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自17世纪以来,人类关于货币性质问题的争论已有近400年的历史。就认识的演进而言,大概经历了“货币中性论”、“货币非中性论”、“货币中性论”和“货币非中性论”杂然并陈三个阶段。事实上,“货币非中性论”更接近真理,正是“货币非中性论”构成了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理论前提之一,为中央银行金融宏观调控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温特劳布和卡尔多作为后凯恩斯主义货币经济学家,他们放弃了货币数量论的基本前提,即货币的收入流通速度是稳定的,因果关系箭头应由货币供应指出名义收入和物价水平,而是在其工资定理和中央银行的“最后贷款人”职能基础上建立了内生货币供应模型,以适应西方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需要。但从该模型的理论基础和模型本身,其仍然存在一不定期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受西方宏观经济学追求微观基础的潮流影响,“哈恩难题”和“希克斯共存问题”成为长期困挠货币经济学的两大理论难题。在批判吸收前人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对“哈恩难题”和“希克斯共存问题”可以作出解答,货币实质上是中央银行现代社会发行的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负债,货币的价值即源于货币的债券属性。如果这一命题被普遍接受,则哈恩难题和希克斯共存问题便可迎刃而解。把货币看作是一种债券的观点为我们重新认识货币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在2001年初笔者建立的“世界元”模型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货币竞争力主要取决于该货币在境外作为计价、结算、储备和交易的能力。瑞士法郎和港币由于满足了外部特殊的需求,所以它们在全球外汇交易中的比重都大于其GDP占全球生产总值的比重。这个事实启示我们,人民币应尽快(2008年前)实现盯住“世界元”的现实简体——“亚元3”,就能够在东亚中央银行正式发行亚元之前,充当亚洲货币单位的等价货币、载体货币和实际计价结算货币,从而主导亚元诞生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5.
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有较强的控制能力,多数货币政策操作都是通过对基础货币控制,达到货币供应量目标.中央银行虽然通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制定对货币乘数的变化也产生影响,但是,货币乘数还受到存款人持现行为、银行体系流动性变化等因素的影响.相对基础货币而言,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乘数的能力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6.
股票市场与货币需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股票市场不断发展与扩张过程中,货币数量的收入方程式仍然是中央银行制定货币供应量目标的基本理论依据。总的来说,由于资产的替代效应,股票市场的发展与扩张引起货币需求的相对减少,当前我国不存在由于股票市场的发展与扩张产生了增量货币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从而造成货币供应偏紧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转轨时期,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流动性操作所滋生出的信贷资金流动性负外部效应及流动性悖论等现实问题,阻碍着货币供应的调控效应。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完善信贷市场资源配置的公平和效率机制,强化货币政策这只“看得见的手”对流动性外部效应的调节,冲破货币供应量调控效应的阻力,再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传导层次结构和微观调控系统,完善“看得见的手”的约束机制,实现信贷市场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改进”效应。  相似文献   

8.
货币神奇论     
作为系统地研究和阐述了货币神奇论的产生、盛行、衰落与反复,提出了货币神奇论是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产物,提出了货币的四种吸引力,货币辐射的三种新作用;拜金主义是货币神奇论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具体表现,拜金主义流行的主要形式及其危害。反对和抵制货币神奇论,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金钱观,发展和巩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要德治和法治相结合;要贯彻党的富民政策;要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要充分发挥财政税收的作用,研究货币在社会各阶层的分布。  相似文献   

9.
钱说     
李仁君  晓娇 《新智慧》2007,(4):67-68
钱不是万能的——货币崇拜论 钱在经济学中又称货币,因为货币是一般等价物,所以,谁占有了货币,谁就占有了财富和支配权。货币一旦成为世人追捧的对象,金钱崇拜就是人间一道无奈的风景线。在金钱面前,谁又能真正“视之如粪土”?达此至高境界者,茫茫人海,却是寥若晨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存款保险制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的一种制度安排。存款保险制度防止了竞争造成的个别银行破产引发的多米诺骨牌式银行危机的发生,割断了对局部存款挤兑的处理与中央银行基础货币投放之间的联系,形成了对商业银行体系流动性的支持,保持了货币乘数的稳定,增强了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的能力,为保护我国居民的储蓄积极性,促进银行业公平竞争,维持金融经济循环的继续,提高国民经济资源配置效率保持金融  相似文献   

