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桂杰 《中关村》2008,(1):94-97
和很多整天奔忙的企业家不同,北京创毅视讯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张辉看起来多了几分从容和淡定,他看上去年轻而有活力,眼角眉稍都是自信,额头上一丝皱纹都没有。张辉是一个行事低调的人,尽管他们公司正在研发的为手机电视提供核心芯片的项目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后。他先后在央视的《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富有影响力的节目上曝光,并被中央级的多家媒体关注,但张辉面对笔者还是表示:“现在写我还有些早,等手机电视被广泛应用的时候写我也不迟。”  相似文献   

2.
吴志刚 《中关村》2022,(10):48-50
<正>十年临床,十年医药,十年技术开发,十年创业造就了更懂用户的科研人王世红。年近八旬,他依然精神满满的走在创业的路上。“十年临床,十年医药,十年技术开发,十年大健康创业,我的四十年既简单,又丰富”,原三级特等医院技术开发办公室主任王世红在北京的办公室接受《中关村》杂志采访表示。这位已经近80岁高龄的老人说,“虽然我年岁老,但是心不老,作为一名创业者,我一直在路上”。  相似文献   

3.
王德禄 《中关村》2014,(6):80-80
怎样理解“科技创新中心”?我认为首先要从科学中心的演变来看今天的科技创新中心。 19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之际,德国成为科学中心。德国在科研组织方面的创新是:科学学会、科学杂志和科学实验室,这使得工业革命发展到最高潮。美国取代德国成为科学中心,是依靠大学的基础研究和大公司的产品研发。美国和德国最大的不同是,美国虽然继承了德国的科学研发中心,但美国培养了一大批大公司,成为研发的中坚力量。这些力量在全球化到来之际,拔得了头筹,成为全球化的主力。  相似文献   

4.
开篇短语说实话,采访费振勇真不容易。不是因为他没有业绩,他是中关村科技园区第二届优秀创业者评选候选人之一。也不是因为他不善言谈,整整一个上午,他侃侃而谈,滔滔不绝,直到中午12点过了,还意犹未尽。说到底,是他的思维方式给我出了难题。难题之一,费振勇不愿意张扬自己。为什么呢?我再次看了他的申报材料:于2000年成立的哈工大北方科技有限公司连续3年创造产值超过1亿,为国家上缴税费816万元。连续3年年均收入增长保持在70%以上。公司拥有15个自主知识产权证书和1项专利技术。以费振勇为第一设计人研发的自主知识产权产品——金谷光盘文档管理系统,已成功应用于我国120多个地市商业系统。目前,公司在国内银行影像产品市场的占有率已近40%。费振勇说,我是他接受的第一个采访者,就在前一天,他还在犹豫。他认为一个人的成功不在他怎样说,而在于实干,在于业绩。所以,在采访中,他就不  相似文献   

5.
在开始这次采访之前,我一直在设计这位未曾谋面的北京大学附属中学的教学副校长的形象;一个城府甚深的官员,冠冕堂皇的样子……事实上,我的这位采访对象与我预期的形象真是大相径庭;他没有沾染一点官场虚设的作态,谦逊纯朴,开诚布公,率真耿直。清瘦的脸上一直是平和地叙述他的事业,他的人生轨迹。骄人的成就这些年,张思明取得了骄人的成就。他是北京市最年轻的数学特级教师(1998年评定),他撰写论文10余篇,其中五篇在全国、市级评奖中获奖,1999年  相似文献   

6.
马彦军 《中关村》2008,(4):94-97
像大多数海归一样,楼柏良虚怀若谷、不恃张扬。采访他的前前后后,他始终把同事、他人放在第一位:“如果说我今天有点成就,那也是所有同仁共同奋斗的结果”;“我不认为我做出了什么,这次接受采访,我倒是觉得我有义务为我们的团队、为中关村创业园的领导们说些什么。”  相似文献   

