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14年,国际市场和世界经济格局变化中的最大看点,是美国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美国历经了本次国际金融危机以及5年多的恢复调整后,各主要经济指标已达到甚至超过了危机前的水平,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已是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
曹阳 《证券导刊》2013,(23):16-19
2008年次货危机后,各国央行出于应对银行体系危机。打消国内通缩预期、提振投资者信心等目标需要,进行了多次大规模量化宽松,美联储资产负债表扩张了4倍,低利率和流动性扩张成为一种“新常态”。尽管如此,实体经济复苏却是低于预期的,那么始自2009年各国央行的量化宽松到底改变了什么?对于实体经济、金融市场影响几何?  相似文献   

3.
次贷危机后,受零利率下限的约束,发达国家传统货币政策的作用有限,各国央行纷纷转向非传统货币政策。这些措施最初是为应对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危机,但很快扩展到通货膨胀目标、刺激实体经济、抑制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等。本文试图对量化宽松政策的主流研究视角进行分析,勾勒出研究的基本轨迹,并结合各国量化宽松政策实际操作提出反思,以其对未来研究和政策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张茉楠 《证券导刊》2010,(46):15-15
在国际货币市场上,欧元是美元的强劲对手。两次量化宽松政策中,美国信用机构不断调低希腊、西班牙、葡萄牙的信用评级,轮番对欧债危机制造动荡,大举做空欧元。与美国第一轮量化宽松后美国利用欧债危机狙击欧元如出一辙,在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之后,美国又在利用欧债余波,大举狙击欧元,这很难说是一种巧合。事实上,这危机背后掺杂了更深层的较量,即美元与  相似文献   

5.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为应对金融市场动荡、经济持续衰退,在短期性工具到期和短期利率没有下调空间的情况下,美、欧、英、日等国家先后实施了购买证券等非传统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已经实施5年多,基于各国金融运行环境以及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程度不同实施效果产生差异.本文在对各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背景、主要内容及实施效果比较的基础上,对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6.
张丽静  刘春杰 《中国外资》2014,(6):40-40,45
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美联储为挽救经济衰退,从2008年11月开始启动一系列量化宽松赏币政策,美国这一极端的贷币政策将引发各国经济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对此,本文从量化宽松贯币政最产生的背景以及实施过程出发,着重深入分析美国量化宽松贷币政策对人民币汇率冲击,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在汇率政策上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是2008年次贷危机后各种为提振本国经济与产业选择最多的方式,我国为应对国外市场萎缩、国内市场不振的情况,在2014年底推动了量化货币政策。其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本文基于长沙市1998~2015年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量化宽松政策对房价影响并不显著,反而房地产投资额和第二产业发展带动了房价的上涨。  相似文献   

8.
陈国权 《中国外资》2013,(21):102-103
2008年次贷危机后,美联储实行了四轮量化宽松政策,对美国经济的复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其政策外溢效应日渐扩大,尤其是新兴经济体面临着较大的通胀压力与资本流动风险,本文深入分析了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及本质特征,并结合中国实际分析了其可能影响。  相似文献   

9.
拭目以待     
近些年来,国际经济金融领域的一个突出现象就是过度负债,债务规模庞大。为应对债务危机,主要发达国家实施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美联储先后实施了四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使它的资产负债表规模在今年1月突破了3万亿美元,是金融危机前的三倍多。欧洲央行在实施了两轮长期再融资操作(LTRO)后,去年9月6日,又推出直接货币交易计划  相似文献   

10.
《金融博览》2013,(13):8-9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美联储率先推行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随后世界主要经济体也陆续执行了这一非常规的货币政策操作。货币的潘多拉魔盒终于被打开。时至今日,世界经济依然风云变幻,层出不穷的政策招数,经济的乱世,货币洪水般地泛滥,晃花了人眼。恰在此时,美国又转而酝酿退出宽松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1.
2008年以来美国为应对危机后的经济低迷,连续启动四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并引致其他发达经济体纷纷效仿,由此造成了新兴经济体本币被动升值和游资过度输入的不利局面,损害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本文运用2004-2012年沿海省市的面板数据和2002-2012年反映中国总体经济状况的时间序列数据建立计量模型,从影响我国实体经济产业价值链的两端入手,对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及其退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剖析。结果表明:量化宽松政策实施对我国的出口影响较为明显,进口成本的提高没有形成过大输入型通胀压力,其对外传导机制和溢出效应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具有一定滞后性,因此我国亟待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延伸产业价值链,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2.
过去一年,在乌克兰危机、美国退出量化宽松(QE)、石油价格下跌等事件的影响下,黄金随之起起落落,但总体上并没有走出2013年断崖式下跌的阴影。  相似文献   

