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一个时期以来,国外的媒体一反看高看好中国经济的捧杀态度,论调转为普遍的唱衰,认为中国经济将会出现硬着陆,甚至会出现日本式的长期衰退。一时间,硬着陆成为国际媒体对中国经济的基本看法。  相似文献   

2.
粉丝热议     
《新财富》2011,(11):12-12
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欧债危机愈演愈烈”、“美国经济前景不明”、“中国经济硬着陆”不绝于耳,各国投资者亏损累累,普遍对经济、对股市前景感觉到迷茫。在此背景下,10月11日新财富微博【巴菲特:我又贪婪了3季度股票投资净增40亿】一出炉,随即引起广大粉丝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当前市场上对于中国经济是否会出现“硬着陆”争论很大。在不少国外谋体看来,由于中国房地产泡沫过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过高及通货膨胀高企,政府一定会采取过度收缩的政策,致使中国经济泡沫破灭而让经济硬着陆。而国内多数人认为,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因为过高的通胀有望在7月之后见顶,过度紧缩的信贷政策将会逐渐放松,国内经济又会回...  相似文献   

4.
《商》2012,(10):5-5
今年开始,国内经济增速明显放缓,通胀却并未降温,有不少市场人士担心中国会出现经济硬着陆。而我认为,中国经济不会出现经济硬着陆,虽然我国今年的经济增速有所下滑,但是经济形势已经与2008年时不一样。目前,外部经济形势已经趋于缓和,虽然国内经济增速放  相似文献   

5.
《商》2012,(10):5
今年开始,国内经济增速明显放缓,通胀却并未降温,有不少市场人士担心中国会出现经济硬着陆。而我认为,中国经济不会出现经济硬着陆,虽然我国今年的经济增速有所下滑,但是经济形势已经与2008年时不一样。目前,外部经济形势已经趋于缓和,虽然国内经济增速放  相似文献   

6.
徐刚 《新财富》2005,(4):40-41
在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事实面前,2004年初调控力度开始加大时曾甚嚣尘上的“硬着陆”、“不可持续”论调,明显放低了声浪。未来两年,即使出现针对房地产泡沫的调控房地产的投资增长乃将保持较快的速度,继续推动整个经济的增长,看空派没有机会。  相似文献   

7.
人气微博     
《新财富》2012,(3):14-14
【野村:中国形势值得担忧的六大理由】 2011年11月野村证券发布报告认为,中国经济硬着陆的风险为1/3,理由是:①过度投资与信贷过多;②货币结构不成熟;③国有企业享有特权;④金融自由化产生意外后果;⑤刘易斯拐点出现,工资将会迅速上涨;⑥人口与社会问题带来增长之痛:人口老化、男女比例不平衡。  相似文献   

8.
正不必对中国经济前景太悲观中国经济放缓不足为奇,且这种放缓是可控的,中国经济应该不会硬着陆。中国得以在三年前的全球经济危机后迅速脱身,主要依靠的是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政策。2008年11月18日推出的"四万亿刺激计划"中,中央政府承担的金额为11800亿左右,其余大部分通过银行融资,从而导致了地方政府债务激增、固定资产徒增等问题。进而对中国的银行业危机、房地产泡沫、通货膨胀失控等担忧不断涌现,我不认为这些担忧就意味着中国经济会硬着陆。对中国经济硬着陆的担忧有些言过其实了。  相似文献   

9.
《商界名家》2004,(7):91-91
最近,中国经济出现了局部过热的现象.中国股票市场也出现了持续下跌。于是,有人传言中国经济可能出现硬着陆.甚至有悲观者认为中国信贷和投资增长已经失去控制.中国政府在避免出现泡沫经济方面无能为力,与20世纪90年代初的情况极为相似。中国经济果真像他们所预言的那么糟糕吗?  相似文献   

