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企业Ⅵ设计既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尽管人们在企业Ⅵ设计实践中总结出许多技巧,但这些技巧的运用仍存在很大难度.文章在对企业Ⅵ内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立体思维的设计理念,将企业Ⅵ设计划分为袁音维、表形维、理念维和情感维,实现Ⅵ设计的科学性与艺术性有机结合,对激发设计者创作灵感、提高设计效果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视觉识别系统(VIS)是企业推行CIS战略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设计科学、实施有力的VI是传播企业经营理念、建立企业知名度、塑造企业形象的有效途径。通过分析企业实践中导入CIS战略时,在VI系统设计环节存在的相关误区,为企业建立科学有效的VI系统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3.
企业识别系统CI是由理念识别(Mind Identity,缩写为MI)、行为识别(Behaviour Identity,缩写为BI)和视觉识别(Visual Identity,缩写为VI)三个层面构成。其中,MI俗称为企业的心,BI俗称为企业的手,VI俗称为企业的脸。本文主要围绕CI展开分析,重点对VI系统在企业发展战略中的地位进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茹存光 《社会科学动态》2014,(4):141-141,144
在vI设计中,色彩是产生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个成功的VI设计作品必须具备使消费者引人入胜的视觉传达效果。而单一色彩在企业识别系统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它以集中、方便传播、容易记忆、强烈的视觉效果传达着企业性质。通过单一色彩的色彩识别设计为企业形象做出系统完整的企业理念,并通过单一色彩的特点及设计方法突显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5.
价值创新:知识经济时代传统VE的战略性跨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 ,价值创新(VI—ValueInnovation)的战略特征与管理过程表明VI是企业实现可持续成长的必然要求 ,传统的VE理念若要有所作为 ,就必然实现向VI的战略性跨跃。  相似文献   

6.
<正>一、CIS战略的基本理论CIS是英文"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的缩写,一般译为"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它包括MI(理念识别)、BI(行为识别)、VI(视觉识别)三个部分,其主要思想是将企业的经营理念、行为规范和视觉识别三位一体进行系统分类,研究企业内涵,丰富企业文化,塑造企业形象,使企业走上系统化、规范化的轨道。MI、BI、VI三种识别系统内容完整丰富,它不仅是CIS战略的三大要素,同时也是塑造企业形象的三大工具。企业的理念识别系统MI,是企业的思想和灵魂,属于企业的最高决策层。MI是整个CIS战略的核心,是CIS战略运作的  相似文献   

7.
景素奇 《企业文化》2005,(10):19-21
一个企业之所以能被市场接受和认知,关键是它必须有与众不同之处,这就是企业形象。从企业文化操作的角度看,主要是企业的CI(企业识别系统)。CI共分三个层面,即视觉识别(VI)、行为识别(BI)、理念识别(MI)。如果说视觉识别(VI)是外在的表,那么理念识别(MI)则是内在的质。一个文质兼备的人,他的言行(行为识别)肯定是彬彬有礼的。  相似文献   

8.
刘刚 《现代企业》2008,(4):56-57
一 企业文化,概括来讲,包含三个方面:VI(视觉识别)、BI(制度识别)、MI(精神及理念识别)。其起源,是在英国,之后,美国予以发展丰富。但都仅限于VI和BI。这时段的企业文化,其实是企业的CI(企业识别)建设,还远远谈不到企业文化建设。之后,日本企业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紧随欧美企业,开始了企业CI的建设,但是,日本企业结合自己的民族文化特点,为CI这一企业识别系统赋予了新的含义,即MI,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文化才真正完善,企业才因此有了自己确切意义上的灵魂。欧美企业和日本企业在文化建设上的差异是明显存在的。  相似文献   

9.
<正> 企业形象策划是由企业理念识别系统(M)、企业行为识别系统(BI)、企业视觉识别系统(VI)组合而成的系统工程,其中,企业理念识别系统(M)是企业形象策划的核心,是企业的灵魂,也是一个企业区别于其它企业的关键。企业理念确立的现实性一、体现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信念: 任何一个成功的企业都有一个既定的目标,企业常通过目标来激励和领导员  相似文献   

10.
VI,即企业视觉识别。它是通过静态的标准字、标准色、象征图案等形式传达企业的基本精神、经营理念。它与MI(企业理念识别)、BI(企业行为识别)一起构成整个企业的CIS(企业识别系统)。由于人们对外界的感知百分之八十以上是从视觉器官而来,再加上视觉感知的记忆比起其它感官具有  相似文献   

