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福建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农业劳动力实际投入量进行推算估计的基础上,应用增长速度方程式法对福建省 1982- 1998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从“七五”期间的 39.38% ,逐步提高到“九五”后三年的 54.75% ,初步实现了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江西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的测算与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在阐述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理论的基础上,采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和索洛余值法,利用SAS软件对江西省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进行测算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江西省1984—2002年期间,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达到40.78%,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开始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相似文献   

3.
饭店在科技方面的投入是饭店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科技进步对饭店经济的贡献率,对于饭店管理者的科学决策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实际数据,运用增长速度方程模型,选取我国星级饭店的营业收入总额、固定资产投资额和年平均从业人员数这3个指标,来测算"九五"和"十五"期间我国星级饭店发展中科技进步对饭店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以及资本、劳动力的贡献率,得出现阶段劳动力投入和资本投入是推动我国星级饭店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而科技进步作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从实证角度出发,运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对1999-2009年广东省旅游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结果表明,固定资产或劳动力的投入均能促使广东旅游产业营业收入的增长}旅游产业营业收入增长更多地体现为科技创新的推动,然波动性较大;由于资本投入利用率不高,故资本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籍此,深入结合区域各城市旅游产业发展现状,从产业基础路径、关键领域路径和政策保障路径构建广东省旅游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5.
根据测度指标的可量化性、科学性原则和数据的可获得性、权威性原则,利用文献研究法和专家调查法构建文化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然后运用熵值法测算中国31个省份文化产业竞争力水平并作比较分析,并利用空间聚类分析方法对各省份文化产业竞争力差异进行分析,运用全局空间自相关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揭示全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空间相关性和时空格局演变特征。研究发现:全国范围内文化产业竞争力水平有较大差异,总体上呈现由东向西下降态势,东南沿海地区是文化产业强省份的集聚地;全国文化产业竞争力在整体上呈现出空间自相关性,即表现出较强的集聚效应;全国文化产业空间格局发生一定程度的演变,东南沿海的文化产业强省份具有溢出效应,一定程度上带动中部和西部地区发展,其他区域格局相对稳定;冷-热点区域的空间分布呈现热点值由东部向西部递减的趋势,东部地区对中西部地区有一定热化作用。  相似文献   

6.
7.
近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在京召开的2009年度工作会议,指出目前我国渔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经超过50%。据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介绍.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渔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水产品产量占到全世界的总产量的1/3以上,渔业产值在农林牧渔总产值的比重由16%上升到10%左右,渔业已经从一个小产业发展成为目前农业农村经济中重要的大产业,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8.
提高农民纯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中国农民纯收入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民纯收入具有空间相关聚类特性,近10年来并没有明显改变。西部省份之间仍处在低值聚集区,东部省份大都处在高值聚集区,总体上这种不均衡趋势在增强、差距在增大。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软件分别进行OLS、SLM和SEM回归分析,探讨农民纯收入影响因素,得知农民纯收入在省域之间不仅存在空间扩散效应,而且影响农民纯收入的因素也具有空间相关性。立足于研究结论基础上,对如何增加农民收入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ESDA的中国省域房地产发展水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ESDA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的方法,通过房地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的数据,对省域房地产发展水平的总体和局部空间差异变化趋势、特征进行了初步探索性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区劳动生产率的空间统计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明确我国区域劳动生产率的特征对于我国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区域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至关重要的.但传统的三大地带划分对于各地区的劳动生产率水平发展状况的区域划分来说并不恰当,难以体现劳动生产率高低的-致性与地域的紧密联系的统一,本文采用的空间统计分析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地区劳动生产率空间聚类趋势明显.最后,将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划分为东部和南部高劳动生产率区域、北部较高劳动生产率区域和中西部低劳动生产率区域共三个区域.  相似文献   

