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文章主要研究了中概股私有化退市的问题,通过巨人网络私有化退市又再次借壳上市,以此来研究中概股私有化退市的动因以及带来的退市效应。  相似文献   

2.
2010年以来,美国资本市场上的许多中概股企业纷纷选择私有化退市,并尝试回归A股,一度掀起了私有化风潮.本文针对中概股公司私有化回归国内资本市场这一行为,基于如家酒店私有化案例,深入分析其私有化回归A股的路径方案,剖析其回归方案设计的创新之处和存在的风险,为其他中概股公司选择私有化回归国内资本市场提供启示,同时为我国监管部门进一步借鉴经验,完善相关资本市场监管机制,引导优质海外上市公司回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宋思勤  曾乔 《中国市场》2013,(23):55-58
在分析和列举过去一段时间中概股私有化退市现象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造成中概股退市是由于二级市场低迷,海外上市公司布局股权吞吐、利用退市机会完成业务与战略结构调整,转板国内市场实现资本溢价等原因。指出中概股私有化如火如荼,虽然也有成功案例,但短期私有化退市后转板A股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并可能存在较大的隐形成本。  相似文献   

4.
《新财富》2013,(5):214-215
浑水等外资研究机构引发的中概股做空风暴,令中概股信用危机一触即发。面对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中概股私有化浪潮方兴未艾。未来,选择退市的中概股大佬们会以怎样的方式再次出现在投资者面前,恐怕才是这出私有化大戏的高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中概股危机的成因进行分析,以及对中概股及A股市场行业市盈率比较,可以发现做空机构的打压与SEC的介入调查,使得中概股的辉煌已不再,中概股正面临着空前的窘境。信任危机、价值严重被低估、筹资成本提高、审计费用不断加大,使得越来越多的中概股选择了私有化,而曾经在中概股上市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的PE的目标也从IPO转战私有化进程,以期从中谋利。中概股市场"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严重,面对投资者信心的低迷,绩优的中概股纷纷退市,而许多绩优的中概股,也具备了在国内股票市场上市的条件,以退为进,回归A股市场或港股市场,是许多中概股的共同选择。  相似文献   

6.
境外上市的中概股大多股价低迷,于是盛大网络、小肥羊等知名中概股企业纷纷通过私有化退市回归A股。本文分析了中国概念股在美所面临的困境,研究其私有化退市路径以及面临的风险,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7.
李传涛 《创业家》2012,(11):18-18
刚刚过去的10月,是中概股私有化的一个小高峰。 继9月底,七天连锁酒店集团宣布启动私有化后,国庆长假后的一周,就有绿润集团、永业国际、九城关贸、胜达包装四家企业提出私有化。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以来,仅在美国资本市场,约有20家中概股公司提出私有化退市。  相似文献   

8.
China     
资本告别纳斯达克?继盛大、阿里巴巴、分众等大牌上市公司纷纷退市私有化后,最近媒体又爆出"搜狐可能选择私有化"和"九城或将启动私有化"的消息。由于股价低迷,不少中国公司正在撤离美国交易所。据《巴伦周刊》报道,去年有25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宣布会退市。2011年,其中16家披露了退市计划。而在2010年,有退市计划的公司仅有6家。《福布斯》指出,目前美国投资者对中概股的态度正在转变,而中国公司已  相似文献   

9.
2015年,多达32家的中概股宣布私有化,出现了井喷趋势,中概股回归大势所趋。到了2016年,智联招聘、酷6传媒、聚美优品先后宣布私有化方案。尤其是聚美优品以IPO价格32%的私有化方案引发了部分公众股东的不满和质疑而集体诉讼。为何符合法定程序的私有化退市唯独聚美优品的风波这么大?文章以聚美优品为例,从动机因素分析,争论风波,经济后果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陈永谦 《新财富》2014,(10):20-21
阿里巴巴强势登陆纽交所,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值的互联网公司。这是否会再次掀起中概股海外上市热潮?高发行价、巨额融资的背后是否意味着中概股在国外资本市场话语权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奕兵 《华商》2014,(20):8-9
中概股的黄金时代,似已再次到来。 北京时间9月19日22:30,马云和他的团队正在华尔街庆祝阿里巴巴上市,我的朋友圈响声不断,时有贵人发送彼岸现场图片。  相似文献   

