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近期看,中国经济要依赖中部快速增长来摆脱困境显然勉为其难;从长期看,东部的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京津冀地区仍然是中国经济的三个增长极。在条件成熟和举措到位的前提下,中部的崛起,主要靠郑州、武汉和长株潭都市圈的逐步形成,成为中国经济的第四个增长极。沿海经济优先发展战略是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的重要因素。如今,东部的出口导向型模式明显受阻,  相似文献   

2.
廖宇 《消费导刊》2012,(12):48-51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三大城市群率先发展,成为中国经济的增长极。自2004年“中部崛起’概念正式提出以来,以武汉:长沙、南昌三个已经形成的中心城市为核,心的“中三角”,着力打造中国城市集群的第四大核心增长极。本文从分析“中三角”发展战略的问题入手,提出了“中三角曩发展战略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了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决策,湖北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加快武汉城市圈建设的决定。从地理位置上看,武汉城市圈是以武汉为中心,由半径在100公里范围内的黄石、鄂州、孝感、咸宁、黄冈、仙桃、潜江、天门市构成的城市群。从经济总量上看,提供了超过全省60%的生产总值,是湖北人口、产业、城市最为密集的核心区。以武汉城市圈为核心增长极的中部经济板块,成为继珠三角城市圈、长三角城市圈、环渤海城市圈之后的中国第四增长极。为积极支持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我们武汉工商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优势,主动融入武汉城市圈建设,实现执法资源共享,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中部区域城市化发展的现状;研究了制约中部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因素;最后根据增长极理论提出了中部区域城市化道路应该从若干有限个增长极开始,实施集中思想指导下的梯度开发战略。但这一道路能否成功,关键在于中部区域能否改变现有城市体系和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5.
郭新宝 《商场现代化》2005,(36):214-215
本文分析了中部区域城市化发展的现状;研究了制约中部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因素;最后根据增长极理论提出了中部区域城市化道路应该从若干有限个增长极开始,实施集中思想指导下的梯度开发战略.但这一道路能否成功,关键在于中部区域能否改变现有城市体系和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6.
中国第四极     
《商界》2007,(7):24-27
打开中国经济版图,就会发现由南向北,依次排列着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三个经济增长极。  相似文献   

7.
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大力推行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东北的发展被专家、领导及热点媒体所关注,被誉为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地区之后的国内第四大经济增长极。相对于其他三大经济增长极,第四大经济增长极还非常需要催生和培育。东北振兴看辽宁,沈阳作为辽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其各  相似文献   

8.
李迅雷 《新财富》2009,(12):38-40
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等区域振兴政策带动了这些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逐年上升,却没有为其带来相应的经济繁荣。从世界经济史看,不均衡发展才是常态,期望所有落后地区的经济都能崛起并不现实,从城市竞争力和投入产出比判断,中国下一个崛起的区域还在东部,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都应在东部几个具有规模经济和集聚效应的优势区域开展。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有两个最重要的增长极或说动力引擎,一是环杭州湾的长三角,二是环珠江湾的珠三角。而中国现又在着力打造第三个经济增长极——环渤海湾经济圈。从这个意义上说,环湾发展是中国  相似文献   

10.
借助于经济普查数据,对外资经济在中国地域分布的特征进行分析,其基本特点是:外资经济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外资经济的产业投向以第二产业为主;外资经济具体从业人员数及劳动报酬具有明显区域特征,中部地区外资经济从业人员数及劳动报酬逊于东部和西部地区;而从经营绩效看,东部地区具有明显优势,远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水平。  相似文献   

11.
《四川物价》2008,(12):39
阅读:新华社不久前发表记者述评说.为什么我们说中国经济的基本没有改变?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不久前指出,中国经济增速的下滑,是受到了包括国际金融风暴、世界经济下行等多种因素影响。但从国际通行的指标看,判断经济基本面要看经济增速、物价水平、国际收支和就业形势。从这四个方面看,中国经济基本面没有改变,总体运行良好。从经济增速看,中国经济增速虽然在前三季度有所回落。但环顾全球,依然是最高的。从物价看。中国控制通货膨胀取得了明显成效。这次只用了6个月的时间。就把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涨幅从8%以上控制到5%以下。  相似文献   

