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1996年10月上旬,在农业部召开的“中国粮食及农业:前景与政策”国际研讨会上,中方一些专家就如何深化粮食购销体制改革和完善政府的宏观调控提出了以下具体设想:在粮食购销体制改革上实施“三步走”的方案。即近期“保量放价”.“九五”中期实行“减购放价”,“九五”中后期随着专储制度的完善,逐步实行“只管专储”。“保量放价”关键是要按照合理的粮亿比价制定国家基准的收购价格,且这一价格在一年之内随着供求关系变动应有一定的灵活性,地方可在国家制定的基准价基础上上下浮动一定的比例。“减购放价”的基本涵义是,定购粮只…  相似文献   

2.
建立“保量保价”的粮食收购体制在粮食收购体制改革上,目前有两种不同的观点值得商榷:一种观点认为,可以实行保量放价。即通过保证粮食生产总量以确保粮食的充足供给,通过放价让粮食生产者自己承担市场价格风险,以此减轻国家在粮食购销上的财政负担。然而,由于放价...  相似文献   

3.
袁永康、宋则二同志在《经济工作学习资料》1997年第7期撰文指出:粮改的理论与实践一再证明,中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总目标是建立起市场机制为主导的、内外贸协调统一的、国家能够灵活有效宏观调控的、现代化的粮食流通网络与流通格局。所以,当前把粮改推向深入,推向实质的具体政策建议应用如下几个方面:1.建立粮食购销和经营的市场化方针,争取1997年做到保量放价;2.以粮权管理为核心,迅速建立灵敏高效和国家粮食储备体系,同时赋予国家粮食储备管理机关粮食进出口权,力促粮食的内外贸的协调统一,这是政府调控市场的最关键手段…  相似文献   

4.
一、市场化是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粮食流通体制进行了不断改革和探索。先后推出了粮食风险基金和粮食保护价制度,“米袋子”省长负责制,“两线运行”机制,“四分开一并轨”、“四分开一完善”以及“三项政策,一项改革”等措施,目前又实施“放开销区、保护产区、省长负责、加强调控”的政策。不难看出,粮食流通由政府控制逐渐向市场化过渡。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逐渐接近总目标: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粮食购销和价格形成的作用,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保护粮食生产能力,建立完善的国家粮…  相似文献   

5.
从今年4月起,我省青岛、烟台、威海3市率先实施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各地为保证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顺利进行,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归纳起来主要是“三加强一加快”,即加强基本农田保护,保护好粮食生产能力;加强储备粮体系建设,增强粮食宏观调控能力;加强市场监管,保证市场“放而不乱”;加快国有粮食企业战略性调整步伐,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粮食流通新格局。  相似文献   

6.
粮食购销体制改革的目标,必须立足于我国的国情、粮情,有利于粮食市场稳定;有利于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行;有利于调整粮食种植结构。其基本框架如下:第一、农业税征实保量保价农业税(公粮)继续实行征实政策,其结算价格由国家根据当年市场情况,以略低于市场价格的方法确定,代收单位仍为国有粮食企业。“公粮”主要用于救助区块生自然灾害或卖给国家作为储备粮,由国有粮食部门按顺价处理,国家财政不承担补贴。第二、其他粮食放量放价粮食购销实行市场调节。收购价格可由省政府颁布指导价,国有粮食企业在指导价上下10%幅度内,本着…  相似文献   

7.
国有县一级粮食部门是掌握粮源的重要基地,也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前沿阵地,如何深化县一级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笔者概括为一、二、三、四、五改革思路,即:一业为主,多渠道经营;实行“两线运行”;建立“三项制度”,深化企业改革;完善“四个体系”,增强宏观调控;实行“五个统一”,加强企业管理。一、一业为主,多渠道经营。一业为主,多渠道经营是指国有粮食部门以经营粮食为主,担负宏观调控职能,发挥主渠道作用,放开零售,允许多渠道经营。要发挥粮食部门的主渠道作用,必须掌握必要的粮源和适量的粮食储备,宏观调控才有物质…  相似文献   

8.
论粮食购销体制改革的取向卞正瑶(一)1993年11月召开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决定,从1994年起,政府定购部分的粮食全部实行“保量放价”。同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也决定“逐步全面放开农产品经营”。然而,就在这两次会议召开后不久,1993年冬,发生了...  相似文献   

9.
粮食收购资金封闭运行对支持和推动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增强国家宏观调控功能具有重大意义。封闭运行政策的落实与否,直接关系到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成败,关系到党的农村政策落实,关系到农业的稳定和农民生产积极性发挥。在实际运行中,农发行如何发挥政策性金融职能,地方政府怎样落实首长责任制,粮食企业怎样遵守运行纪律,转换经营机制,都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在分析现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根据湖北实践的经验,介绍粮食收购资金“双层三线,四位一体”管理模式。粮食企业反映的问题银企双方认识上有差距。农发行是专门负责粮、棉、油收…  相似文献   

