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编读互动     
《浙商》2008,(19):24-24
被浙商的精神和博爱所吸引—热心读者汪素忠;“黑马30”给我们信心和勇气—浙江国正电气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成都;多介绍中小企业如何过难关—宁波星星电子有限公司沈子越;文章有引导作用—浙江明泉工业涂装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立明;目录页不够醒目—台州齐合天地金属有限公司徐时忠;  相似文献   

2.
编读互动     
《浙商》2008,(10):30-30
浙江金石投资有限公司 施侃晟 《浙商》杂志办得很不错,各种活动也办得有声有色,我身边的朋友经常提起。作为私募股权投资机构(PE),我感觉浙江民营企业对于投融资方面的知识了解得还很不够,对于资金运作的内容,建议杂志再丰富一些。  相似文献   

3.
编读互动     
《浙商》2008,(15):18-18
创意相当不错 ——宏昌控股董事长 陈合富 2008浙商论坛的主题“下一个三十年”,我觉得创意相当不错,这也是我近期正在思考的问题。我们浙商如何在下一个三十年也能够保持领先,是一个非常有挑战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编读互动     
《浙商》2008,(22):22-22
政府救市难以立竿见影——浙江圣大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萧耿看到贵刊10月下特别策划《地产浙商的秋日表情》,谈谈自己的体会。从宏观经济上来讲,国际上的金融危机,政府和普通老百姓都受到影响,尤其是房产和股市。这段时间,全国很多地方包括杭州市政府推出了救市措施,这更说明了房产行业的形势严峻。我以为,政府越是这样做,老百姓越认为房价还没有到底,观望心理越强。  相似文献   

5.
编读互动     
《浙商》2006,(3):18-18
我们非常关注《浙商》杂志,几乎每期都看。作为海外的浙江商人,我们非常关注国内的供应商状况,如果每期的《浙商》杂志都能够刊登一些国内商品的供求信息以及国外商品的需求信息,并附上相关图片,这本杂志一定能够在欧洲市场得到更大规模的推广,我们会当作市场手册一样带在身边。  相似文献   

6.
编读互动     
《浙商》2008,(5):16-16
德汇火灾湖州受灾商户张连安,宁波永发集团来电致本刊,中科廊坊科技谷有限公司总裁助理邢全胜,杭州千岛湖啤酒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晓峰,盾安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姚新义,万通集团董事长冯仑,杭州市翻译协会副秘书长顾东东,青岛财经日报记者辛小丽,大庆读者王晓松,浙江昌达投资有限公司副总裁王义礼,杭州炫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浩  相似文献   

7.
编读互动     
《浙商》2008,(16):20-21
要挖掘封面人物的独特之处——杭州景天房地产销售代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洪卫 在做企业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感觉到,一个优秀的企业家,他的精神、他的品格在企业的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他们都因为自己的奉献,自己的精神而散发出各自迷人的魅力,并深深地打动身边的人群。因此,杂志封面人物的选择,更是尤为重要。希望《浙商》杂志将目光锁定在这群优秀人物身上的同时,更能够尽力挖掘出他们各自身上的独特之处,也就是身上一个最闪亮的特征,进行深入全面而细致的解读。  相似文献   

8.
编读     
《浙商》2011,(18):18-19
前车之鉴 使我谨慎 杭州亮亮电子照明有限公司董事长 汪祖平 我看到《浙商》杂志刊登的《广德之鉴——工业用地强行收回伤及浙商》一组文章,正好我们也准备在安徽广德投资,我有点担心。我们在浙江临安遇到了土地瓶颈,  相似文献   

9.
编读互动     
《华商》2013,(11):2-2
看了《华商》杂志,为之眼睛一亮,作为一名常年生活在美国的中国人倍感亲切,内容有高度有深度也有特色,可读性强,但外宣力度应加强,理直气壮地宣传自己的办刊思路和理念。愿《华商》按照自己的办刊思路和理念坚持走下去,明天一定更美好,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相似文献   

10.
编读互动     
《浙商》2008,(13):14-14
中国手套协会秘书长 胡兴三 6月上半月刊的创富人物《吴志敏:杀出一条“新血路”》我印象比较深,它通过技术创新打破了产品一直被国外垄断的局面,这对其他的企业肯定有很好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编读互动     
《浙商》2007,(17):21-21
去有句话叫做全世界有太阳的地方就有中国人,有中国人的的地方就有浙商,希望今后能再加上一句:有浙商的地方就有《浙商》。希望《浙商》要学习浙商,用浙商精神来提升自己;《浙商》要紧贴浙商,随浙商去闯荡世界各地;《浙商》要服务浙商,做浙商永远的贴心知己;《浙商》要引领浙商,做浙商发展的指路明灯。[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编读互动     
《浙商》2008,(17):22-22
  相似文献   

13.
14.
R. Gradus 《Metroeconomica》1991,42(2):157-177
In this paper we develop a framework for determining optimal profit taxation for a welfare maximising government. We show that there is a dynamic trade off between public consumption now and in the future. Two possible solutions are derived. The first solution, which is the formal outcome of an open-loop Stackelberg equilibrium of a game between government and firms, is time-inconsistent. The second solution, which corresponds to a feedback Stackelberg equilibrium, is time-consistent, but yields a lower value of steady-state utility. The outcome of the feedback Stackelberg equilibrium depends on the number of firms in this economy. If the number of firms is large, this equilibrium coincides with the open-loop Nash equilibrium. Furthermore, we show the dynamic paths if the economy goes from its feedback to its open-loop steady-sta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