12.
产业集聚作为增长极形成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意味着并不是所有产业集聚都能有效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因此,搞清楚具备哪些条件,产业集聚才能形成增长极、完成从产业集聚核心区向经济增长极的过度这个命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以产业集聚和增长极的公共要素为纽带,试图透过二者的互动传导机制进行理论分析,并选取长春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汽车产业区位商和市场集中度指标的考察,证实长春汽车产业具有了很强的集聚度。在此基础上,从理论角度去证实其汽车产业集聚成为增长极的可行性,并通过对其集聚程度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和相关弹性的分析,从实证角度得出了长春汽车产业的集聚对经济增长达到了增长极般的巨大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中部地区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化发展落后严重制约了中部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按照产业结构优化、合理布局和集群化的发展思路,构建中部产业增长极为实现中原崛起开辟了新思路。促进中部地区优势产业成为增长点,有利于加速推动中部的工业化进程,提升中部的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刘勤  刘刚 《中国商办工业》2010,(22):133-134
“汉口北”产业集群作为武汉区域经济的新兴经济增长极,有助于促进湖北省中部崛起。首先分析产业集群形成机理,建立产业集群成长模型,并分析“汉口北”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和发展问题,最后提出发展优化建议,具有实践指导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是国务院1990年批准的国家级开发区,是全国185个国家级开发区中唯一以“金融贸易区”命名的开发区,面积31.78平方公里,主导产业金融、保险、证券。经过17年的开发和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从城市形态上看,现代化新城区初步建成:从城市功能上看,中外金融机构集聚,以金融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有序发展,金融机构特别是外资金融机构和总部经济聚集度集聚度高,是中国内地金融投资机构密集,要素市场完备、资本集散功能强劲的经济增长极。  相似文献   

16.
论中部城市群竞争中的国家区域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荣胜 《商业研究》2006,(5):129-131
正确认识中部崛起中城市群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国家制定科学的区域发展政策。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以及扩大区域竞争力的需要是中部各省竞相打造城市群的主要原因,但这种局面可能诱发重复建设和非城市群地区的进一步边缘化。在中部应当采取“双层多极”网络的发展战略,国家应通过多元化的政策把武汉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培育成国家级的增长极,使其成为中部崛起的“龙头”,尽快建设中部地区增长极之间以及通往沿海地带的交通和信息网络,促进东部产业向中部的转移,并积极推进中部地区的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17.
世纪之交的中国东部正面临双重挑战:从内陆看,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已浮出水面,而东部沿海地区经商成本却日益高升,开放之初对外资的“洼地”引力不复存在;从海外看,众多跨国公司将随着中国加入WTO而破门而入,对现有支柱产业和优势企业构成强大冲击。显然,中国东部必须培育新的增长极,即从吸引外资为主到以市场换技术,逐步转向依靠新的优势产业群到以技术换市场,唯其如此,中国东部才能在二十一世纪继续领导中国经济前行。  相似文献   

18.
纵观中国城市化进程,可以发现,全国城市化水平的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引起中部经济发展滞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中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落后.通过对我国中部六个主要省份的城市化水平及人均GDP的协整检验,可以看出中部地区城市化水平落后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建设,通过构建城市群培育中部地区的增长极是实现中部崛起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何启飞 《商业时代》2012,(5):117-118
改革开放后,凭着廉价的劳动力优势,中国成为世界制造工厂。随着时间的发展,如何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是很多人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增长极的理论视角出发,提出中国工业设计产业的发展需要建立若干个增长极,同时选定了五个增长极进行了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以期对今后的相关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0.
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是纲,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是目。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是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根本保证。着力发展经济增长极——城市群则是区域振兴,乃至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虽然主体功能区划分是实施区域发展战略的载体,但目前需要明确单元划分,量化标准,以及是否需要进一步划分若干亚区或亚类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