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生态足迹理论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与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而生态足迹理论及分析是衡量一定区域是否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的比较明了的方法。在生态足迹方法引入旅游研究领域的近十年当中,诸多学者集中从旅游生态足迹理论、旅游地生态足迹、旅游产品生态足迹和旅游者生态足迹等方面展开了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尽管研究成果具有现实的指导性,但是旅游生态足迹的分析方法仍有待改进,以提高该方法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加强与其他理论的结合寻找新突破口,进行微观分析成为其中较为可行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旅游生态足迹理论正逐步成为测度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法。通过对我国旅游生态足迹相关研究文献的系统回顾,发现我国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生态足迹理论与模型的评述、不同尺度旅游地生态足迹的实证研究、单项旅游项目的生态足迹研究、旅游者生态足迹研究、旅游生态足迹的应用研究等五个方面,在时间尺度、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上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后续研究还需弥补衡量指标单一生态偏向性和数据获取与计算误差等不足。  相似文献   

3.
构建强烈的旅游者——旅游地品牌关系对于旅游目的地赢得持续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文系统梳理了旅游学和营销学领域相关文献,将社会认同理论和自我归类论引入旅游目的地研究中,提出了旅游地品牌认同这一概念,明晰了其概念内涵与结构维度,并对旅游地品牌认同与旅游目的地品牌满意、信任和忠诚的关系进行了阐述,最终构建出一个实证研究框架,这为旅游者—旅游地关系、旅游地品牌忠诚以及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研究启示。  相似文献   

4.
以旅游原真性为主题,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筛选出2000—2017年相关文献334篇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国内关于旅游原真性的研究大体经历了初步探索、快速增长和平稳发展三个阶段,形成了由《旅游学刊》等7种期刊组成的核心刊物群,但尚未拥有稳定的核心作者群;在研究机构上,以广州、北京等地的高等院校为主;在研究方法上,以定性分析为主;在研究对象上,以民俗旅游和民族旅游为主;在案例地选择上,西南地区最多;在研究主题上,主要集中在旅游原真性概念和范畴、旅游原真性调查评价、旅游原真性感知以及旅游原真性与旅游商业化关系四个方面。未来应深化基础理论研究,加强多学科研究方法的应用和不同案例地的比较,拓展旅游原真性与旅游者动机和行为、旅游地管理及社区发展等相关性研究。  相似文献   

5.
生态风险评价是生态学研究的前沿,将其应用于旅游地的生态环境问题分析,能够为旅游地的资源保护与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一种新的研究视角和途径。从旅游地自身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出发,构建了旅游地生态风险评价双层分析模型,从方法论上为该理论在旅游功能区域中的研究提供一种探索性模式。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的应用分析与评价证实了模型构建的合理性,其评价结论也带给人们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我国对知识可视化的研究始于2005年,近10年中,知识可视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对2005~2013年CNKI等期刊文献中知识可视化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发现目前我国关于知识可视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其基本问题、视觉表征及其应用等方面,并且呈现出针对性强、领域广、理论先行、研究方法多样的特点。与国外知识可视化研究一样,也存在理论创新不够、缺乏比较研究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地方理论从人的感觉、心理、社会文化、伦理道德的角度来认识人与地方的关系。地方是一个充满意义的空间,地方感是地方的感觉结构。旅游地是一个地方,旅游活动是一种心理体验,旅游者在旅游地的体验是一种地方感,有可能也有必要将地方理论引进旅游研究。从地方理论的人文主义地理学和环境心理学研究取向出发,探讨地方理论基本内容及其旅游学涵义,回顾地方理论在国外旅游研究中的应用,最后给出一些值得深入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8.
基于“P—E”状况分析的旅游地生命周期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在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及其应用问题上的颇多争议,本文利用“P-E”①状况分析矩阵研究的成果[1],从新的角度对旅游地生命周期进行剖析,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实践高度下,进一步阐述了旅游地生命周期体系,并在实证研究中揭示了旅游地资源保护、开发到旅游地生命周期,又到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内在逻辑关系和实践思路。  相似文献   