7.
《中关村》2008,(4):13-13
审计署长李金华是一个敢说真话的人。他自比为“国家的看门狗”,在老百姓中有极好的口碑。他替纳税人看着管理国家的部委怎么花钱,他和他的战友们恪尽职守,帮助咱们老百姓看好共用的“钱袋子”。审计署长这个部级“大官”,名声好听,其实是个极易得罪人的差事。李金华在位10年,铁面无私,敢讲真话,享誉“真言勇士”的雅号,自有其因。他在离任感言中动情地说,“我在工厂的时候,全厂职工拼死拼活,干一年,最多有二三百万元的利润。1985年,我到了审计机关,一看,有些部门一出问题就是几百万、几千万,心里很不平衡。当时,我就有一种无形的压力,用四个字来说,就是‘我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大卫 《中关村》2004,(3):104-105
四部《康熙微服私访记》奠定了诗人邹静之无可替代的中国金牌编剧的地位。这个平时言语不多的人,曾练过十年的男高音。他是诗刊资深编辑、副编审,现代文学馆作的一次诗歌讲座,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引起巨大反响。在当下的中国文坛,像邹静之这样的多栖动物实在少见,有人喻他为中国影视界的大鳄,坊间更传说有拎密码箱到邹静之家求他写电视剧的。让你绝对想不到的是,这个给两岸三地数十亿人民带来快乐的人,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却不止一次地说“我过着非常枯燥的生活”。  相似文献   

9.
张越 《中关村》2015,(4):116-119
如果说寻找郭文松艺术生涯中最耀眼的爆发点,那应该是在他退休之后,因为从此以后,他把自己的全部时间和精力都献给了艺术,这也让我们看到了一幅又一幅深入人心的作品。认识郭文松先生很多年,而在这次采访中看了他的新画册却大为吃惊。这是我从未见过的他创作的工笔画。这个从小拉小提琴出身的音乐工作者,在经历了文革的十年浩劫之后,才真正开始了他最钟爱的美术创作。几十年来,郭文松的创作始终以写意画为主,直到2010年,乐于思考、探索的郭文松开始了工笔画的创作,他的  相似文献   

10.
梁小民  刘倩 《中关村》2004,(11):40-40
在全国一片“民工荒”的呼声中,我来到了安徽合肥。在当地最大的国有企业江准汽车制造集团(JAC)和最大的民营企业华泰集团,我看到这里并不缺民工,生产线上工人正紧张而有序地工作,这里为什么不闹“民工荒”?在江准集团的领导陪我们参观车间时,我提出了这个问题。他告诉我,公司重视工人的待遇和培训。他们从农村或山区招收初高中毕业生,然后送到公司的技校学习两年。这些来自农村的学生学习职业道德和技术,毕业后成为公司生产线上的工人,他们先培训后上岗,享受与其他工人相同的待遇,以后还可以在合肥安家落户,成为真正的城里人。有这样的做…  相似文献   

11.
张越 《中关村》2015,(2):112-115
习书几十载,一生"无志为官不爱权,浮名显贵等云烟"的张永明,之所以能从一个乡村的放牛娃成长为一代书法家,只因他数十年如一日对书法和古文字研究的坚守。相信多数人知道张永明先生,是因为上世纪90年代初他曾在中央电视台书法讲座中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那或许是张永明书法道路的一个转折点,在之后的1999年,因其在篆书领域中的高超技艺,中科院便邀请他为国家迎接新世纪而铸造的"中华和钟"撰写铭文。  相似文献   

12.
王德禄 《中关村》2012,(3):82-82
我的一个专门研究科技政策的美国科学家朋友萨克森尼安曾经跟我说,他始终不理解中国为什么要提倡自主创新。他很担心中国人如此强调自主创新,容易回归到自力更生。我说:"因为你是美国人,不理解中国人提出自主创新的意义。如果你是非洲人,你就肯定能理解。"自主创新是典型的后发展国家要往前走的一个路径,不但不是自力更生,反而是在全球化视野下,  相似文献   

13.
采访手记:采访周枫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他“一星期只安排一次采访”,一次一般只接受一家。要不是运气好,本次采访至少得安排到明年这时候。采访周枫更不容易的在于“热情”。他无穷尽的话语中,听起来句句都是宝贝。但从无穷尽的“经典”中,找出最适合他的“话语的重心”,却又是那么的难。采访周枫最难的是他接受过了那么多次采访,发表了那么多次演讲,参与了那么多场论坛,已经从“卖产品”走向“卖哲学”阶段,或者说,走向“把哲学也当成产品来卖”的阶段。对他来说,此时不谈文化、不谈理念、不“总结成功的经验”、不“慷慨论诸侯”,别说他自己,别说他的企业,传媒、社会也不肯答应。那么,该如何写好这个中关村的“另类”,这个坚决不肯承认自己仅仅是个“营销大师”、“策划高手”的“北大荒知青”?最好的办法,就是做他的企业里的一个员工。  相似文献   

