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宁波和杭州在各自的“十一五”规划中都提出要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战略目标。从金融与经济发展实力对比来看,宁波虽略逊一筹,但竞争力也不容小视。因而,谋求与杭州联合,共建长三角南翼金融中心,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最终形成立足长三角、辐射全国的专业化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平台,是宁波“十一五”金融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胡招新 《中国经贸》2010,(22):65-65
浙江省金融研究院8月完成的《浙江省“十二五”金融业发展规划研究》提出,打造“中小企业金融中心”和“民间投资管理中心”。根据报告,浙江将围绕“双中心”目标,在空间布局上以杭州、宁波、温州为核心,建立3个功能互补的金融集聚区和辐射区。但相比其他城市,杭州更容易依托上海的金融环境,建设成为长三角南翼最重要的区域金融中心。  相似文献   

3.
《浙江经济》2009,(3):F0002-F0002
杭州东站扩建工程的建设,无疑将成为浙江省会城市——杭州发展的助推器,拉进杭州与上海、江苏等“长三角”城市群的距离,杭州单打独斗的历史将一去不复返,将和“长三角”城市牢牢捆绑,参与地区、世界城市群的竞争。  相似文献   

4.
《宁波通讯》2008,(7):11-11
杭州融入长三角的战略定位是:按照“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率先实现现代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区域”的长三角地区总体定位,依托杭州处于长三角“地理中心”和交通枢纽的优势,立足“生活品质”的城市发展特色,以建设“生活品质之城”为目标,着力构建国际旅游休闲中心、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长三角创新创业中心、长三角综合交通物流中心、长三角先进制造业中心、长三角现代服务业中心、浙江省经济文化科技中心,  相似文献   

5.
“十四五”要开好局,“五个新城”建设是上海重中之重的工作。上海“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新城发力”,今后5年,上海要加快构建“中心辐射、两翼齐飞、新城发力、南北转型”的空间新格局,把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五大新城培育成为长三角城市群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综合性节点城市。  相似文献   

6.
要围绕“长三角南翼现代服务业中心”战略目标,精心实施“12345”工程,即围绕“一个试点”、实现“两大目标”、发展“三类集聚区”、落实“四个结合”、做好“五篇文章”,把服务业打造成杭州的首位经济、引擎经济、优势经济。  相似文献   

7.
包括“长三角城际一卡互通交换清分平台原型系统”在内的9个涉及江苏、浙江、上海三地合作发展的项目近日在杭州签约。这些项目也成为三地科委(科技厅)公布的首批长三角重大科技联合攻关项目,并将获得专项资金支持1000万元。  相似文献   

8.
《宁波经济丛刊》2005,(3):F002-F002
根据交通部今年初制定的有关规划纲要,长三角地区将规划建设上海、南京、杭州、宁波、温州、徐州和连云港共7个国家级综合运输枢纽。规划称,这7个国家级综合运输枢纽,“以直辖市、省会城市、区域中心城市为依托,拥有主要港口、国家铁路和公路运输场站等基础设施,客货流量大、集散作用强、辐射范围广”。其中,上海、南京、宁波、温州、  相似文献   

9.
杭州与宁波的比较优势存在差别,发展环境各有优势,杭州实施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增长模式,宁波实施港口资源型产业为主导的增长模式。在政策选择上,杭州实施五大战略与“学在杭州、住在杭州,游在杭州、创业在杭州”的发展思路,宁波围绕“建设大港口,发展大产业、构筑大都市、繁荣大文化”的总体战略思路;在土地利用上,杭州围绕上述发展思路和构筑大都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1982年“以上海为中心建立长三角经济圈”设想提出时。长三角仅指上海、南京、宁波、苏州、杭州。到1986年建立的“上海经济区办公室”和“五省一市省、市长联席会议”制度,把长三角一下子扩大到了五省一市。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长三角是指由江、浙、沪15个城市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的城市行政区域面积总和。2003年8月,浙江省台州市被正式接纳为第16个城市。2006年初,长三角城镇群规划已悄悄地新纳入温州、盐城、连云港、芜湖、马鞍山、合肥、铜陵7个城市,长三角的扩容再次提速。如今,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申办成功,又为入围长三角增添了无限的遐想和动力。  相似文献   

