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田芳 《中国外资》2008,(4):40-41
经济全球化对中日关系发展影响是深远的,该文从中日关系的历史与现状出发,分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日关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发展中日关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金融全球化表现在金融机构、金融业务、资金流动、货币体系、金融 监管全球化这些方面金融全球化的进程势不可挡。可是,金融全球化对一国的国家经济安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金融全球化已削弱了一国金融政策的有效性;为国际游资在全球范围内抽机提供了渠道;使一些民 国家出现金融现代化地锭远超过经济现代化程度的现象,从而导致泡沫经济而引起金融危机。为了捍卫国家金融安全,要审慎地进行对外金融 开放,加强国际金融合作,加强对国际游资的监管,扩大IMF提供援助的范围,建立双连风险监控制度。  相似文献   

3.
从经济全球化视角看银行流动性过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怀珍 《中国金融》2007,(14):22-23
银行业资金流动性过剩是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必然现象,从经济全球化视角看银行流动性过剩,可能更有助于对问题的判断和把握。  相似文献   

4.
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对策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作为人类社会生产力和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其本质属性决定了它在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加快经济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历史性机遇和同时,也为其带来一些深刻的负面影响。面对经济全球化大潮,发展中国家的明智策略是既要把握好这一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又要结合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扬长避短,加强相互间的团结与合作,以积极的态度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挑战。  相似文献   

5.
马丽 《中国外资》2012,(16):22+24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及外部环境的各种变化,现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外资引进的要求变得日益复杂。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事业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外资引进的重要性逐步增加,这对社会经济的长久正常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外资引进的一些看法,供参考。外资引进的要求在实施时,一定要按照一定的科学的设计程序。本文首先介绍了经济全球化和外资引进的的相关概念和过程,以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外资引进的在我国的研究和应用状况,第二部分详细分析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外资引进所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针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外资引进所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以提高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外资引进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金融全球化与金融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东 《武汉金融》2002,(7):20-22
中国入世标志着中国经济已开始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之中 ,而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伴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大趋势 ,金融全球化对各国经济和金融体系既是机遇 ,也加大了风险 ,在金融全球化的环境下中国银行体系中存在的大量不良贷款和远不能满足巴塞尔协议要求的资本充足率 ,使中国银行业存在现实和隐含的金融风险。中国的商业银行和金融监管当局必须采取有力的对策来应对挑战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及外部环境的各种变化,现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外资引进的要求变得日益复杂.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事业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外资引进的重要性逐步增加,这对社会经济的长久正常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外资引进的一些看法,供参考.外资引进的要求在实施时,一定要按照一定的科学的设计程序.本文首先介绍了经济全球化和外资引进的的相关概念和过程,以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外资引进的在我国的研究和应用状况,第二部分详细分析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外资引进所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针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外资引进所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以提高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外资引进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方芳 《中国外资》2013,(14):139-139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企业所面对的市场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转变市场营销策略势在必行。本文分析了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企业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其营销策略的改进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已经深入地融合于全球经济中,不仅在实体经济领域,而且在金融层面上与金融市场的融合也日趋密切。所以,基于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现实,面对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大势,中国不可能脱离于全球化的金融体系之外,相反,理性的选择只能是趋利避害,在与世界的接触过程中不断改革和发展自己。本文从金融全球化含义出发,比较详细地分析了全球化过程中的金融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0.
经济全球化是指各国经济问的那种日益相互关连、相互渗遵、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是一场以发达国家为主导,跨国公司为主要动力的世界范围的产业结构调整。这种产业调整.不但反映到一些产业的整体转移,更重要的是同一产业的一部分生产环节的转移。发展中国家作为资本流入的低地、我国如何应对和化解经济全球化浪潮对本国产业特别是传统民族产业的冲击.以期在经济全球化中发展壮大自己。  相似文献   

11.
当今的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体系存在严重的理论与制度缺陷,由此导致货币和金融在内在特性和外部制度两个方面都具有了进一步虚拟化的条件。经济全球化的快速推进并不是金融虚拟性过分增强的充分条件,只是由于在经济全球化的快速进程中,人们过于关注提高经济个体的效率而忽略提高全球经济金融的稳定性。因而造成制度相对滞后,使得金融的虚拟性过度增强。要改变这种倾向,首要的是转换金融发展观,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快速推进考察当代的金融,进而增进对金融虚拟性的制度约束,改变当前金融体系内短期逐利和过度虚拟化的风气。构造一个稳定性更高、更有利于实体经济长远发展的金融制度。  相似文献   

12.
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指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牛产的社会化、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加深,所有国家、地区和国家集团的所有经济部门和经济环节都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中的不可分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经济全球化是国家、民族经济关系对传统的自身疆界的跨越和突破,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3.
王伟军 《新金融》2001,(6):34-36
21世纪,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虽处于有利地位,但并不是所有的发达国家都能享受到同等的利益,从自身所处的国际经济地位出发,日本深感到要在经济全球化中获得更多的利益,必须积极融入世界,加强同各国的双边经济合作,其主要举措之一就是要积极推进日元的国际化,例证之一是,进入90年代以后,日本政府就多次主动提议建立亚洲货币基金。  相似文献   

14.
经济全球化与会计规范的国际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全球化的经济需要全球化的治理。面对日益全球化的国际经济形势以及加入WTO后的外部环境,处于转轨经济背景下的我国会计规范建设应当顺势而为,积极进行有效调整,以推动会计国际化进程,降低我国经济国际化的制度成本。  相似文献   

15.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来说,经济全球化尤为重要,参与经济全球化是中国实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必然选择,是融入国际经济社会主流、适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特征最明显地表现在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货币和跨国公司等领域的发展上;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具有积极的影响;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同时,区域经济集体也正迅速发展,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大力推动加入WTO进程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涉外税收优惠政策和税收的国民待遇原则无疑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国民待遇原则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但税收优惠政策的存在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在现阶段,如何把握我国涉外税收政策的取向,对财税理论的研究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金融全球化对我国银行业的挑战及其应对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核心内容,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经济金融化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金融全球化促进了资源有效配置,提高了经济效率,促进了世界经济增长;但同时也加剧了国际金融动荡,加大了国际金融风险.本文从金融全球化的一般认识入手,探讨了金融全球化对我国银行业的存在的诸多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银行业应对金融全球化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9.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越来越快,它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必将对世界各国的未来发展和整个世界经济政策格局产生巨大影响。自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国开始重新认识经济全球化对于本国的影响,开始更加关注应该如何去适应经济全球化这一历史潮流,以便在分享其带来的经济利益的同时尽可能避免各种损失。经济化将给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中国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这已经成为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进程将大大加快,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不可避免地对经济法带来冲击,引起经济法的变革甚至革命。因此,我国的经济法必须适应经济发展的新要求,迎接全球化的挑战,在完善经济立法上有所突破和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