13.
美国已推出QE3.5版本,日本央行正草拟比欧美更进取的量化宽松,无条件不停为市场"泵水"。究竟量化宽松是灵丹妙药或是饮鸩止渴2008年美国爆发金融海啸影响全球各资产市场下挫,为避免美国再次步入大萧条,联储局主席伯南克宣布推出第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如今,美国已推出QE3.5版本,支持和反对者众:支持者认为当时因资金链断裂所做成的流动性危机足以打跨整个金融机  相似文献   

14.
量化宽松是指央行通过大量印钞或者买入政府、企业债券等手段,向银行体系注入超额资金,让基准利率维持在零。现在,零利率在短期内已经注定失效,美联储已经诉之于更为激进的量化宽松政策。但预期效果不佳。一方面,欧美银行体系的功能在危机中遭到严重破坏,现在急需补足资本金,因此,再多的流动性也难以使银行加大放贷规模。另一方面,量化宽松极有可能带来恶性通货膨胀的后果。现在央行向经济注入大量流动性,不会导致货币供应量大幅增加。  相似文献   

15.
2007年次贷危机发生后,美联储采取了以利率调控、量化宽松(QE)和扭转操作(OT)为内容的宽松货币政策。实施宽松政策的目的在于通过调低短期名义利率、增加货币供应降低长期利率和金融产品风险溢价,以增加经济金融体系流动性和信贷可获得性,进而推动美国经济走出危机。本文分析了美联储宽松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调控逻辑与操作实践,反思了货币政策在应对危机中的效应、调控框架构建、超额流动性传导等问题,以期为我国央行政策操作提供一些参照与借鉴。  相似文献   

16.
许谏 《中国外汇》2013,(1):76-77
2012年,黄金价格走势可谓一波三折:一季度黄金价格跟随其他商品展开反弹行隋;二季度欧债危机深化,市场担忧希腊退出欧元区,黄金价格随之开始下挫;三季度欧债危机出现转机,黄金价格开始筑底;进入八月份,新一轮量化宽松预期再起,黄金开始发力,随着第三轮量化宽松正式推出,黄金价格也冲到了历史高点;当很多人都预期黄金年内有可能再创新高之时,第四季度黄金价格却开始了大幅回调,基金持仓也大幅下降。之前乐观的投资者开始担心黄金的牛市是否已经结束。  相似文献   

17.
欧版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能否拯救欧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柳  王旭祥 《银行家》2012,(6):94-96
正自欧洲债务危机以来,欧洲央行持续采取了非常规的宽松货币政策,以缓解债务危机形成的市场流动性不足问题,这些非常规货币政策操作构成"欧版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欧洲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主要实施工具包括四项:第一,启动延长到期日的长期再融资操作计划(LTRO);第二,启动SMP(证券市场  相似文献   

18.
梁珊珊 《海南金融》2011,(6):18-20,35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各国为应对危机纷纷采取非常规的货币政策,以美联储为代表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造成全球范围内流动性过剩.我国为应对危机也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内外因素导致我国通胀压力凸显.除了货币因素、大宗商品的输入性影响、劳动力成本上涨等因素外,公众通胀预期对通胀本身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本文...  相似文献   

19.
王奎 《金融博览》2011,(4):64-65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2010年是最复杂的一年”,我们见证了全球经济的跌宕起伏:“二次探底”忧虑忡忡,经济刺激政策淡化退出,美国量化宽松政策以邻为壑,欧洲债务危机此起彼伏,汇率问题明争暗斗,金融监管铁拳频出。  相似文献   

20.
美联储第二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前后,国际社会争议不断。文章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与国际货币体系的关系着手分析,指出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再次暴露出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内在缺陷,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有可能加剧国际金融风险,并提出了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