前沿文献、研究基础、法律规制、算法框架等基础上,分析大数据技术在个人征信和小微企业征信中的应用研究.重点探讨大数据技术在个人征信信息保护、征信赋能金融服务模式创新、小微企业信用评级等大数据征信研究的热点难点问题,并从完善法律法规、健全标准体系、推进技术融合、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完善大数据征信...  相似文献   

18.
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大量失信现象,经济的发展对信用有着强烈的需求.建立完整的征信体系,在我国这样一个非征信国家不能靠漫长的市场自发育过程,政府的推动与培育必不可少.中国人民银行履行征信管理职责后,如何开展征信监督与管理,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本文对此提出了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19.
信用是市场经济健康运转的基石,而征信体系的建设有利于保证信用功能的良好发挥。目前,国际上征信发达的国家基本都建立了符合自身条件的征信体系,以确保信用交易和信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我国征信体系起步较晚,现阶段仍存在如信用文化不足,失信惩戒机制建设不完善,立法不健全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征信体系的建设。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征信体系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解决对策,以期有助于今后我国征信体系建设的完善。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征信对象作为征信体系建设的重要主体,其行为规范对于征信体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大部分国家对征信对象的行为有明确要求,而国内没有确切的要求,因此需要完善配套法规,明确征信对象的权利与义务,促进征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