11.
贵州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索洛模型,定量分析了贵州省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实证结果表明:贵州省的经济增长仍属于投入拉动型增长;劳动投入对贵州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起伏较大;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2.
文章依据全国30个省市区2001—2011年的面板数据,构建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以财政科技投入、专利水平、科技市场交易额等变量为指标的科技进步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财政科技投入、专利水平和科技交易都在正向上推动大学生就业密度的提高,其中财政科技投入贡献程度更高;全国的区域差异明显,东部地区科技进步对大学生就业的拉动效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中西部的拉动效应弱化。因此,应该继续加强科技投入,提高科技产出以及科技成果转换能力,同时对中西部有积极的政策倾斜,以促进我国的大学生就业。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中国大陆地区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除西藏外)1995—2014年面板数据,测算各省空间相关性的技术进步贡献率.运用LMDI方法将能源强度分解为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效应,从能源回弹效应的定义及机理出发,研究中国能源回弹效应现象.结果表明:中国1996—2014年回弹效应的发展趋势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部分回弹效应阶段(1996—1999年)、逆反效应阶段(2000—2008年)、部分回弹效应阶段(2008—2014年);整体来说,中国能源回弹效应平均值为64.77%,处于部分回弹阶段,表明达到一定的节能的效果,但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可以通过技术革新,优化结构来提高节能效率.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陕西省2007年主要科技统计数据为样本,综合评价了当前陕西科技创新的发展状况.结果表明:近年来,陕西省的科技创新水平显著提高,科技发展态势良好,但是与全国发达省份相比仍然落后,与西部一些省份在科技关键指标上也有明显差距,科技投入、科技活动力量区位分布、高新技术产业化等因素制约了陕西科技创新型省区的建设.对此,提出要建设陕西科技创新型省区,必须构建富有区域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大科技创新型人才和科技活动经费投入,加快完成对传统产业的高新技术改造等.  相似文献   

15.
甘肃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统计分析与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从1987年英国学者弗里德曼提出科技创新系统以来,各国学者从科技创新角度对国家的综合国力作了大量研究,一致认为科技创新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技术水平、经济发展以及综合国力有着决定性影响。本文在对甘肃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用两种方法对其进行了综合评价,认为甘肃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低水平制约了甘肃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为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运用中国高技术产业省级和企业的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并运用系统GMM法研究技能劳动力供给、国内外技术进步对中国技能溢价的影响。研究发现:技能人才的相对供给对技能溢价的影响显著为负,国内研发投入和出口会使中国技能溢价逆转,而国内技术购买、国外技术引进和外商直接投资(FDI)会增加技能溢价,考虑交叉关系之后,各变量的影响符号基本一致,但系数变小;将高技术企业分为外资和内资企业,外资企业各个解释变量的影响方向与前面一致,内资企业各变量的影响方向存在差异,不同类型企业各个变量的影响大小差异与变量本身规模有关;运用脉冲响应图发现贸易开放会引起开放程度较高区域的外资企业和内资企业技术“追赶”,提高其技能溢价。  相似文献   

17.
中国省域低碳消费影响因素的空间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C-D函数双对数经验,采用五个解释变量,自建模型并引入空间效应研究中国省域低碳经济问题。得出:省域煤炭消费行为存在空间效应,溢出效应参数估计值最高达到0.1286,并随着距离逐步变小;煤炭消费量与产业结构、人口增长、资源禀赋、收入水平和人口、工业经济增长存在内生的联系,其中产业结构和人口增长是影响能源消费行为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而较高的工业经济增长并不必然伴随较高的煤炭消费量。为此应调整产业结构、加大技术改进等,实现低碳经济。  相似文献   

18.
发达国家农业增长中科技的贡献达到60%-70%,甚至更高,而我国仅有40%-50%的水平,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则更低。西部是我国农业资源富集地区,不但要明确政府在农业科技投资中的主体地位,还应加大私人部门对农业科技投资的资金支持,提高农业科研投资强度;要建立和完善增加农业科技投入的投资、监督、保障和责任机制,并将农民人力资本投资、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生产实践、农民投资服务体系创新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