11.
吴隽 《西部金融》2014,(10):28-32
近两年来,资金利率保持较高水平,货币基金产品和渠道创新推进较快,货币市场基金快速发展将导致金融脱媒深化,对货币供应量的稳定性和其作为货币政策目标的有效性带来挑战,并影响我国央行货币政策调控目标的实现。本文介绍了货币基金产品的主要类型和业务模式,分析了我国货币市场基金的发展现状,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货币市场基金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从公共利益说的外部性、金融脆弱说、法律不完备性理论、博弈论及对违法行为的经济分析等五方面说明了金融业反洗钱监管的必要性,构成了金融业反洗钱监管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后,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货币供给的影响越来越强。文章从货币供给决定模型和我国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分析发现,人民币汇率波动会影响我国的货币供给。进一步分析发现:人民币汇率波动通过我国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路径,资本和金融项目路径,储备资产路径和我国货币政策的公开市场操作路径,信贷传导路径等影响我国的货币供给。最后,在文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研究央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和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对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的影响,文章认为货币供给的变动取决于两个效应的叠加。本文结合我国2003年至2011年3月的经济数据进行分析,对我国未来的货币政策的实施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相对于传统货币,电子货币具有准货币、发行主体多元化、流通速度快、面临新风险等特征。电子货币的一些特征符合新货币经济学和内生货币供给理论所描述的经济状态。基于新货币经济学和内生货币供给理论对电子货币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在电子货币完全流通的情况下,中央银行将逐渐丧失货币的垄断发行权,商业银行与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甚至非金融机构均可以发行电子货币,通货膨胀有可能不复存在,传统意义上的货币可能消失。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中国古代货币价值理论相对西方薄弱的特点、成因与影响进行分析,指出正是因为缺乏对货币价值问题的研讨,导致中国古代货币思想的关注点集中在较次要的方面,无法说明财富增长的动力和根源,也无法正确认识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重要作用.货币价值论的薄弱还导致中国古代货币思想与西方相比更多地关注国家财政,对商品市场研讨不足,从而未能形成较完整的理论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7.
我国央行控制货币供给能力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从货币供给过程中的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这两个环节入手,从理论上分析了我国央行对货币供给的控制能力.同时,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转轨阶段,市场经济体制还很不完善,这些特殊国情使得我国的货币供给量更加难以控制.而且在当今金融创新、金融放松管制和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的背景之下,各个层次的货币供应量之间的界限更加不易确定,基础货币的扩张系数也失去了以往的稳定性,这又进一步强化了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通过对上述复杂因素的综合分析,探讨了我国央行对货币供给不可控性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从货币供给过程中的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这两个环节入手,从理论上分析了我国央行对货币供给的控制能力.同时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转轨阶段,市场经济体制还很不完善,这些特殊国情使得我国的货币供给量更加难以控制.而且在当今金融创新、金融放松管制和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的背景之下,各个层次的货币供应量之间的界限更加不易确定,基础货币的扩张系数也失去了以往的稳定性,这又进一步强化了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通过对上述复杂因素的综合分析,探讨了我国央行对货币供给不可控性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9.
在VAR模型的基础上,对货币供应量、通货膨胀不确定性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验证了弗里德曼假说。研究发现,通货膨胀的不确定性减缓了我国的经济增长,同时我国的经济增长加剧了通货膨胀的不确定性;货币供应量与我国经济增长存在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货币供应量变动能够引起我国经济增长的变动,而且我国经济增长的变动能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变动。  相似文献   

20.
针对我国当前物价波动与货币供应量变化情况,利用1996年1月—2010年6月的月度数据,对物价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物价波动与货币供应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且不同意义上的货币供应量与物价波动变量存在不同程度的协整关系。应采取适时变动存款准备金率、灵活推行公开市场业务、加强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指导等措施来实现物价稳定和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宏观经济调控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