11.
齐敏  齐伟民 《民营科技》2010,(4):260-260
构成艺术不仅是现代艺术中影响广泛的一种艺术形式,也是自德国包豪斯以来一种重要的现代设计理论体系,它对地铁车站空间的设计起到一定的影响。简要地论述了构成艺术与地铁车站室内设计的关系,同时通过调研北京地铁线路中几个有特色的地铁车站,分析其空间以构成艺术为主要装饰手法的表现方式,提出了结舍地铁车站空间的特点,借鉴和吸收构成艺术的精髓以提高我国地铁车站空间设计水平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彭华容 《价值工程》2013,(30):250-251
本文介绍了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产品造型设计专业,坚持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理念,通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构建了基于完整工作过程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6+1"模块化主干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打破了传统的学科体系,将实际工作过程与教育教学过程紧密融合在一起,着力培养企业需要的"擅技术、懂艺术、重市场"的高技能设计人才。  相似文献   

13.
王若鸿 《价值工程》2012,31(8):257-258
进入21世纪后,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持续扩大,大众化趋势日益明显,其中尤以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最为突出。大部分工科院校都结合自身特点与实际,相继开设了艺术设计专业,并逐步走上了规模化发展的道路。我们应认真研究大众化背景下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趋势,并结合自身工科特色,重新思考和解决规模化发展体系中的艺术设计教育办学理念及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不断强化内涵质量建设,突出工科院校艺术设计教育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14.
张统宣 《价值工程》2011,30(8):160-161
网页设计是一门全新的艺术设计和网络应用的交叉学科。技术—艺术网页设计是基于Web标准的、综合网页设计和艺术设计的设计方式和手段,其特征是网页整体的创新性、结构的合理性、色彩的艺术性、内容的可用性。培养具有较高文化修养、艺术才能的网页设计师是技术—艺术网页设计提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徐新洲  丁山 《价值工程》2012,31(8):151-152
随着近年来林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规模不断扩大,许多学校由于条件不具备,对艺术设计专业教育规律及其特殊性缺乏了解,盲目开设艺术设计相关专业,造成教学质量不高,学生专业索质较低,无法满足社会需求等后果。木文着重分析了林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现状、存在的问题、教育特点、教学特色等相关内容,提出林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改革要应用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理念,依托林业院校优势专业背景,把握学科前沿,开展多学科交叉教学,建立产学研教学基地,加强学生设计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张党省 《价值工程》2010,29(21):225-225
竹子的外形、风格和品质是美的化身,园林竹子造景的手法独特,将自然景观与艺术完美结合,体现出东方园林艺术的特色,园林竹子造景又能彰显其独有的价值特色。  相似文献   

17.
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创新运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茜 《价值工程》2014,(28):245-246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数字媒体艺术的概念,并对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认真分析,然后对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发展前景进行了说明,最后对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创新运用进行探讨分析,可以为同行业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艺术设计个性化追求的价值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 《价值工程》2012,31(11):325-326
文章辩证的分析了当前艺术设计个性化追求的自然价值局限性问题,通过对艺术设计个性化人性价值审美的基础性讨论,着重对艺术设计个性化的社会生态价值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并提出了艺术设计个性化追求也要保持社会文化生态整体平衡与综合协调的这一思路。同时,文章也强调了艺术设计个性化追求的多元价值这一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透视概念的数学基础、设计者知识储备的心理学解释、备选方案选择的方法论意义、可视化的必然逻辑、科学美和艺术美等方面,论述了室内设计的科学原理,探讨了室内设计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相似文献   

20.
This research aims to offer a new perspective of art philanthropy, different than the traditional one, that focuses on citizen's desire for and support to art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llective heritage of human society. It conceptually proposes the citizen arts philanthropy (CAP) system, as well as its application in the form of a digital platform. The research proposition is based on a cross-disciplinary review of literature on the history of arts, patronage and philanthropy, arts and philanthropy ethics, participatory philanthropy, evolution of stakeholders in the art world, and a digital citizen governance process.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leads to the CAP conceptualization with the subsystem of artistic creation; financial, social, and practical engagement; and collective activities. Each subsystem sets its ethical codes to assure the ethics of arts philanthropy. The CAP system may be realized with a digital platform with registration, art and art philanthropy ethics setting, art selection and art philanthropy action. The digital platform is conceptualized as a collective design with citizen governance, including actors, domain, and process and includes the platform registration, art and art philanthropy ethics setting, art selection and art philanthropy action. The overall design of the CAP system offers a direct engagement of citizens in arts and arts philanthropy and assures that citizens have equalized rights and responsibilities regarding art selection and creation. It further contributes to a new ethics of arts and arts philanthropy and the ecosystem of the art worl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