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走过了20年的路程.最主要的经验,就是大路向前不能错什么是大路向?就是改革开放。中国能够在当今世界经济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靠的就是改革开放世界上不少人认为.中国今天的竞争力来自廉价劳动力。这个看法错。20年前.中国的劳动力更廉价.那时的人工成本差不多是发达国家的1%可是.那时中国的经济在世界上哪里有什么竞争力可言,虽然劳动力非常廉价.但把劳动力和其他要素组织起来的组织成本和制度成本非常昂贵.经济当然就难有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个体户还是一帮很不入流的人,但是,他们抓住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次机遇,赶上了流通领域的市场化,于是,他们就开始练摊,倒腾。倒服装、倒电器、倒小商品等等,什么挣钱倒什么,把南方沿海城市的东西运回内地来卖,挣差价,慢慢成了“万元户”,逐步富裕起来。  相似文献   

3.
妙语说入世     
——入世前,我们好比挑担卖菜的小贩,没有执照,工商一来,拔脚就跑。入世,我们有了正式执照,照章纳税,公开经营,可以堂而皇之进入“菜市场”,成了有头有脸的正式摊主。——中国入世有什么利弊?想想改革开放有什么利弊?大体是一个道理:打开窗户,新鲜空气进来了,但有时难免会飞进一两只苍蝇。在中国建立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很多问题需要解决,要靠法制、靠规则,规范市场行为和政府行为,入世正提供了这样的机会,它将使中国改革开放之路走得更稳。———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过那么多的曲折,某种意义上讲,对我们是一种磨练,…  相似文献   

4.
《企业标准化》2006,(1):117-117
一位法国朋友问我:“你认为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中国人变化最大的地方是什么?”  相似文献   

5.
众甫 《中国企业家》2007,(24):32-33
如果有一天绿色能源替代了所有的矿物燃料(石油、煤碳)后"过剩了",那才是全人类的福音改革开放以前,我们还曾为如何养活近十亿人口而发愁。如今,庞大的人力资源成为美、日、俄及众多欧洲国家羡慕的对象。能阻碍我们成为超一流强国的只有资源,中国各种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都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随着中国的崛起,我们生产什么,什么就便宜;消耗什么,什么就贵。在国际大宗物品贸易中"中国需求"几成头等因素。  相似文献   

6.
徐留平 《经营者》2013,(8):128-130
中国汽车业走过了60年,老一代汽车人做了很多事情。我们要总结中国汽车业60年、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汽车业有什么好的东西。  相似文献   

7.
在中央发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强音时,一些自由主义人士依然一再邀请世界银行帮助中国设计改革开放道路,指点中国未来的发展迷津,难道他们真的不知道世界银行到底是什么货色?  相似文献   

8.
李宗杰 《活力》2007,(12):9-10
党的十七大深刻总结了十六大以来的辉煌成就和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的历史经验,鲜明地回答了当代中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的根本问题,全面部署了推进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入世快一年了,外商对中国企业有一些什么样的要求,日本企业也是从这个角度看中国企业,去分析的。有什么要求呢?我个人看,把他们叫做三座大山,就是阻碍中国企业国际化的三座大山。第一个是主观主义,自己认为是可以的对方也一定要接受,这种心态的确是存在的,但是国际上这种思路是行不通的。第二个是不安心态,不安心态是什么呢?改革开放已经快三十年了,中国会繁荣下去的。所以,现在可以放弃过去那种不安的心态。第三个是腐败现象,也就是说人治的表现,如果有人治就有腐败,如果消灭人治,走向法治,腐败现象会减少的。日本企…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企业在全世界,我们卖什么,什么便宜。一个汽车,我卖9000美金,他就卖8000美金,转眼之间就做亏本买卖: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从落后迈向腾飞,中国企业从萌芽走向崛起,一批成功的企业家已然登上历史舞台,擎中国商业之巨擘,领中国管理之走向,普受世人之拥戴。毋庸置疑,这些商业领袖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决定着中国企业的未来。那么,我们应该从他们身上汲取什么营养?他们骨子里流淌的商业基因将引领中国管理走向何方?  相似文献   

12.
中国最大的创新:“中国之路”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入了一个大规模创新、集体创新、加速创新、不断创新的时代。人们不禁要问:中国为什么会迅速崛起?这正是源于中国的创新。那么,人们还会再进一步问道:中国最大的创新是什么呢?这就是开拓了“中国之路”。  相似文献   

13.
2003 任正非     
李岷 《中国企业家》2008,(20):21-21
在最近诸多名家对改革开放50年的回顾、总结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周其仁教授说,在50年的源头,邓小平做对了什么?——他正确地“把企业家请回了中国”。多么举重若轻的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14.
刘宝华 《经营者》2013,(20):128-130
这家跨国汽车集团在华发展史与中国改革开放完全同步,中国汽车业应当思考从这位强大的合作伙伴和老师身上学习什么?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是保证我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关键。改革开放顺应时代潮流,符合人民意愿;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当代中国的繁荣富强,就没有人民生活的显著改善,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现代化进程中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上海企业》2011,(12):35-35
当前形势丁中国因素已经成为世界资源价格变动的重要影响因素,中国买什么,什么价格就上涨,如铁矿石、玉米、大豆等等,都是如此。中国购买能力就是再强也难以承受这种价格变化。  相似文献   

17.
《企业家信息》2012,(6):21-30
编者按: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制造”已经成为中国的一张名片,带动就业,积累外汇,可以说,没有“中国制造”就没有改革开放巨大的物质成就。然而,高速发展后,“中国制造”也暴露了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中国制造不仅面临着价值链位置低端、没有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惊险一跃的老问题,而且又遭遇到劳动力老化、人口数量型红利...  相似文献   

18.
文摘集萃园     
《公司》2000,(4)
加入世贸组织是中国第二次改革开放 著名经济学专家曹思源认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中国的第二次改革开放,比之1978 年久病初愈的中国第一次改革开放,从某种意义上讲,加入世贸组织,刘中国的影响更广泛,其意义更深远。曹思源认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可引起五大变化。 一、促进贸易自由化。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就将与世贸组织130 多个成员之间互相提供贸易优惠,逐步降低关税,拆除非关税壁垒。这样一来,中国进口会增加,出口也会增加。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05 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将从1998 年的320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企业历经坎坷。一些企业已深感从“摸着石头过河”到“踩着地雷探路”了。 面对未来,中国企业靠什么把握自己的命运?美国麦肯锡公司的潘望博,清华大学的刘冀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陈淮,为我们试解谜团。  相似文献   

20.
李文金 《活力》2007,(5):63-6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商业由传统的经营方式向现代经营转变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面对加入WTO以后的激烈竞争局面和我国经济现代化,尤其是流通现代化的建设,急需中国商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商业现代化是商品流通实现现代化的唯一途径和发展方向,关系到中国流通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那么什么是商品流通现代化,怎样来认识它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