10.
高善文 《新财富》2004,(7):16-16,19,22
最近披露的5月份宏观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增长开始明显放缓,这引发了人们对于硬着陆的担忧。通过深入分析和比较1993年和2004年整体经济状况的异同。我们认为,尽管目前行政主导的调控措施带来经济硬 着陆的风险不容忽视,但2004年仍具有更好的条件实现软着陆。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在明年乃至短期之内硬着陆概率非常低,但另一方面来说,长期硬着陆概率非常高,而民营经济未来几个月可能面临的越来越艰难的生存环境及欧洲债务危机等因素都会对中国经济带来较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新财富》2011,(8):32-34
中国经济不用担心硬着陆,但是,过去多年来带瘸高速运行的中国经济已经进入结构全面调整的关键期。未来两到三年,  相似文献   

13.
邓体顺  周莹 《新财富》2006,(2):16-18
中国经济2005年前3个季度的平均增长速度为9.4%,这让众多持宏观经济硬着陆观点的人士颇为惊讶.而我们认为这样的反应过激了,中国经济在2006年和2007年将继续快速增长。积极的政策调整将平衡中国经济增长方式,使其向更加依赖内需转变。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我们看到,内需增长已经有由沿海地区向不太发达的内陆地区转移的趋势;同时.由于中国出口商品的价格优势,中国经济过分依赖美、欧市场等外部需求的说法并没有充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高善文 《新财富》2011,(7):26-27
工业增加值同比增幅回落,终端需求放缓,通胀率高企,经济硬着陆担忧加重。大行分析认为经济增长仍在健康轨道运行,经济放缓持续时间不会太长,相较保增长,抗通胀更为紧要,因此,适度偏紧政策立场将延续。  相似文献   

15.
《财经界(学术)》2011,(17):69-69
日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在“2011西部资本论坛”上指出,应对新一轮全球经济危机,中国具有有利条件,可以避免经济硬着陆。  相似文献   

16.
国际     
《国际商务财会》2013,(8):95-95
IMF报告预测中国经济增速稳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日前发布2013年度中国经济评估报告称,中国经济不会出现"硬着陆",同时也不存在泡沫破灭的风险,预计今年经济增速为7.75%。但报告认为,中国不断加剧的经济失衡问题亟待解决,经济过度依赖信贷和投资的风险在加剧,IMF认为,2012年中国政府的实际债务已经超过GDP的45%,控制信贷增长和非常规贷款规模是当务之急。报告建议,中国政府加快经济发展模式的改革步伐,包括实施金融系统改革、提高内需在经济结构中的作用等,以便加快向消费驱动、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17.
拐点未到     
汪涛 《新财富》2011,(6):24-25
中国经济增长目前是否正快速放缓并面临“硬着陆”的风险?2011年3—4月,随着房地产调控措施的实施、PMI下滑以及全球经济复苏出现放缓迹象,这种担忧在增加。  相似文献   

18.
《新财富》2008,(7):17-18
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2008年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在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压力下,最令市场担忧的是以能源、食品价格上涨为主要推力的高通胀。“中国经济增长的风险不是美国或欧洲增长放缓,而是通胀。”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明确表示,如果通胀率在2008年下半年不能如期下降,政府可能被迫采取高度紧缩的货币政策,甚至经济硬着陆的行政措施,比如人民币一次性升值等,加上外部需求萎缩,中国经济可能出现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9.
汪涛 《新财富》2011,(7):28-29
市场最近越来越担心中国经济会硬着陆,但最新的宏观数据表明,中国的经济增长仍然强健。最新的PMI、工业生产和固定资产投资数据印证了我们“去库存正在进行”的观点。货币信贷政策并没有收得太紧,而且在2011年剩余时间里不会比现在更紧。  相似文献   

20.
李慧勇 《新财富》2011,(11):27-28
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弱周期时代,经济将呈现较高增长、较小波动、增长点更趋多元化的弱周期特征。未来3-9个月内,经济硬着陆风险加大、通胀逐渐得到控制、政策调控节奏和方向的变化等三个方面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