12.
国外的资本市场曾经使中概股荣极一时,但上市后业绩低迷、价值低估、信息造假等原因,很多中概股又面临退市的压力。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对中概股回归的再度关注,以及政策层面的回暖,越来越多中概股筹备私有化并回归A股市场以提高企业融资能力,获得更高的市场估值。中概股回归也具有推动国内资本市场制度的不断完善,活跃企业创新创业能力,让国内投资者分享企业发展红利等诸多经济与社会效益,得到了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以分众传媒回归A股为例,对该公司回归A股市场过程进行案例分析。据此,对中概股回归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3.
自2009年以来,在海外上市的众多中国企业(中概股)纷纷从美国资本市场退出,是理性的回归,还是无奈的选择?通过对2009年以来从美国退市或正在进行退市的中国企业的分析,笔者归纳了2009年以来从美国退市的中国企业的基本情况和特征,在分析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私有化的具体原因的基础上,针对拟退出美国资本市场的中概股在私有化过程中的相关问题提出建议和策略。  相似文献   

14.
语录     
《浙商》2012,(6):83-83
“出于对B2B股东负责,促使我们下决心把B2B私有化,对业务进行全而的调整、改革和升级,以期更好地服务我们的客户。就像当年上市是阿里巴巴发展的起点而不是终点一样,  相似文献   

15.
在近几年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全球经济下行的影响下,我国公司想要在海外上市变得更为艰难,已经在海外上市的公司又遭遇到了企业价值被低估、被做空机构恶意做空、中美双方监管规定的差异等种种考验。出于融资和发展等需求,私有化退市成为其不错的选择。文章以新浪公司为例,对于其私有化退市的动因进行了分析,并总结经验,对中概股公司的私有化退市动因以及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知,对于想要上市的公司是否应选择在海外上市或已经在海外上市的中概股公司是否应选择私有化退市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王振家 《光彩》2013,(2):18-20
2012年6月20日下午4时,随着港交所的营业结束,阿里巴巴B2B公司正式从港交所退市.从2012年2月21日,阿里巴巴集团和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联合宣布,向港股上市公司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董事会提出私有化要约以来,历时4个月,阿里巴巴私有化终于尘埃落定.  相似文献   

17.
沈城 《新财富》2006,(6):56-58
H股——私有化——A股,抑或是旗下多家A股或H股——私有化——打包整体上市,对中国的很多大型企业来说,并不是从公众公司再到公众公司的简单回归,而是一个资本增值的精彩游戏。 中国相当多的大型国有企业旗下的公司分别在香港联交所和深沪交易所上市,由于横跨低市盈率的H股和高市盈率的A股两个市场,进而衍生出了将H股私有化转而注人其A股上市公司的冲动。为了将私有化后的H股公司注人旗下的A股公司,大股东们往往会进行一系列的资产剥离和资产置换等运作,提升A股上市公司的规模和盈利能力,最终使得原来的H股公司能够以远高于私有化时的估值水平注入A股公司。 受此启发,利用A股市场渴求大型企业的强烈欲望,以及国资委做大做强以中央企业为代表的大型国有企业的战略需要,借助股权分置改革带来的历史性整合机遇,这些国有大型企业开始以尽可能低的成本私有化以前分拆上市的公司,再打包起来整体上市,以获取高价发行带来的溢价空间。而降低私有化成本的措施,过分一些的是通过大额计提等手段调整业绩去压制股价,委婉一些的则是利用信息不对称控制要约价格。 可以预见,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后续国有大型企业的私有化案例,将是这种模式的不断翻版。[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新财富》2013,(5):201-208
2012年,阿里巴巴集团完成对B2B子公司阿里巴巴的私有化,并从集团股东雅虎手中回购其一半股权。根据协议,假如阿里巴巴集团在2015年前能完成整体上市,阿里巴巴将可再回购雅虎的持股。  相似文献   

19.
另类私有化     
《新财富》2006,(6):64-64
中石油、中石化对7家A股和2家H股公司发动的私有化,根本目的是通过整合旗下资源而最终整体上市。基于这种目的的私有化,在全球资本市场发生的众多案例中,可以说相当另类。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大量中概股被做空机构攻击,引发了市场投资者对中概股的信任危机,中概股公司市值集体缩水上千亿美元,面临着退市风险。本文首先梳理了中概股遭遇做空的原因,接着分析了中概股面对做空危机的应对方法,然后着重介绍了中概股继续在境外坚守的策略。本文选取辉山乳业和兰亭集势做空事件作为研究案例,发现了存在造假行为和信息披露不完整是中概股遭遇做空的主要原因。身处如此恶劣的环境,不管是继续在美国坚守还是在港股市场寻求出路都是可行之法,但是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困境还得从公司治理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