14.
梁然 《中关村》2004,(3):100-101
从2004年1月起,纽约的亚洲文化中心举办了“美丽人生”系列讲座。主讲之一是现代少林武术家、作家及三合道的创办人谭德斌(LawrenceTan)。他的武馆位于曼哈顿上东城,演讲、授课的对象也基本是美国主流社会人士,他实实在在地为自己的华人血统而骄傲并毕生致力于建立东西文化的桥梁。翻阅他所著的书目,你会惊讶于一位只会说些简单中文的ABC,对中国文化的研究如此广博精深。  相似文献   

15.
个人素描 2003年,入主用友已经一年多,何经华希望人们可以忘记他500万的年薪和“空降兵”的身份。 从Sybase到Oracle,何经华都是继承了一个既有的团队,“当一个经理,包括总经理,不能嫌弃你的团队不好,一个团队的表现只不过是反映了领导的程度而已。我不反对淘汰,但我认为在公司成长过程中,要给员工机会和挑战,挑战不过就走人,大家都没话说。”  相似文献   

16.
虽然这两年“海龟”和“海带”的话题已经不再成为媒体关心的焦点,但是关于MBA的讨论似乎更加白热化。我曾经也认真地问过自己,“真的值吗?” 1999年8月26日,我乘坐UA851航班飞往美国纽约,开始了我在美国圣约翰大学为期两年半的留学生活。离开中国之前,我在职场上工作了12年,在市场营销业工作了9年,留学美国花费了我和太太十几年职场工作的全部积蓄。虽然这两年“海龟”和“海带”的话  相似文献   

17.
面对朱荣辉,就像面对一潭水。他的嗓音不粗不细,语气不急不缓,声音不高不低;他平静地注视着来访者,即不过分亲热,也不过分疏离;谈及自己,既不张扬,也不谦卑。这潭水,有点深浅难测。他不像是一位“老总”,或者说,他不像那些频频在镜头前挥斥天下的“老总”。然而,他实实存在地管理着一家公司。2000年3月,朱荣辉动用了自己全部积蓄,独自从零创业,短短两年时间,公司已经拥有100多名员工,成为中国 IT 行业电子政务领域的领先品牌。2002年2月,“中国电子政务应用示范工程”公开招标,朱荣辉的公司从一百多家强势公司的角逐中崭露头角,中得  相似文献   

18.
艾砂  马乙亚 《中关村》2003,(1):123-125
矗立于洞庭湖之滨的岳阳楼,是闻名遐迩的一大盛景。宋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深深镌刻在华夏儿女的肺腑之中。范公的英名沉入史迹,而作为范公后代的范光陵博士,却续出了又一段春秋佳话,不仅在科技领域卓有建树,还三度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范光陵是多学科的博士。在读台湾大学时,最初学的是法律;留学美国后,他的兴趣从法律转入电脑与企业管理,取得了美国斯顿豪大学的企管硕士学位。20世纪60年代,他首创性地将“Electronic Computer”形象地翻译为“电脑”,并完成了华人所著的第—批电脑书籍——《电脑和你》,被誉为“中华电脑之父”。同时,他又涉足哲学领域,获得美国犹他州州立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学海行舟,提网有获,触角所及,余韵铿锵。1964—1966年,范光陵博士被聘为美国圣马克学院企业与经济助理  相似文献   

19.
崔传桢 《中关村》2005,(6):18-22
认识冯军是从使用“爱国者”的移动硬盘开始的。我手上戴的这块手表就是冯军的“爱国者”系列产品之一,这一产品不仅能够计时,另外可以不间断采访录音六小时,还可以存储音乐六十首左右,更重要的功能是它可以作为移动闪盘使用,既轻巧又便携。由于记者的职业特点和工作习惯,我选择了这一款具有多种功能的电子产品作为我工作和生活的重要装备;也由于这一产品给我和我周围的同事们带来的工作便利,使我萌生了了解这一产品的出品人冯军的动机。故事还得从1992年讲起。揣着26元钱一头扎进中关村1992年8月10日,冯军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和那个…  相似文献   

20.
《中关村》2008,(4):12-12
本刊顾问、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昔有“厉股份”的雅号,概言他对中国经济发展股份制改革重要的理论贡献。在“两会”期间.厉以宁教授被媒体“围追堵截”,讨教对当前“重大问题”的看法。果然不负众望,厉以宁教授在接受中外记者采访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