10.
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理顺粮食经济关系,规范粮食流通秩序,合理规划市场布局,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发挥国有粮食企业主渠道作用,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国务院负责同志在2001年召开的全国粮食工作会议上指出:这次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可以概括为“放开销区、保护产区、省长负责、加强调控。”本文仅就粮食主产区应如何理解并落实“保护产区”政策谈些看法。一、正确理解“保护产区”政策首先,要认清“保护产区”不是保护“落后”。粮产区是我国的重要商品粮基地,产区的粮食生产稳定了,全国粮食供应就有了保证。因此,“保护产区”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粮食生产能力。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积极调整粮食产业结构,发展优质品种,这样才能使粮农增收,提高其种粮的积极性。如果…  相似文献   

12.
在向市场经济转型特别是面临即将“入世”的形势下,粮政管理的改革已迫在眉睫。怎样保证粮政管理不犯规、不越位,是当前粮食经济界的探讨热点。笔者就此谈点拙见。   一、粮政管理存在的问题   粮食部门政企分开后,各级粮食局逐步由国有粮食企业的权益代言人转变为全行业的监督者,其宏观调控、行业指导和执法监督的作用日益突出。粮政管理机关几十年来政企不分,直接插手企业经营管理和集“裁判”和“运动员”于一体的管理机制,正在发生变革。但由于历史积淀的许多利害关系和思维观念的滞后,目前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中在政企分开、粮…  相似文献   

13.
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加快实现向现代粮食流通产业转变白美清1993年是粮食行业加快改革和发展的一年几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按照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粮价改革为突破口,以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为关键,以加强宏观调控为保证这样一个改革...  相似文献   

14.
张光然 《齐鲁粮食》2003,(11):14-15
新一轮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即将全面推开。这次改革非同往常。过去改革是局部的、循序渐进的,这次改革是彻底的、全面的、一次性的放开粮食市场。相对应的粮食企业改制将是一场脱胎换骨的变革。国务院的基本思路是:放开收购市场,直接补贴农民,转换企业机制,加强宏观调控。实施步骤是:统一原则,分步实施,先易后难,稳步推进。国家粮食局聂振邦局长指出:下一步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不宜也不可能“一刀切”,中央只是明确大的目标和原则,各地特别是粮食主产省、自治区政府,要按照中央确定的原则和省长负责制的要求,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具体落实。  相似文献   

15.
进入90年代以来,江苏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全面落实了“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初步建立起粮食购储体系、粮办工业体系、储备保障体系、零售服务体系、市场调控体系,全省粮食市场稳定,社会安定。粮食经济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集团经济初具规模,外向带动初显成效,品牌战略初露端倪,粮食企业适应市场、拓展市场的能力大大提高,1992年至1996年全行业综合经济效益达到9.5亿元,实现了连续5年全行业不亏损目标,在全国同行中处于领先地位。粮食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增强了粮食行业的实力,更为重要的是增强了我省政府实施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16.
我国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历程,经历了“双轨制”、定购统销、粮价和经营放开、“两条线”运行之后,现在又面临“四分开一并轨”的改革。这次改革的目标,是培育多元化的粮食流通渠道,形成“一主多辅”的粮食流通格局,建立起国家宏观调控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粮食市场体系。本文试就此项改革与粮食部门的外部环境,谈一点粗浅看法。一、“一主多辅”是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必然改革开放十几年来,我国粮食生产出现了三次增长高峰。第一次增长高峰是1984年,产量陡增与粮食部门仓容设施严重不足,出现了农民“卖粮难”;第二次是19…  相似文献   

17.
朱文连撰文认为,我国初步形成了一套新的粮食流通体制,其基本内容:一是在政府对粮食的宏观调控下,市价与定价并存;二是以国有粮食部门为主渠道的多渠道流通;三是以省长“米袋子”负责制、中央和地方的粮食储备制、粮食风险基金制等形成的保障制度;四是以全国性中心批发市场为龙头,以区域性市场为骨干,以农村初级市场为基础的粮食市场体系;五是把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经营分开的粮食部门两条线运行机制。从总的方面说,这种流通体制还处在不完善的阶段,是过渡性的体制形式。从已走过的路程看,今后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必须…  相似文献   

18.
1991年,国务院决定建立专项国家粮食储备制度,这是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重要措施,对增强国家的粮食宏观调控能力,稳定粮食市场,防灾备荒,解决农民“卖粮难”问题,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是保证我国长治久安的根本大计。  相似文献   

19.
要正确处理好国家、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保证国家粮食供求大体平衡,必须进一步强化在国家宏观调控下的“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对此,可采取定购粮食稳定市场,议购粮食活跃市场,储备粮食调控市场的方式,通过“一主多辅”渠道完成流通全过程,实现稳定市场、稳定粮价、稳定社会的目标。这一改革的框架结构主要由粮食购销体系、储备体系、价格体系、市场体系、保障体系等组成。(-)粮食购销体系粮食购销体系是粮食流通体系的基础。它包括主渠道的功能作用,国家定购粮的收购、调拨和供应。1.坚持国有粮食部门的主渠道地位。多年的粮…  相似文献   

20.
对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几点看法常少平改革开放以来,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迈出了很大的步伐。到1993年,从高度集中的统购统销体制基本上转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轨道。但近几年粮食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一是从前几年的农民“卖粮难”、国家“储粮难”到近两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