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清华大学与淮安市产学研合作为例,构建了高校与政府、企业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淮安的实践证明,这种以市校全面合作协议为基础、产学研专项资金为引导、产学研合作办公室为中心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有效推动了高校与地方的产学研合作以及企业的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2.
地方高校物流人才产学研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物流人才需求不断扩大,如何有效地培养物流人才,对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从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方式出发,分析了地方高校产学研物流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基于应用型的地方高校物流人才产学研培养建议。  相似文献   

3.
产学研结合既是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又是高等教育培养具有创造性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要求。由于目前地方高校产学研运行机制存在着一些无法克服的矛盾,尤其是定位偏差导致其发展不畅,因此构建地方高校新的产学研运行机制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从分析地方高校在产学研合作中定位的偏差角度出发,指出如何从市场、科研、学科建设等方面对地方高校在产学研合作中的合理定位进行重新认识.从而建立起科学、高效的运行机制,以促进地方经济与地方高校的良性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4.
高校作为科学技术领域的生力军,有着雄厚的科教实力,理应担当起服务新农村的建设。而产学研结合的方式,能够全面发挥地方高校的优势,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工作。因而新形势下地方高校必须要结合产学研合作,推动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分析新形势下地方高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具体结合对衢州学院服务新农村建设现状分析,提出衢州学院产学研推动地方高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以清华大学与淮安市产学研合作为例,构建了高校与政府、企业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淮安的实践证明,这种以市校全面合作协议为基础、产学研专项资金为引导、产学研合作办公室为中心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有效推动了高校与地方的产学研合作以及企业的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6.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是党中央、国务院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在深刻分析我国经济、科技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着眼于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民族地区建设区域创新体系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以民族地区地方院校——宁夏大学为例,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探索性地建立了具有区域特色的省部产学研合作、地方政府主导的产学研合作、校企产学研合作联盟等多种模式,提出了民族地区地方院校产学研合作的对策,以期为其它高校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7.
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的产学研合作能够为国家培养大量优秀的应用性人才,并且能够加快科学技术的转化,从而为经济服务.产学研合作是提高国家创新能力的有效方式,能够促进我国高等院校为社会服务.本文详细的论述了我国广西地方本科院校经营类专业产学研合作的现状,分析了广西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产学研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深入地探讨了加强产学研合作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8.
基于产业集群的高校产学研战略联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国华  江惠民 《当代经济》2009,(19):110-111
全球金融危机下,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应对危机的有效手段之一.伴随着国内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高校人才的大规模培养,以及实现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实施,如何建立和怎样培植产学研战略联盟成为研究的焦点.本文分析高校产学研战略联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产业集群的视角,提出了高校产学研战略联盟建设的思路及对策.  相似文献   

9.
刘仁能 《当代经济》2008,(6):138-139
文章根据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设计的现状,结合旅游管理学特点,分析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产学研结合”的毕业设计新模式,培养适应性强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0.
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地方高校不仅仅为地方政府提供智力支持,而且在区域经济、文化和科技等方面都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为使地方高校的改革发展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地方高校应当在办学定位、学科专业调整、产学研结合和服务地方经济等方面做出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改革,才能使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确保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产学研合作是高校科技工作的一项重要方针,在当前以结构调整、人才分流为中心的,以建立多种科技运作体系为目标的科技体制改革中,再次受到重视.今年7月在全国高校科技工作会议上,国家教委领导同志提出产学研合作是高校科技改革的一个关键,强调产学研合作是科技开发和成果转化的主渠道,并把产学研合作的全面成功提高到实现教育科技和经济密切结合的高度来看待.  相似文献   

12.
地方高校为培养适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转型发展是大势所趋。地方高校实现转型发展必须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借鉴国外及一些地区的成功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工作: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构建多元化的教育结构;调整专业结构,构建体现应用型本科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产学研合作,建设终身学习型社会;为地方政府提供决策咨询。  相似文献   

13.
《经济师》2016,(5)
农林类高校"就业难"与地方经济发展"人才饥渴"悖论的关键在于将二者统一在一个框架下进行研究,并确立长效机制。将农林行业当地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是吸引高校毕业生向农林行业流动的根本举措,这需要政府将行业利润差额予以补偿。"政产学研"平台建设会形成高效智力支持地方发展、地方发展推动高校发展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保障平台健康科学运转的核心机制在于为高校提供足够的激励开展面向农林行业的科研创新活动。  相似文献   

14.
试论政府在产学研合作中所起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为什么要在“产学研”前加一个“政”字?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产学研合作的目的是什么。企业、高等院校以及科研机构形成合作产业链,是由他们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而决定的。高校、科研机构具有教育资源、科技资源和人才智力资源,企业有较强的财力和开发科研项目应用的能力。发挥高校自身的优势,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强校企合作,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对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发展地方经济,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大学科技园已成为国家重要的技术创新基地、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创新创业人才聚集和培养基地、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回顾了我国大学科技园的建立和发展状况,在分析地方高校建立大学科技园的优势和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创建地方高校大学科技园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6.
以何种模式进行合作是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各国在产学研合作的实践过程中都形成了不同的模式。本文介绍了6个典型国家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并作了对比分析,分析结论对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创新提供了一些启示:高校应摆脱传统科研体制的观念束缚,消除产学研合作的传统边界,加快产学研合作的开放性与国际化;充分整合高校的各种社会资源,探索全方位、多元化、深层次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改革新形势下产学研合作的制度环境,变被动合作为主动合作。  相似文献   

17.
高校是产学研合作创新的重要力量。在政策的引导与合作利益的驱动下,山东省高校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新模式,有力地推进了产学研结合。但也存在一部分高校服务意识淡薄;科技成果难以转化;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够;科技创新水平低;政府的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利益分配不合理等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建立配套、合理、规范的高校产学研信息公开制度,完善我省高校产学研合作创新的一体化协调运作体系,充分发挥省属科技情报机构以及各地市科技情报机构服务于高校产学研合作的桥梁作用,建立规范协调的技术知识体系并出台一些激励措施。  相似文献   

18.
基于高校产学研合作框架,从产学研合作规模、合作水平及科技成果转化能力3个维度构建高校产学研合作绩效评价体系。以2011-2015年中部地区的湖北、安徽、河南和湖南,发达地区的上海、广东和江苏等省市相关数据为样本,采用省际间横向比较方法,比较中部地区与发达地区高校产学研合作绩效。结果显示,发达地区高校产学研合作绩效在3个维度上均好于中部地区, 湖北、江苏两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绩效分别在中部地区和发达地区领先;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弱是中部地区高校产学研合作绩效的制约因素。由此,针对当前主要问题提出系统性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9.
产学研联合创新体系所具有的系统性、网络性和多维性等特点使其成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地方法制的内涵决定了其能更具针对性地解决地方自主创新中出现的问题。地方政府自主地、创造性地规范和协调产学研联合创新活动中出现的各种关系不仅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需要,而且是我国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产学研联合创新需要科学完善的地方法制体系作为保障,为此,必须搭建产学研联合创新体系地方法制建设框架。  相似文献   

20.
现行管理体制机制制约了中国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活动的开展,面对国家重大需求,亟需建立有效的协同创新模式,整合优势资源支持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协同创新的本质是管理创新,在分析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内涵和问题的基础上,借鉴项目化管理理论与方法,以任务为导向,采用“任务集中管理、项目分散实施”的思想,建立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组织机制,实现目标、任务、技术资源与管理资源之间的协同,从一定程度上突破现有管理体制,形成高效的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