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百家"一词,出自<荀子>."争鸣"一词,始见于唐."百家争鸣"一词,却到一百三十年前才出现,有一个叫潘鸿(字仪父,是俞樾同治七年后讲学杭州的学生)的人在教子书中写道:"百家争鸣,或传或不传;而言之有故,持之成理者,屈指可尽.  相似文献   

2.
王舒雅 《秘书工作》2008,(11):48-48
常能看到报纸和电视新闻上出现"大手笔"一词.如"吴建荣的下一个大手笔是投资35亿元在大陆地区建设一座'东方迪尼斯'主题公园."(<扬子晚报>);又如"湖南省委、省政府拿出174亿元,来优化湖南生态环境,其手笔之大,气魄之巨,在全国绝无仅有."……  相似文献   

3.
在听人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时,突然听到他说:"要取得好成绩,一定要勤思好学,不耻下问.因为没有老师的指点,很多问题我们很难理解."猛一听没什么,可一想问题就出来了.   ……  相似文献   

4.
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周文王死后,周武王继位,太公望、周公旦等人辅佐,曾"东观兵,至于盟津","锗侯不期而会盟津者八百".诸侯皆日:"纣可伐矣."周武王说:"女未知天命,未可也."乃还师归.……  相似文献   

5.
一、"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代表着中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她从成立的那天起就把解放劳苦大众,为人民谋幸福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毛泽东同志曾明确指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6.
<晏子春秋·晏子救烛邹>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因为烛邹放跑了齐景公的鸟,景公大怒,欲杀掉他.晏子为了救烛邹,故意在景公面前列出了烛邹的三条罪状:"第一,为国君掌管鸟而丢失了;第二,使国君因为丢鸟的事情而杀人;第三,诸侯们知道这件事后,会以为我们的国君重鸟而轻人."说完,晏子请示杀了烛邹.景公说:"不要杀了,我明白你的指教了."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建言献策的方法往往决定了提意见建议的成败.在大多数情况下,采取曲线表达的说话方式,或由此及彼,或借事喻理,或旁敲侧击.更容易达到进言目的.……  相似文献   

7.
陈冬琪  黄鸿华 《潮商》2018,(4):43-45
清淤、截污……随着整治行动的不断深入,练江汕头段的水体质量可望日趋向好.然而,真正要长期保障整治效果,确保污染不"回潮",则建立长效机制、强化后续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汕头市委书记方利旭在练江综合整治攻坚战誓师大会上就庄严向全市人民宣示:"以铁的手腕严惩违法违规污染环境企业,以硬的措施严打黑恶势力和失职渎职人员."  相似文献   

8.
书法一词最早见诸春秋时期,当时书法的含义很狭窄,主要指著书立说.如孔子作<春秋>言孔子书法.<左传>记载"孔子曰:董狐之良史也,书法不隐."另外在<史记·孝武帝>中说:"其言命曰之书法,其所谓世俗之所知也."  相似文献   

9.
淡泊名利,是一种很高的人生精神境界. "为而不争"就是这样一种境界.老子认为:"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  相似文献   

10.
一、信用的基本功能与信用作为一种制度机制的历史规定性 信用,广义而言,也就是社会主体之间的相互信任."西方各国的文字中,信用一词均源于拉丁文Credo.原意是相信、信任、声誉等".我国<说文>释"信":"信,诚也.从人,从言,会意."  相似文献   

11.
"朝三暮四"是一个成语,故事源于<庄子·齐物论>.一年碰上粮食欠收,养猴人对猴子说: "为节约粮食,以后每天早上吃三颗橡子,晚上吃四颗."猴子非常生气,说: "太少了,早上吃的还没晚上多."养猴人又说: "那早上四颗晚上三颗怎么样?"所有的猴子都高兴地接受.  相似文献   

12.
一、创新是人的生命力的核心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无论是一个国家、民族或社会,离开了创新,就不可能振兴、进步和繁荣.21世纪将是创新的世纪.中国在新世纪的辉煌未来,只能取决于我国人民卓有成效的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3.
商振 《新前程》2009,(8):72-73
<我的兄弟叫顺溜>,讲述的是一个叫"顺溜"的农村娃变成叫"陈二雷"的战斗英雄的故事."顺溜"这个词,在北方方言中可以解释为"万事如意""一帆风顺"等等,也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想睡觉来了个枕头."顺溜",每个职场中的人都希望自己的职业生涯能够顺溜.员工、经理、部长、总监、总经理……一路平步青云,一路扶摇直上.由"许三多"饰演的"顺溜",会给我们的职业生涯带来怎样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失信的代价     
<韩非子·说林>中讲述了一段有趣的事.齐国打鲁国,索要鲁国的宝物"谗鼎".鲁国败后,将一件赝品送给齐.齐使者看后说:"这是赝品."鲁人却说:"这是真品."齐使者说:"把乐正子春找来.请他鉴定,我们相信他的话."鲁人请来乐正子春.乐正子春见过鼎后说:"为什么不把真的谗鼎给齐国?"鲁人说:"我喜欢真的谗鼎."乐正子春回答:"我更爱惜我的信誉."  相似文献   

15.
一、物业管理的基本概念 "物业"一词,原出于中国香港地区及东南亚一带的国家."物业"一词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大陆,并被接受和采纳.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生态文明"一词共出现15次,并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报告在单独阐述的第八大问题"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要实现真正的国富民强,必须守住"绿水青山".那么,如何实现"美丽中国"?报告给出了铿锵答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这不仅是当今世界的主流观念,也越来越受到我们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一、老子的人本思想 《老子》一书有着丰富的人本思想.《老子》第25章说:"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从而强调了人在宇宙中的重要地位.第49章又说:"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要尊重员工,理解员工,急员工所惠,想员工所想,因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积极、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一、人文"关爱"与人本"和谐"之价值区分 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的"人文"思想所倡导的是以"人"为本位的唯物主义辨证思想,它主张让"人"充当万物中的本性或自性,并通过"人"与万物、社会集团、人与人之间和人自身心灵的诸关系的合理化协调功能,以自生感悟教化天下、共建和谐社会人生.孔子讲"士志于道",士作为国家道德价值体系的倡导者和维护者,担负着挽回社会道德价值无序的宏大使命,面对着国家时常遭受的挫折命运,无不在内心深处激发起无限忧道忧民的悲情."君子忧道不忧贫"表明,这是一种崇高的挽救国家民族于危亡危难、振救人民于水生火热的敢于牺牲奉献的伟大精神.  相似文献   

19.
今年4月21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应邀访美.他在美国耶鲁大学的演讲中讲到:"今天,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最终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使13亿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20.
GE前董事长兼CEO杰克·韦尔奇曾说:"你最宝贵的东西不是你的资产,而是在公司替你工作的人,是他们头脑里所有的想法和他们的工作能力.我的全部工作是关于人的工作."为此,GE建立了庞大而完善的人才培训体系,每年为此的支出都在10亿美元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