9.
回顾了国内对旅游地空间关系研究的进展,总结出国内对旅游地空间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空间竞争和合作两方面.但事实上.当多个旅游地在同一地域范围内出现时,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极为复杂的。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在分析宁夏旅游业生产力布局并对其进行功能分区的基础上.运用旅游地生态关系这一理论.对宁夏旅游地空间关系优化提出了4个对策:1.各旅游区突出各自特色,联合开发.使恶性竞争向互利共生转化}2.努力提高某些旅游温冷区的旅游地功能.充分发挥互利共生效应;3.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严厉打击旅游地的寄生现象;4.将人文旅游资源与自然旅游资源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宁夏旅游的特色和优势,走出周边省区的“影区”。  相似文献   

10.
以Web of Science的SCI、SSCI数据库中1997-2012年的组织承诺相关文章为研究对象,从文献计量学角度,运用信息可视化方法,绘制科学知识图谱,展示了组织承诺理论的研究自2005年之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通过引文的共引分析,研究该领域的知识演进过程,通过主题词共现分析和突现词探测分析,发现组织承诺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工作满意度、人员流动意向、员工满意度方面,研究前沿主要集中在专业人才等特殊群体的组织承诺研究,以及新型管理手段和人性化管理对组织承诺的影响等。作为一种重要的态度变量,组织承诺可以预测员工的工作绩效、工作满意度和工作退出行为,对企业核心员工的保留以及绩效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遗产旅游体验的真实性及其塑造途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遗产旅游地的商业化趋势及遗产旅游与当地文化脱离的现象日益严重,直接导致对遗产旅游体验真实性的关注激增。目前遗产旅游体验的真实性陷入了“符号与内涵”,“通俗与高雅”和“商业化与地方化”的困境,不利于遗产旅游体验真实性的塑造。以“存在性真实”为出发点,总结出4种塑造遗产旅游体验真实性的途径:(1)旅游对象价值感觉化;(2)居民意见主导化;(3)体验形式参与化;(4)旅游解说全面化。  相似文献   

12.
Butler旅游地生命周期模型应用困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utler旅游地生命周期模型作为一个很有用的理论工具,虽然已被广泛应用于旅游地发展演化过程的研究之中,但在实际应用中也面临着一些不可忽视的困境。通过对Butler旅游地生命周期模型的分析发现,该模型在应用中存在以下难题:难以获得真实有效的历史数据,难以客观地对旅游地进行阶段划分,难以进行科学预测,难以适用于所有的旅游地。在上述分析基础上,认为科学统计旅游数据、全面参考旅游相关指标、注重研究空间的不同尺度、注意对未知因素的考虑等是化解上述困境的合理之道。  相似文献   

