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企业人才流失及其危机管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叶映 《经济师》2006,(2):153-154
企业成败的关键是人才,但较高的人才流失率会给企业带来许多的负面影响。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更加注重对高级人才流失率的危机管理。文章通过对引起人才流失的原因分析,探讨了企业人才流失的危机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2.
企业人才流失的危机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的竞争首先是人才的竞争,人才危机对企业系统的总体目标和利益构成威胁而导致紧张的状态。人才流失的危机管理目标就是变危险为机遇,使企业越过陷阱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因此,企业应建立人才流失的危机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3.
企业人才一般有相应的专业特长和较高的个人素质。他们往往有较高的学历和其他方面的能力素养,不仅具有专业知识,而且还掌握较多的企业管理知识,能够很快地吸收最新专业技术,并能运用这些新技术,创造财富。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人才的贡献。本文将从企业人才流动现状及其影响着手,分析企业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以及探讨如何保留企业中的人才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李盛竹  王永 《经济论坛》2005,(7):110-111
一、中小企业人才流失成因(一)企业方面 1.错位的人才观念。中小企业通常存在的人才观念误区有重文凭轻能力,重资历轻道德,重招聘轻配置,重使用轻开发,重引进轻培养等。如果企业没有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念,那么即使企业求贤若渴、千方百计地招揽来人才,也较难真正的认识、使用和管理好人才,从而很难发挥人才效用并留住人才。  相似文献   

5.
中小企业人才流失危机成因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李盛竹  王永 《经济师》2005,(4):166-167
知识经济时代 ,企业间的人才竞争日趋激烈 ,中小企业人才流失危机无可回避。文章分析了中小企业人才流失危机产生的背景与原因 ,以及对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严重影响 ,提出了中小企业如何应对人才流失、实施企业危机管理的策略与措施。  相似文献   