11.
长三角是我国人口最多、经济规模最大,居民收入最高,发展活力最强的地区,也是世界经济版图上崛起最快的经济区。长三角两省一市在2.2%的国土面积上,创造了超过1/5的国内生产总值,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高地。伴随着经济中心地位的确立,长三角对外经济辐射的“灯塔”效应和“溢出”效应显现。安徽与长三角山水相连,区位优势明显,在融入长三角、承接经济辐射中的地位十分突出,但接受辐射的能力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情省力》2008,(3):27-30
长三角是我国人口最多、经济规模最大,居民收入最高,发展活力最强的地区,也是世界经济版图上崛起最快的经济区。长三角两省一市在2.2%的国土面积上,创造了超过1/5的国内生产总值,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高地。伴随着经济中心地位的确立,长三角对外经济辐射的“灯塔”效应和“溢出”效应显现。我省与长三角山水相连,区位优势明显,在融入长三角、承接经济辐射中的地位十分突出.但接受辐射的能力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13.
冯洁 《浙江经济》2007,(19):24-27
2007年已逾2/3,杭州市经济呈现出了“快而稳、好而活”的发展态势。在打造“生活品质之城”的新环境下,杭州的城市品牌也面临着新一轮的提升。前不久,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国平在专题会议上强调,要从落实长三角率先发展的国家战略和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的高度,统一认识,抢抓机遇,科学定位,明确要求,落实举措,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把杭州打造成长三角的主要增长极,为长三角地区率先发展、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天津经济》2008,(2):16-16
2008年上海铁路局将新建宁杭城际铁路(南京-杭州)等10条铁路,实现长三角地区上海、南京、杭州三个中心的连通。专家认为,铁路环线的建成将使长三角成为真正的“铁三角”,将有力助推区域发展一体化。  相似文献   

15.
在新世纪新阶段,面对经济全球化和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市间日趋激烈的角逐和竞争,杭州要在这新一轮“较量”中胜出,就必须重新审视自己,重新谋划未来,充分吸收和借鉴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成功经验,最大限度地发挥在国际产业分工和资本流动的前沿地带长江三角洲副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扩大自己的经济腹地,打造好杭州发展大都市圈经济这一“浙江平台”。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际上已把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城市带视为世界六大城市带之一。在新一轮经济的发展中,尤其是在城市体系内部的分工协作上,无论观念还是实践,上海的城市定位已经非常清晰,就是要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从而带动长三角地区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因此,上海的辐射半径非常广泛,覆盖了整个长江三角洲,使得江浙一带整个物流、人才流、资讯流,都与上海进行相应的对接。上海经济通过杭州还是宁波向浙江辐射,对杭州的经济发展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17.
郑曦 《重庆与世界》2012,(11):108-109
伞型模式,即在市场监管工作中以队伍建设为主导,以内部自律、日常检查、分类监管、联合执法等工作为支撑,贯穿服务客户的理念,促进市场监管工作开展,促团队“综合作战”能力提高。以绩效评价为动力机制,贯穿所有模块与流程,激发优质队伍的潜能,将“能量”辐射到各个工作领域,如撑伞一般,切切实实撑起一把覆盖全县辖区、辐射各个监管领域...  相似文献   

18.
《杭州研究》2010,(2):11-22
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是转变杭州工业经济发展方式、打造生活品质之城的重中之重和必然要求。实施“工业兴市”战略以来,杭州工业转型升级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在国内外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关键时期,杭州工业仍面临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转型升级任务艰巨而紧迫。必须根据杭州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进一步理清总体思路,明确目标任务,突出工作着力点,强化保障措施,加快推进杭州工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要以工业结构高新化、生产布局合理化、产业发展融合化、经营管理现代化、资源利用国际化、企业结构梯队化为导向,以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为重要突破口,着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工业转型升级,把杭州建设成为长三角地区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走出一条具有杭州特色的工业转型升级的路子。  相似文献   

19.
浩忠 《内蒙古工作》2004,(11):30-32
近期,我们到上海、南京、杭州、苏州、张家港、宁波(以下简称“长三角”)等地的城市和农村,深入到民营企业、农民家庭和集贸市场,参观了各地的城市建设,听取了当地领导同志的情况介绍,深深感到“长三角”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到处呈现出一派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生活富裕的繁荣景象。总结和学习他们改革发展的基本经验,对我们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20.
童宁辅 《杭州研究》2009,(2):103-108
本文根据2008年长三角16城市及杭州市经济运行的基本态势,从全球金融危机对长三角16城市及杭州的影响程度及发展趋势,在三个方面作了分析,提出了转危为机、加快杭州经济建设的对策建议,确保杭州经济发展在长三角城市中的前列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