13.
旨在与戴光全和保继刚(2003)进行对话,该文已发表近10年,而这10年间事件研究成为发展迅速的新兴研究领域,研究内容、研究主体以及研究趋势亦发生了很大变化。以2000—2012年《Event management》发表的43卷共273篇文献作为样本,运用文献计量分析、共词分析、社会网络分析等定量方法,对文献特征及主题内容进行统计分析和梳理。研究发现:事件学术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事件起步早发展快的国家;研究涉及的学科相互交叉渗透,且高度分化延伸;学科研究的核心点和热点一致,集中在事件旅游、事件管理、事件影响、事件参与等方面;事件研究主体内容包含事件旅游及影响研究、事件本身原真性和参与度研究、事件管理研究。研究还表明事件研究作为一种新兴研究领域,打破了原来比较单纯的学科关系,其未来将融合不同学科的范式,形成相互交叉、兼容、渗透的研究模式。本文的研究结论与戴光全和保继刚提出的事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传播媒介、大众文化、公共关系和休闲旅游等4个学科领域,内容涉及事件管理研究、事件供求关系研究和事件影响研究存有一些差异,尤其对事件旅游和事件参与的关注度逐渐提高;同时本文结论与Getz(2008)提出的事件三类研究话语体系观点吻合,分别对应事件旅游体系、经典话语体系和事件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4.
基于体验视角的旅游目的地品牌塑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目的地品牌与旅游体验是近年来旅游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但是,到目前为止从体验视角研究旅游目的地品牌塑造的成果较少。通过构建旅游体验与旅游品牌化关系的变体波士顿矩阵模型,从理论上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体验经济背景下旅游目的地品牌塑造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与品牌塑造策略,以期为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运用能值分析的理论与方法,构建生态农业旅游能值分析理论框架。对生态农业旅游能值进行了界定,论证了能值分析理论运用于生态农业旅游经济系统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生态农业旅游经济系统涉及的投入能值和产出能值。投入能值包括:(1)大自然投入能值;(2)生态农业相关投入能值;(3)旅游相关投入能值。主要产出能值有:(1)生态农业旅游经济系统生态农业相关养殖业产出能值;(2)生态农业旅游经济系统生态农业相关种植业产出能值;(3)旅游交通产出能值;(4)旅游住宿产出能值;(5)景区景点产出能值;(6)旅游餐饮产出能值;(7)旅游购物产出能值;(8)旅游娱乐产出能值。最后,通过系统能值分析得出一系列能值指标:(1)生态农业旅游经济系统GT I$指标;(2)生态农业旅游经济系统结构指标;(3)生态农业旅游经济系统功能指标;(4)生态农业旅游经济系统生态效率指标;(5)生态农业旅游经济系统总体评价指标。把系统的各种生态流(能流、物流、货币流、信息流、人口流或生物物种流等)在能值尺度上统一起来,定量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认识自然环境生产的价值及其与人类经济的关系,以正确处理人与自然资源和环境与经济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旅游者对旅游地的主观感知构成了旅游者行为的环境。通过旅游者对旅游地感知场的形成机制分析,阐述了旅游地感知场的形成阶段及影响因素,分析了各阶段的相互作用,并归纳了其现实意义,以期为旅游经营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理论界对产业升级、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组织升级、产业转型、产业转型升级等问题的理解存在分歧,需要厘清内涵。转型的科学内涵“转变效益来源的类型”,不是“形式”,也不是单纯的“转行”。升级的关键是产业或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上位置的移动,出现了产业结构调整、全球价值链和产业价值链升级三种思路。企业完整的升级路径为:低价无名牌(LPNB)进占边缘市场升级到委托组装(OEA)再升级到委托加工(OEM)与自主设计和加工(ODM)最后升级到自主品牌生产(OBM)。对概念理解上的分歧和明显不同的升级思路折射出理论研究表面化、劳动价值论边缘化、政府掌控经济的思维僵硬化和西方理论崇拜化四个问题,要解决中国的产业升级问题只有依靠本国学者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对国际公认的权威旅游期刊《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和《Tourism Management》(全球仅有的两家进入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的旅游期刊)上发表的旅游组织研究的相关文献和国内以《旅游学刊》、《旅游科学》、《旅游论坛》等为代表的专业性旅游学术期刊上发表的旅游组织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分析,以旅行社组织、饭店酒店组织、景区管理组织、旅游交通组织、旅游政府部门组织为主题。对国内外旅游组织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对比分析了其主题差异。  相似文献   

19.
《旅游文化学新论》(以下简称《新论》)发表后,曹诗图先生撰写《略论旅游文化学的主要问题》(以下简称《问题》)一文与笔者商榷。在各自主要目标或使命尚未完成的情况下,旅游文化研究与旅游研究合流是不合理的,其结果必然是旅游文化学独立性的完全丧失。名存实亡;《新论》与《问题》主张的旅游文化学定义分别以“旅游文化与学”和“旅游与文化学”为逻辑起点,前者较为可取,后者殊属不当;在旅游文化学研究对象的表述上,《新论》并无不妥,而《问题》却游移于旅游与旅游文化之间未有决断。旅游文化学的研究重心还应回到旅游文化上来。  相似文献   

20.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泛长三角的有机组成部分,该地区旅游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推动快速发展的引擎和突破口。而旅游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文章以瑞奇和克里奇的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概念模型"为基础,从限制性因素、目的地管理、核心资源与吸引物、支持因素和资源四个关键因素及竞争(微观)环境和全球(宏观)环境两个辅助因素对皖江城市带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做了相关分析,提出皖江城市带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提升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