6.
企业的核心人才是掌握企业重要资源、核心技术,并拥有绝对权利的核心员工。他们的稳定性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本文围绕企业的核心人才,在分析企业核心员工流失的现状和原因的基础上,基于诺曼·R·奥古斯丁的危机管理理论,指出了应对企业核心人才流失的策略——企业HR危机管理。通过对人才危机的多角度防范、危机的准备、危机的确认到危机的控制、危机的解决、最终化危为机分步骤探讨,建立一套针对企业核心人才流失的预警机制和危机处理机制,以减缓企业核心人才流失为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乡镇企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的战略地位,对解决"三农"问题和农村城镇化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大部分乡镇企业却处于"招人难,留人更难"的困境之中,人才的大量流失严重阻碍了乡镇企业的健康稳步发展.文章阐述了乡镇企业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面临的困难,结合乡镇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及乡镇企业自身的特点,提出了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乡镇企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的战略地位,对解决“三农”问题和农村城镇化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大部分乡镇企业却处于“招人难,留人更难”的困境之中,人才的大量流失严重阻碍了乡镇企业的健康稳步发展。文章阐述了乡镇企业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面临的困难,结合乡镇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及乡镇企业自身的特点,提出了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改革步伐的进一步加快,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入驻中国。跨国公司为了提高自身在中国的竞争优势,采用生产和人才本土化的策略,吸引了大批优秀人才加盟。他们绝大部分是来自中国企业内部关键性的核心人才,这些对企业的发展、命运产生重要影响的人才的离职,是企业发生人才流失危机的主要原因。如何预防及应对人才流失引起的危机,是中国大多数企业面临的严峻课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经济师》2017,(1)
新经济时代,企业间的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中小企业的人员流动过于频繁,人才流失现象严重,这对中小企业的发展造成致命的威胁。因此,如何防范人才流失已成为摆在中小企业管理者面前的重大难题。文章在分析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小企业人才流失危机产生的背景与原因,以及对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严重影响,进而提出了中小企业如何应对人才流失、实施企业危机管理的策略与措施,以更好地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江苏是乡镇企业的策源地,曾经占江苏经济的半壁江山。改革开放以来,江苏乡镇企业发生了巨大变化,由原有的三大特征发展变化为: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体制现代化、产业规模集群化、生产技术科技化、产品经营外向化五大特征。当今的江苏乡镇企业和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一起构成了“新江苏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军工企业科技人才大量流失成为军民深度融合面临的巨大障碍,给新军事革命带来了挑战。基于双层嵌入理论和需求拉动理论,构建我国军工企业科技人才流失影响因素DBOE模型,使用DEMATEL-AHP方法筛选出影响因素中的关键要素。研究发现,科研能力和收入报酬对军工企业人才流失的影响较大,而企业文化的影响相对较小。具体来看,我国军工企业科技人才流失影响因素前四位分别是基本工资、绩效工资、物质支持和精神支持;科研能力与其它指标关系最为紧密,在对其它因素产生显著影响的同时,也容易受其它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资源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随着外资企业的进入,我国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现象越来越严重。基于国有化工企业人才流失的特点,可以深入剖析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从人才战略、人才保障、人文环境、人才流失预控与离职管理等方面提出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企业人才流失的经济学分析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炤磊 《经济与管理》2003,(5):16-17,22
现代企业间的竞争是以人为本的综合实力的竞争,人才流失是削弱企业综合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本文假设企业人才流失是企业与个人之间以成本收益比较为基础的博弈过程的结果。利用简单的博弈模型以及成本——收益模型分析了企业人才流失的动因,并从中得出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中小民营企业人才流失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民营企业占我国企业的绝大多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人才竞争的加剧,这类企业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已成为影响和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障碍。在借鉴国内外学术界关于人才流动影响因素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分析了我国中小民营企业人才流失的现状和成因,提出通过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建立公正的用人机制、全方位的激励机制和科学的考评体系,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以及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等措施。增强人才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达到减少人才流失和促进企业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试析新时期我国中小企业人才流失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中小企业人才流失呈多样化特征,人才流失主要受经济、社会、个人等影响,对企业、社会和个人都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企业必须通过树立人本思想,不断完善管理机制等方法吸引、培养和留住人才,政府、社会、个人也得有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7.
现代企业的危机管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现代企业危机管理的存在背景,从财务、企业流程和企业环境的角度给出了企业危机的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企业危机管理系统的构成,论证了该系统是危机信息系统、应急决策系统和组织实施系统的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18.
人力资本外流与经济增长--对人才外流损失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人力资本和移民净流出量两个变量,采用比较静态的分析方法,计量分析平衡增长路径上人才外流的收入损失.由于外流人才富含人力资本,根据给定参数计算,即使少量的高素质人才外流,也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如果不考虑人力资本的正外部经济效应和国家教育投资损失,仅考虑劳动力和人力资本等生产要素流失所带来的经济损失,根据2002年的数据估算,我国当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因人才外流就损失约92.2亿元.  相似文献   

19.
随着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以及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迅猛发展,旅游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更加复杂,竞争更加激烈,竞争优势的可保持性越来越低,各种危机频繁发生.面对这种危机重生的外部环境,旅游企业必须从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生产和企业组织结构等四个方面增加管理的柔性,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苏杰  龙静 《江南论坛》2001,(3):22-23
一、人才流失的现状和原因《大国的兴衰》一书的作者帕·米西认为:21世纪综合国力的竞争,根本上就是人才的竞争。然而就人才竞争而言,我国显然是不容乐观的。80年代以来,鼓励出国留学成为我国开放搞活的重要举措。1985-1997年间,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127281人次,超过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西方国家采取给予永久居留权及免交学费优惠政策截留我国人才,大批人才由此流失海外,12万留学人员中学成回国的仅有4万余人,约占1/3。中国科学院1万名左右的年轻人中,研究生流失率达39%,大学生流失率达27%。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